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北辰:建议冠状病毒采取"扶正祛邪"


从冠状病毒发病情况来看,我认为本次病毒感染者大多数属于正气不足,邪气入侵所致。因此,本次冠状病毒中医治疗基本原理要以"扶正祛邪"为主要方法。
中医认为邪正的盛衰变化,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和转归,都有重要的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正气与邪气斗争的过程。正气充沛,则人体有抗病能力,疾病就会减少或不发生;若正气不足,疾病就会发生和发展。故而治疗的关键就是要改变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转化。
中医扶正:就是使用扶正的药物或其它方法,以增加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以达到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适用于正气虚为主的疾病,是《内经》""的运用。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病情,有很多不同的方法。
中医祛邪:就是祛除体内的邪气,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适用于邪气为主的疾病,是《内经》""的运用。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病情,而有发表、攻下、消导等不同方法。
中医认为,扶正和祛邪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扶正是为了祛邪,通过增强正气的方法,驱邪外出,从而恢复健康,即所谓"正盛邪自祛"。祛邪是为了扶正,消除致病因素的损害而达到保护正气,恢复健康的目的,即所谓:"邪去正自安"。
扶正用于虚证;祛邪用于实证;若属虚实错杂证,则应扶正祛邪并用,但这种兼顾并不是扶正与祛邪各半,乃是要分清虚实的主次缓急,以决定扶正祛邪的主次、先后。总之,应以"扶正不致留邪,祛邪不致伤正"为度。具体情况如下:
扶正适应症:扶正适用于以正虚为主,而邪不盛实的虚证。如气虚、宜采取补气、法治疗;、宜采取、治疗。
祛邪适应症: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而正未虚衰的实证。临床上常用的汗法、清热、利湿、行气、活血等,都是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根据邪气的不同情况制定的。
在临床上经常采用同病异治,异治病同治等手法如::即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虽然邪盛、正虚,但正气尚可耐攻,以邪气盛为主要矛盾,若兼顾扶正反会助邪的病证。如瘀血所致的崩漏证,因瘀血不去,出血不止,故应先活血化瘀,然后再进行补血。
即先扶正后祛邪。适用于正虚邪实的虚实错杂证而正气虚衰不耐攻的情况。此时先祛邪更伤正气,必须先用补法扶正,使正气渐渐恢复到能承受攻伐时再攻其邪。如臌胀病,当正气虚衰为主要矛盾,正气又不耐攻伐时,必须先扶正,待正气适当恢复,能耐受攻伐时再泻其邪,才不致发生意外事故。
即扶正与祛邪并用。适用于正虚邪实,但二者均不甚重的病证。具体运用时必须区别正虚邪实的主次关系,灵活运用。如以正虚为主要矛盾,单纯用补法又恋邪,单纯攻邪又易伤正,此时则应以扶正为主兼祛邪。如气虚感冒,则应以补气为主兼解表。若以邪实为主要矛盾,单攻邪又易伤正,单补正又易恋邪,此时治当以祛邪为主兼扶正。
因此,针对这次冠状病毒所致肺炎,以五行克生原理"培土生金"方法达到扶正祛邪的效果,使冠状病毒受害者达到早日康复目的。除此以外,还要从思想上扶正祛邪,正确认识冠状病毒,科学防治,减少病人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也是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