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强基计划招录形势分析重磅出炉!给高三高二高一哪些启示?

2022-08-06 08:59 作者:心学科教育  | 我要投稿

前言

 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政策重大调整,释放了诸多积极信号,国家在强基计划实施战略方向上迈出更大一步,强基计划新纪元开启。

     那么。2022年强基政策都呈现出哪些趋势?初高中家长、考生该如何找到方向合理规划?一起来看!

一、2022强基计划整体招录情况分析

1.院校扩张+专业放开,释放积极信号!

(1)2022年,强基计划新增湖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试点高校,至此,39所老牌985已齐聚强基!院校扩容带来扩招,2022届及低年级考生强基报考录取几率进一步增加了。

(2)此外,招生专业的放开是2022强基计划又一巨大亮点。2022强基招生专业突破基础学科的限制,北航、北理、西工大、东北大学等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新增高精尖领域A+王牌学科招生专业。例如:

  • 北京理工大学新增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增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这个专业目前稳居全国第一,每年报考热度都很高;

  • 西北工业大学新增航空航天类专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是西工大的王牌专业。

2.复交南政策破冰,开启强基招生新纪元!

2022年复旦、上交大、南大3所高校强基选拔模式重大调整!校测时间提前至高考出分前,开启强基招生新纪元。即所有报名的考生高考后均直接参加初试,根据初试成绩确定参加复试名单,高考出分后直接录取。相当于“全员破格式入围”。

复交南三校入围及校测模式的调整,一方面很大程度上给了考生参与校测角逐的机会,对清北招生带来一定冲击;另一方面,从校测情况看,三校校测难度通常接近或等于竞赛水平,有竞赛基础的考生更能发挥优势,这对于竞赛强但高考成绩较弱的考生来说增加了入围概率,也从侧面反映出三校强基对竞赛生的偏好。

3.报名人次腰斩!报考考生呈现两级分化!

2020年强基计划报名人次135万+,2021年187万+,2022年强基计划39所试点高校,全国报名人次共86万+,惨遭腰斩!

当然,报名人次的腰斩并非强基热度降低,更多可能是因为报名系统的优化。从各方反馈看,今年强基报名热度并未减少,甚至高于往年,但报考考生呈两极分化,一类是更优秀更认可强基的学生,看重强基的培养模式,致力于投身基础学科的建设;另一类则是想通过强基给高考上一道“双保险”,冲击名校的学生。

4.入围线优势突出,分差明显!

名校综合评价研究近3年强基报考数据发现,各高校强基入围线对比统招有5-30分优势,分差明显。

与2021年不同的是,2022年强基入围线并未出现大幅度无厘头断档,但热门校热门专业分数趋高。入围线客观反映报考情况,随着政策的稳定,考生报考也更加稳定成熟,有据可依。

5.竞赛生优势凸显,竞赛成为校测风向标!

2022年,竞赛生在顶尖高校强基中的优势进一步凸显。除上述复交南校测模式调整利好竞赛生外,名校综合评价曾对2022年湖北强基计划清北两校录取考生名单进行分析,发现拥有五大学科竞赛省三以上竞赛奖项的考生占比在70%以上。

(说明:拥有多学科竞赛奖项的,表中按照所获得的最高等级奖项统计)

由表可知,2022年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在湖北省录取40人,其中拥有五大学科竞赛省三以上奖项24人,占比约60%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在湖北录取55人,其中拥有五大学科竞赛省三以上奖项45人,占比约81.8%。清北两校省三以上竞赛生共69人,占比约72.6%,比例相当之高!

此外,竞赛在校测中的风向标地位也进一步被明确。2022年强基校测延续前两年的难度和风格,笔试难度在自招与复赛难度之间,清北等顶尖校接近竞赛复赛难度,但2022年上交大、中科大、北航等校强基报名系统中,支持五大学科竞赛省一、铜牌奖项作为报名材料上传,其中,中科大招办宣讲明确说明,获奖情况在面试中占40分分值,铜牌很大概率得满分。也再一次印证了强基计划对竞赛生的倾斜,“竞赛无用论”不攻自破。

二、2023强基计划趋势预测

1.院校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招生专业继续增加!

