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五代十国
中国史:五代十国(907年——979年)
五代是指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907年梁王朱温接受唐哀帝禅让,建立后梁,定都开封府,五代十国开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接受周恭帝禅让,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十国是指在唐末、五代、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的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南方尚存的各割据政权,至宋太宗时期(979年)北汉灭亡,十国宣告结束。 公元888年唐昭宗李晔继位后,宰相崔胤与宦官韩全诲争权。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幽禁,崔胤紧急召唤朱温入援。而韩全诲强迫唐昭宗投靠李茂贞,朱温率军逼李茂贞杀韩全诲,而后朱温趁机掌控朝中大权,杀宦官和朝臣,于公元904年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同年八月弑唐昭宗,控制中央,后于907年受唐哀帝禅让而即位,建立后梁(后梁907年——923年)。 朱温篡唐建梁后:拒绝宦官返京、厌恶唐庭高官、启用失意人士、重视农业发展、减轻赋税、对军队严厉(跋队斩),几乎所有国家与藩镇都表示臣服。然而朱温晚年荒淫无度,甚至召诸子之妻入宫陪侍。朱温次子朱友珪不满朱温有意立养子朱友文为太子,趁朱温病危,便刺杀朱温而继位,而朱友珪因荒淫无度随即又被弟弟朱友贞推翻,后梁经此内乱日趋没落。朱温死敌李克用(拥有十三太保和义儿军为核心的河北军事集团)打着为唐朝复仇的旗号讨伐朱温。908年李克用因忧劳去世,其子李存勖继位,李克用临死前取三箭,嘱咐儿子李存勖:①讨伐幽州的刘仁恭;②打败背信弃义的契丹;③消灭朱温。913年李存勖杀刘仁恭收复幽州。922年大胜契丹。923年李存勖称帝(后唐923年——936年),同年李存勖军攻入汴京,后梁灭亡。 李存勖在位期间,并岐国、灭前蜀、得凤翔、汉中及两川之地,但此时的李存勖投身戏曲,伶人地位提高、功臣被冷落、宦官被重用、横征暴敛、皇后干政(将税收纳于后宫、克扣军粮),以致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于是发生内乱,李存勖被流箭射中而死。李克用十三义子之一的李嗣源在平叛过程中被拥为皇帝。李嗣源上位后竭力遏制兵变再次发生:诛杀骄兵悍将、强化中央集权、重组禁军体系、频繁调动节度使、诛宦官、用士人、提倡节俭、兴修水利、休养生息。然而因为年老力衰,只能分权给家人亲信。李嗣源死后,养子李从珂以清君侧为由,攻入洛阳后称帝。而后李从珂欲攻打李嗣源女婿石敬瑭,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借辽兵攻入洛阳,称帝建立后晋(后晋936年——947年),后唐灭亡。 后晋时期,外有契丹侵袭,内有藩镇叛乱,石敬瑭在内外交困局面中忧愤而亡,其侄石重贵继位。因石重贵不肯向契丹称臣,契丹三次南下攻打后晋(后晋:平、胜、败),947年契丹攻占后晋都城开封,迫使石重贵投降,后晋灭亡。 947年耶律德光将国号改为“大辽”,正式建立辽朝(辽朝907年——1125年)。然而契丹的掠夺政策使中原百姓群聚反抗,耶律德光压制不了此局面,以天气炎热为由率军北返。石敬瑭的老部下刘知远以中原无主为由,于太原称帝(后汉947年——950年),在辽军北返后开始收复中原。948年刘知远去世,其子刘承祐继位,郭威为辅政大臣之一。而后郭威因被猜忌而起兵南下,杀死刘承佑,后汉灭亡。 951年郭威出师御辽途中被军士拥为皇帝,建立后周(后周951年——960年)。郭威登基后减免徭役、整顿军纪、打击腐败,为后周之后的征战打下基础。954年郭威去世,其养子柴荣即位。柴荣在高平之战中成功抵御北汉的进攻(刘知远之弟刘崇建国北汉),稳定了政权。随后通过对禁军的改革,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柴荣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修订礼乐 、制度、刑法,使得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经济开始复苏。955年到958年柴荣三次南伐南唐,迫使南唐取消帝号,割让长江以北地区。同时派偏师伐后蜀,收取四州。959年柴荣北伐辽朝,收复三州三关。不久柴荣驾崩,其幼子柴宗训登基。960年禁军将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后周灭亡。 参考文献: ①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 ②百度百科:五代十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