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哥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堪称真正的圣人!
很多人都知道,在我们漫长的历史中,有很多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哲学家。而在这么多名人之中,最出名的就是儒家四圣了。相信很多人对儒家圣人非常熟悉吧,今天小编将的就是有着儒门圣人之称的王守仁。

在我国,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一直被世人所尊崇。后来儒家经过孟子之后,被发扬光大,然而在这两位圣人之后还有两位圣人就是朱熹与王守仁这两位了。王守仁是明朝时期最杰出的思想哲学家。王守仁的阳明心学,致良知的思想理念也成为后世所有学子最追崇的目标。

王守仁在后世也被我们称为王阳明或者王文成。但是王守仁在小时候,并不是叫做这个名字的。要说到王守仁的出身,还具有一段传奇色彩存在。据记载,在王圣人出生的时候,王守仁的母亲曾梦见过仙人送子的梦。而在当时,已经身孕14个月的王妈妈也是在这个梦境之后生下来了王守仁。当然这个记载的真实性就不确定了。

也正是因为王妈妈这个梦境的原因,因此,王守仁生下来,就被王守仁的祖父起名为云。可能圣人生下来就和普通人不一样。出身很久之后,王守仁一直都不开口说话,直到王守仁5岁的时候,王府来了一个道士告知,王云需要改名字。没想到,改名之后的王守仁就直接背起书来了。虽然不知道这段记载是不是真的,但是小编只能感叹,天才与普通人还是有所不同的。

在改名之后,王守仁一直快快乐乐的长大了。在王守仁17岁的时候,王守仁的爸爸要进京述职,因此王家也就搬到了首都京城。而这个时期的明朝已经不复开始时期的强盛了,盛极而衰,因此这个时候的明朝也渐渐的开始走向衰败。而这时候的王守义就非常迷茫,于是就去求助自己的老师。向老师问道: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老师就回答说:读书,走上仕途,当官。但是这个答案并不是王守仁想要的答案,于是就反驳道:人生就是为了当圣人。

而王爸爸听过之后,就要给王守仁找个媳妇,让王守仁安分一些。即使王守仁结婚之后,依然有着自己的梦想。而熟读诗书的王守仁就怀着对一草一木都有道理的朱熹格物论产生了兴趣。于是就在自家的院子里,观察竹子。这一观察就是七天七夜之久。而正是由于这次的观察,使得王守仁病倒了。甚至什么都没发现。

直到走上仕途之后,王守仁被贬到龙场这个地方。而这个龙场这个地方,是非常的贫穷,甚至还没有开化。因此在这个时期,王守仁也是开始静下心来慢慢的研究自己的思想。经过几年的思考,最终感悟到了自己的圣人之道。也就是心学思想哲学: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致良知。而这一思想也是贯彻着王守仁的一生。

在我国,研究心学思想人有很多。但是王守仁却是强调了心在认知世界的重要。主要强调用心性来影响自己的行为,并且主要强调的是知行合一。用自己的认知来来行动,在使用行动来认知世界。这也为了后世的人们指明了一条道路。为众多学子们明确了人生的道路,而且这一思想对我国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因此王守仁也被人们列入了儒家圣人之列。而这一称号,也应诊了当年王守仁所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句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长盛不衰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