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党校公共政策考博参考书、招生简章、录取人数
招生目录:

近三年录取人数:

推荐使用参考书:
欧文·E·休斯著:《公共管理导论》(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考研党校。
竹立家、李军鹏著:《公共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考研党校。
张国庆主编:《公共行政学》(第3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考研党校。
李景鹏著:《权力政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考研党校。
朱光磊著:《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第三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考研党校。
弗兰克·古德诺(FRANK J. GOODNOW)著:《政治与行政》,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考研党校。
祁述裕主编:《政府文化管理概论》,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年。
公众号:研究生巴士
综合考核内容及形式
(一)笔试
1.笔试人选的确定。各专业(学科)根据审定后的招生计划、考生申请材料评审成绩排名,按照300%的比例,确定笔试考生范围。硕博连读审查合格考生直接进入笔试。
2.笔试考核的内容。笔试考核包含专业外语笔试(满分100分)和专业科目笔试(满分100分)。
3.笔试考核的形式。笔试考核采取线下考核形式,专业外语笔试时长为60分钟,专业科目笔试时长为90分钟。
(二)面试
1.面试人选的确定。进入面试范围的基本条件为笔试考核中,专业外语科目、专业科目均不低于60分。各专业(学科)根据招生计划、专业科目笔试成绩排名,差额确定进入面试的人选。差额比例由各教研部门自行划定。
2.面试的内容。(1)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随面试进行,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不计入综合考核成绩。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2)外语水平。对考生外语水平进行考核。满分20分,分数计入面试成绩。(3)专业水平。主要考核考生的专业基础以及考生的全面素质、科研能力、创新能力,须涵盖考生科研计划书的陈述及答辩环节。满分80分,分数计入面试成绩。专业水平成绩低于48分者不予录取。面试小组可以根据考生情况进行相关学科的加试。加试成绩不计入面试成绩,加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面试考核的形式。面试考核采取线下考核的形式,每位考生的面试时长为30分钟左右。
报考“申请-考核”制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含中共预备党员,截至2022年12月31日)。
2.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
(1)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
(2)应届硕士毕业生(应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3.满足报考专业规定的其他条件。
4.在境外获得的学位证书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6.报考非定向培养博士生的考生至入学时未满35周岁(1988年8月31日以后出生);报考定向培养博士生的考生至入学时未满40周岁(1983年8月31日以后出生)。
考生提交申请材料清单
(1)签署完整的考生报名信息表。
(2)由所在党组织开具并加盖公章的《中共党员身份证明信》(附件2,三个月内开具方为有效)。
(3)同意报考证明(附件3,模板内容不得删改)。报考类别为定向的考生,须提供由定向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开具并加盖公章的,同意考生至少第一学年全日制脱产学习并保证基本学习年限内学习时间的证明。
(4)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已获得硕士学位证书人员提交硕士学位证书、硕士毕业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学生证复印件(须含封面及内容详情页);境外及港澳台地区学位考生提供教育部硕士学位认证书复印件。
(5)外语水平证书复印件。证明外语能力的外语成绩单复印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成绩:如大学英语四级(CET4)、六级(CET6)、专业英语等级证书、托福(TOEFL)、雅思(IELTS)等。
(6)硕士学习成绩单。应届生成绩单应加盖学校教务部门公章;往届生成绩单应加盖提供此件的单位人事部门公章或所在学校档案馆成绩专用章。
(7)《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硕士生、博士生连续培养审查登记表》(附件4,仅限硕博连读考生)。
(8)专家推荐书。由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填写的《北京市2023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书》(附件5)各1份(专家签字处须由专家本人手写署名)。
(9)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生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提纲)。
(10)科研情况一览表。科研情况一览表提交详情见附件6。
(11)科研计划书。科研计划书内容一般需包括个人学习及学术研究经历、个人的知识结构与专业研究兴趣、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及其后工作期间)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攻读博士期间拟研究的问题和具体研究设想。无固定模板,考生自由撰写,字数以2000字左右为宜,完成后须本人手写署名。
(12)获奖证书复印件。各类获奖及荣誉证书,同类获奖及荣誉证书仅限提供一项最高等级证书。
3.考生提交申请材料要求
(1)考生所提交的材料作为博士研究生招生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请考生务必认真准备,将以上材料分类整理,每项材料扫描或保存为一个PDF文件。如学历、学位证书扫描合并为1个PDF文件,以此类推。
(2)我校(院)对考生报考资格及报考材料真实性的核查贯穿招生考核的全过程,考生提交的报考材料均须真实可信,所有扫描件均有原件可供核对复查。如有材料不真实情形,一经发现即按照我校(院)相关规定处理,考生本人承担一切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