强基计划实施前两年,招生专业的“冷门”一直使不少考生家长望而却步。2022强基院校扩张、部分高校招生省份的调整及招生专业的放开,都反映出强基计划实施力度加大的趋势,预计未来或有更多院校加入强基,招生计划及专业也将进一步开放,期待2023年有更多关键领域的应用型专业加入强基计划招生。

2.多元路径清晰,更多优秀学生入场

高校多元化升学路径更清晰,重点高校选拔逐渐向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等多元录取倾斜。随着家长规划理念加强,以及2022年强基录取情况,结合强基招生专业增加及各校培养方案的逐渐细化,预测2023年强基报考热度会进一步上升,更多优秀考生会投入强基“怀抱”。

3.更多高校强基招录机制突破,跟进调整

2022年复旦、上交大、南大三校校测调整,开创了强基招录新模式,这一举措截流部分优秀考生,对清北、浙大、中科大等其他顶尖高校生源造成一定冲击。

名校综合评价预测2023年或有更多顶尖高校跟进调整强基招录机制,将校测调整至高考出分前进行,但不论如何调整,校测永远是强基录取的关键所在,2023届及更低年级考生更需明确校测重要性,提前备考校测。

4.深入大中衔接培养

强基计划实施以来,以清华、北大、复旦等校为代表的大中衔接人才培养,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一定效果。从2022年情况看,今年以清北为首的高校夏令营格外活跃,很多重点高中也纷纷设置强基班,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高校推进大中衔接构建人才培养一体化的新格局。

三、怎么报考强基计划

1.强基计划的报名条件是什么?

从近两年强基计划招生政策来看,强基计划主要招收两类学生:

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该类考生须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中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以下简称五大联赛)二等奖及以上。

2.怎么报名参加强基计划?

根据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程序,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依旧会在3月底到4月初陆续公布,招生简章发布后就会开启报名,时间还是相对紧张的。如果有意强基计划建议提前规划了解,毕竟4、5月份正是高考紧张冲刺的环节

3.参加强基计划有什么好处?

NO.1公平性 

强基计划中的高考成绩占综合成绩的85%以上就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公平性。高考成绩是参加强基计划的入场券,并且高校考核过程是实行全程录像录音的,拥有完善的监督举报机制,全程实行公开透明化。

NO.2 机会更多 

据统计,清北自主招生进去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0%,只有30%的人是通过裸分进去,所以录取分数线非常的高,基本上是省里前100才有戏。现在自主招生取消,强基计划实行,参与强基机计划的院校规模缩小,普通学生就有更多机会进去。

NO.3 教育资源更好 

 往年自主招生升学的考生和普通班的学生放在一个班级,共同学习,并没有体现出自主招生的优势。而今年强基计划招生的考生会编在同一个班级,每所大学都会派出最优质的资源亲自带这个班,确保考生在这个班级的学习质量,毕竟是为了祖国的未来付出更大的贡献,所以更重视教学环境和实际教学质量。

NO.4优先保研直博 

强基计划就是为国家培养更多专业人才,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选才,所以强基计划的考生优先保研直博,派出各大学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提供最优质的实验基地,确保这批学生能够为国家科研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给低年级的备考建议

1.政策调整多变,密切关注和研究政策!

近几年,高校招生政策一直处在改革调整状态,如提前不做关注和研究,很容易出现临时抱佛脚,仓促准备的情况。一旦准备不足,会对考生未来的报考带来直接影响。研究政策需注意改革的细节之处,对政策不甚了解之时,可咨询院校招生老师,以免在报考报考定位不准,院校、专业选择出现误差。

2.综合成绩是王道,注重双路径培养!

不管政策怎么调整,改革的宗旨和选拔的核心不会变,优秀考生的路径永远是综合成绩+学科特长两条路径,尤其是重点校,这一点永远不会变。强基计划、综合评价、高校专项计划是考生不得不关注的多元升学路径。

3.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更加重要!

不管是新高考选科还是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等特殊招生,都要求考生对未来有清晰的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尤其是目标重点高校的考生,这一规划越早越好。

(1)初、高中低年级考生需要深入新高考选科各个组合的优劣势,基于自我认知及未来就业意向,在综合考虑个人优势及高校政策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

(2)高三年级的家长和考生,更需全面了解和评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提前了解和关注意向高校、专业及多元升学路径要求,提前做好应考准备。


2022强基计划招录形势分析重磅出炉!给高三高二高一哪些启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