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4.30 谶纬

2023-04-02 12:25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30、谶纬


  两汉流行的儒家神学,是一种把儒家经典和宗教迷信进一步结合起来的反动思想。“谶”是一种“诡为隐语,预决吉凶”的宗教预言,因为它自说将来会应验,所以叫“符谶”。又说出自“天命”,又叫做“符命”。有的有图有字,还叫做“图谶”。“纬”对“经”而言[1],就是假托神意,把经学神学化。纬书用宗教迷信来比附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易》、《春秋》、《孝经》,所谓儒家“七经”,都有比附的纬书,合称“七纬”。又有《论语谶》及《河图》、《洛书》等,所以统称“谶纬”。

  谶纬神学在西汉末期开始盛行,这是因为当时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激化,西汉王朝即将覆灭,反动统治者企图乞灵于谶纬迷信来麻痹人民的革命意志。东汉王朝建立后,也大力利用谶纬迷信来欺骗人民。东汉初期,谶纬迷信达到极盛。公元五六年,光武帝刘秀“宣布图谶于天下”。公元七九年,汉章帝召集一批儒生和官僚在白虎观讨论儒家经典,大量引用纬书来解释儒家思想,编成《白虎通义》一书,可算是当时官方儒学的代表作。

  纬书中虽然也包括一些有关天文、历法、地理、乐律、医学等方面的资料,但其主要内容是神学迷信。谶纬的基本思想仍然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王权神授”说以及“三纲五常”的教条等,只不过它比董仲舒更加荒诞,它把儒家宗教化,编了许多有关孔丘的神话,把孔丘吹成“通天教主”,能够未卜先知,成了名副其实的“儒教”。但是,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任何宗教教义都不足以支持一个摇摇欲坠的社会。”[2]

  随着物质生产和科学的发展,经过唯物主义者桓谭、王充等人的揭露批判,特别是经过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打击,谶纬神学越来越不灵了,于是封建统治者便变换手法,改为利用佛教和道教来散布符谶迷信,南北朝以后谶纬神学逐渐衰亡。纬书现已失传。明代孙壳《古微书》、清代马国翰《玉翰山屋辑佚书》和黄奭《汉学堂丛书》都有辑录。以赵在翰所辑《七纬》和乔松年《纬攟》比较完备。


注:

[1] “经”的原义是直线,“纬”的原义是横线。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402页。

《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4.30 谶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