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泽克:为什么精神分析的本质是【诈欺】?(狗子字幕组)

因为被分析者会认为,分析师知道有关他的秘密,他的心理
但其实分析师什么都不知道,
最后被分析者只能依靠自己,自己依靠自己整个分析的过程讲白了,就是这样,就是这么简单
拉康派的精神分析强调一个移情分析师接受被分析者的移情就会变成所谓的,
假定能知的主体也就是一个什么都懂的人,
被分析者会假定分析师知道有关自己的一切用
精神分析的术语来说,分析师占据了大他者的位置
这个大他者主要是保证意义的运行
本来大他者的功能就是你每说一句话,大他者都能知道你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说这句话?
精神分析师占据大他者的位置,但却不干大他者的活,而是不停的沉默
这样被分析者就会逐渐认识到大他者不存在这一事实
认识到整个易系统本身是不完备的
不象征界的中心是有洞的,而且是先验的无底洞
无论怎么填补,都填不满,从这个时候开始,
被分析者就不再寻求外部的支撑而是转而自己依靠自己,自己分析自己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分析者走出了移情被分析者在分析的时候会一直体验到一种拉康所说的原初焦虑
这种焦虑是针对分析师的具体就是这个问题,“你到底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
所以被分析者往往不停的说
因为他要想要填补作为大他者的分析师的欲望
分析师必须让被分析者的这个欲望,得不到满足
让他直面大他者的匮乏
一旦被分析者认识到大他者的匮乏,他就可以走出移情了
而且这里还会有一个黑格尔式的辩证法逆转:我不知道他者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
被逆转成了他者,也不知道他者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
我的无能,同时也照射出了大他者的无能。
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就是
埃及人的迷不仅对外人是迷,对他们自己也是迷
齐泽克把精神分析的最后一步称为
从欲望到趋利
从desire到drive,
欲望永远是他者的欲望
欲望着他者,欲望的他者被他者所结构的欲望
而驱力则是一种不再需要他者支撑的自我循环运动
精神分析的教诲,其实就是没有终极的回答
没有人掌握这个终极的回答,而你必须得直面这个现实,这个事实你为什么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你为什么会对这件事有创伤,你为什么会恨的某些人?
这些问题,当然不是不能回答的,
有很多种回答的角度
但是每个回答都有无法说明的部分
精神分析师可以给你一些重新构建自己思考的一些角度
但他们做的也仅此而已,最终的选择还是靠你自己
如果你认为你的这些问题有个标准答案,
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再强调一遍,分析师的基本功能不是解释,而是沉默
引用齐泽克在《享受你的症状》里话就是说
分析师的在场,没有其沉默无言的物质重量的影响,就没有知识
换句话说,分析师唯一的知识就是沉默,
而不是喋喋不休的对某一句话
发表一些阅读理解时的看法
所以你如果认识不到精神分析,这个最基本的结构
这个我称其为做减法的结构,你掌握一堆精神分析术语
说出来一堆,看起来很厉害,但其实只是空话的话,不仅无益而且有害我再次引用尼采的那句话,
“多一个才能比少一个才能更危险”
再说一遍,精神分析这个结构是把意义的世界化约到无意义的点位
你再去用这个点位
靠自己去重新构筑自己的意义世界
所以说为什么齐泽克说精神分析师是一种冒名顶替者呢?
因为精神分析师不不是什么都知道,
而恰恰是什么都不知道
他们就跟苏格拉底一样,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一无所知
不过从一开始,他们必须得隐瞒这一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