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夏至
自用,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农历五月初四-夏至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斗指午;太阳黄经90°;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但却未必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因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气候:气温高,湿度大(高温桑拿)、江淮梅雨、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
作息:夏至前后人们身体明显感觉疲乏燥热和心悸气短,食欲也会明显下降。
宜晚睡早起。合理安排午休时间(最好打半小时盹),
运动宜在清晨或傍晚时。注意安神静心,忌夜卧贪凉
此外,夏至后,人们普遍会食用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来避暑。
饮食:清淡、宜食苦,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早晚喝点粥,可以生津止渴,补养身体;忌夜食生冷
水果:西瓜解暑,李子生津,桃子养生,樱桃补血
夏至前后吃粽子:夏季表热肠胃寒,暖肠胃清表热。
糯米大枣为甘温,去寒。竹叶,性温清暑除热。
多数人胃寒,少数人胃热
“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南北适合吃面。古人选定这一天吃面,是希望把白天吃“短”
三忌:忌空腹喝茶、忌久卧床、忌剧烈运动。
夏至日做豌豆糕,也称“夏至糕”,开胃消暑,也寓意节节升高、平安健康.
三侯: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都表阴生阳退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