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者自我救助之“思维篇”
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造成的高敏感,最终都会导向一个疑问:怎样才能不这么敏感? 实际上,这个问题本身就反映了高敏感者的思维特质:在感受到的所有信息中,负面信息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高敏感人群往往会迫不及待地想要摆脱敏感的特质,他们所认定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不再敏感,甚至是变得麻木。 我们前面解释过,人格特质没有好坏之分。心理学家荣格也说过:“高度敏感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人格特点,只有在糟糕或者异常的情况出现时,它的优势才会转变成明显的劣势,因为那些不合时宜的影响因素让我们无法进行冷静的思考。没有比把高度敏感归为一种病理特征更离谱的事。如果真是这样,那世界上25%的人都是病态的了。” 所以说,高敏感者想要减少这一特质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要树立一个认知:不要去对抗高敏感,而是要放大优势、减少隐患,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换句话说,就是要控制自己的负面思维,当内心的思绪困扰你时,知道如何引导自己走向正面。 ·第一,补充积极信息,对冲消极信息 高敏感者容易关注消极面,看到花开,随即就想到花落;开始恋爱,随即就想到分道扬镳……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时间久了,就会扭曲认知。毕竟,你关注的消极内容不是全部的事实,只是一部分或一种可能,你要不断强化积极的信息,让认知重新获得平衡。 打个比方,你来到新公司,发现个别同事对你爱搭不理,不友好的讯号让你觉得很难受。这时候,你就要试着给自己补充积极的信息:老板很看重我,其他几个同事也很热情,那个同事对我爱搭不理,也许是因为心情不好,并不是针对我。 这样的自我训练,能够帮助高敏感者更加全面地处理和加工信息,避免让消极信息全线侵占脑海。退一步说,感受到负面信息不是敏感特质的错,真正导致痛苦的是对信息的选择和认知。所以,在认知加工之前,要及时给自己补充积极信念,不放任自己径直走向消极。 ·第二,灾难性思维出现时,及时叫停 高敏感的人有丰富且活跃的想象力,脑海中里经常会冒出各种各样的灾难性思绪,且遇到问题就很容易想到最坏的结果,让自己陷入焦虑不安之中。所以,面对内心时刻上演的灾难性小剧场,高敏感者要学会及时叫停。 例如,当灾难性思维出现时,可以对自己说:“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了,到时候再想办法解决也不迟,毕竟现在还没有定局。况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算结果朝着不太理想的方向发展了,也要学会在苦难中找寻意义,而这其实是高敏感者的强项。 ·第三,杜绝胡思乱想,要想就想透彻 高敏感者在接收大量的外界信息后,大脑会不受控制地去想很多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胡思乱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想太多”本身并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把它视为一件坏事,拼命地压制它。结果,越压制越不受控,反而想得更多。 高敏感的人格特质,很难不去思考问题,如果无法停止思考,那不妨让思考变得有意义。脑子里杂乱无章的一团乱麻,显然会让人焦虑,试着把它们梳理一下,理清楚你到底在想些什么?你的分析和判断是什么?可能的结果是什么?养成这样的思考习惯,把问题想透彻,不仅能减少焦虑,也可以有效地节省时间和精力。 ·第四,做好自己该做的,肯定自身的价值 高敏感者往往伴随着自卑情结,而自卑又会形成低自尊人格,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之所以害怕被人讨厌,是因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把大量的外界信息反馈到自己身上,认为什么都是自己的问题。要改善自卑,先要做到肯定自己,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不去追求让每个人都满意,只要问心无愧。至于别人怎么看,有他们自己的原因,不要全部归咎于自己。 有人说,高敏感者的身上有一个“开关”,学会利用这个开关去选择自己要关注的信息,就能够减少负性思维和影响,找到让自己舒适的状态。我觉得这个形容还是挺恰当的,摆脱了灾难性的思维桎梏,减少了自我内耗,自然会感觉轻松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