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岁时记(续)19
作者:仙舟 益世报-北京 > 1931-10-08 酉阳杂记:长庆中,有人于中秋夜,见月光属于林间,如匹练,就视之,一金背虾蟇,疑是月中者。 陈简斋诗:明年强健更相约。会见林间金背蟇。 又谓:月中有桂树下,而南部丛书又云:杭州灵隐山之桂,系得之月宫者,其言尤属离奇。据载:杭州灵隐山多桂,寺僧云:“月中种也。”至今中秋之夜,往往有桂子自月中坠下,寺僧亦尝拾得之。白乐天诗:山寺月中寻桂子。 又汉武洞冥记载:……有远飞鸡,朝往夕还,常衔桂实归南土,所以北方无之,今江东诸处,每四五月后,多于衢路间得之,大如貍豆,破之辛香;古老相传,是月中下也。宋之问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又东坡诗:天台桂子为谁香?又唐人诗:风应落桂子,露恐滴金波。王建翫月诗:今夜月明胜昨夜,新添桂树近东枝。 月中有桂之说,原属无稽,而记事者,偏喜记之;然记之可以,乃又证而明之,诗而咏之。吾于今人之迷信者,又何尤哉? 尤可噱者,唐逸史所载:明皇遊月宫之事也。叙事之离奇,较月中兔,蟾,桂……之说,尤为无稽之无稽,茲不嫌繁琐,转录于下,以为注意此事者之参考。 “罗公远,鄂州人也,有邪术。开元中,中秋望夜,侍元宗于宫中翫月,公远奏曰:‘陛下莫要至月宫中看否?’乃取拄杖向空掷之,立化为大桥,其色如银,请玄宗同登。约行数十里,精光夺目,寒色侵人,遂至大城阙。远曰:‘此月宫也!’见仙女数百,皆素练〇衣,舞于广庭。元宗问曰:‘此何曲也?’曰:‘霓裳羽衣也!’元宗素精韵律,乃密记其声调遂归,却顾其桥,随步而灭。且召伶官依其声调作霓裳羽衣曲。”刘禹锡尝依其怪诞之说咏之曰: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