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江苏小伙借给男孩1000元,25年后,对方拿出一千万回报他
1987年,江苏小伙借给男孩1000元,25年后,对方拿出一千万回报他
2012年7月的一天,浙江男子孙胜荣接到了江苏徐州警方的电话,他挂掉电话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到警局。
一转眼25年过去了,他终于见到了这个让他心心念念的人,见到对方的彼此,他们紧紧抱在了一起。
孙胜荣看到他沧桑的面容,就知道他这些年过得肯定非常辛苦,孙胜荣突然双眼一红,他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好好报答他。
不过对方并不知道,此时的孙胜荣已经是西班牙一名身价上亿的知名企业家了,他这次回国就是来报恩的。

辍学学艺
孙胜荣寻找多年的恩人名叫张爱民,孙胜荣之所以拥有今天的成就和张爱民对他的帮助是分不开的,起初他们是一对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
在机缘巧合下,两个陌生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为张爱民比孙胜荣大了几岁,他一直把孙胜荣当成弟弟一样对待。
孙胜荣1972年出生在浙江省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在一贫如洗的家庭中,孙胜荣经常饿肚子,因为家里兄弟姐们比较多,孙胜荣也感觉不到父母对自己的疼爱。
每天能吃饱是孙胜荣小时候最大的愿望,但是家里的收入和粮食每年都入不敷出,孙胜荣更没有机会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孙胜荣
为了帮助父母减轻家庭负担,年仅15岁的孙胜荣独自一个人离开浙江老家,他来到了江苏徐州投奔开理发店的哥哥。
孙胜荣的哥哥也是早早辍学出来打工了,也是从理发店学徒开始学起,技术成熟的他开了一家自己的理发店,孙胜荣来投奔哥哥,也想学习一门手艺。
既然是学徒,孙胜荣就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学习,刚来到店里,他每天的任务就是帮助顾客洗头发,做一些杂活,闲暇之余,他会站在哥哥身边学习。
孙胜荣非常聪明,他很快就学会了理发技巧,也经常跃跃欲试,但是很多老顾客是不愿意让一个学徒试手的,所以孙胜荣一直没有亲自上手的机会。孙胜荣哥哥的理发店是一家临街店铺,平时的生意非常好,除了孙胜荣和他的哥哥,店里还雇用了两名理发师。
只要理发店一开门,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顾客,孙胜荣也只能做一名默默无语的学徒。
但是自从遇到张爱民之后,孙胜荣有了亲自上手理发的机会。
张爱民也是孙胜荣哥哥店内的一名老顾客,他是地道的江苏徐州人,因为经常来理发,和孙胜荣哥哥非常熟络。
这天张爱民下班后,像往常一样来到张爱民店里理发,当孙胜荣给他洗头发的时候,他主动找孙胜荣说:“小伙子,你是新来的吗?”

理发店
孙胜荣诚实地回答张爱民:“我来这里快一个月里 ,但是我还没有给顾客剪过头发。”
张爱民多多少少听出了弦外之音,看来他是想亲自给顾客理发,张爱民就笑着对孙胜荣说:“今天给你一个亲自上手的机会如何?”
孙胜荣听到后两眼冒光,他简直不敢相信,高兴之余,他又担心了起来,他胆怯地对张爱民说:“还是算了吧,我把剪坏了。”
张爱民感觉这个小伙子诚恳又可爱,准备给他一个机会,张爱民说:“不用担心,无论你把我头发剪成什么样,我都不会怪你,照样支付理发费用。”在张爱民的鼓励下,孙胜荣准备亲自上手试试,没想到的是,孙胜荣把自己平时学到的理发技巧都运用得恰到好处。
张爱民最终非常满意孙胜荣给自己剪的发型,还专门对孙胜荣的哥哥说:“你店里这名新来的学徒很有天赋,好好培养。”
张爱民对孙胜荣的夸赞给了他很大的自信心。
孙胜荣的哥哥也替弟弟感到高兴,他还对张爱民说:“这是我弟弟,他刚从老家来这里不久。”
就这样,孙胜荣和张爱民在哥哥理发店相互认识了,而且从此成了一对好兄弟。

相识相知
张爱民第一次见过孙胜荣之后,就对他有一种不同的感觉,虽然孙胜荣年龄小,但是他身上有种同龄人没有的成熟懂事。
这些都和孙胜荣的生长环境有关,以后每次张爱民来理发的时候,都会指名找孙胜荣,每一次理发的时候,无论店内有多忙,孙胜荣都不会敷衍了事,他都会认认真真的给顾客理发,渐渐的主动找孙胜荣理发的老顾客多了起来。
经过多次接触后,孙胜荣和张爱民熟悉了起来,在理发的时候,孙胜荣也会主动找话题和赵爱民聊天。
孙胜荣从张爱民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了很大的温暖,更让孙胜荣感动的是,当张爱民看到自己的双手皲裂后,竟然主动给孙胜荣买了
护手霜
送了过来。
张爱民对孙胜荣说:“你晚上睡觉的时候用温水泡泡手,涂上护手霜,伤口能愈合快一些。”
孙胜荣没想到张爱民比自己的亲哥还细心,因为每天给顾客洗头沾水,双手早已经裂开了很多小口子。

当时的张爱民还是单身,而且他家就在孙胜荣哥哥理发店附近,他偶尔还会把母亲做的饭菜送到店里让孙胜荣吃。张爱民从孙胜荣的口中得知他老家的生活条件并不好,小小年纪跑到徐州来投奔哥哥也是身不由己。
虽然两个人相差了几岁,但是他们之间有很多共同话题,两个人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但好景不长,孙胜荣哥哥的理发店生意每况愈下,渐渐地变得惨淡起来,最终因为入不敷出把把店铺转让了出去。
孙胜荣只好和哥哥一起回到了浙江老家,因为走的时候比较匆忙,孙胜荣都没来得及去和张爱民道别,没想到一年后他却在温州和张爱民不期而遇。
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相遇,让孙胜荣再一次受到了张爱民哥哥的鼓励和帮助。

孙胜荣和赵爱民
不期而遇
回到浙江老家后,孙胜荣并没有从事老本事,他想尝试一下其他的行业,他在工厂上过班,在眼镜店当过研磨工,但是这些工作不但又脏又累,工资也不高。
有一次下班后,孙胜荣准备回到出租屋的时候,突然在路上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时隔一年后,竟然在自己的家乡见到了张爱民。
两个人再次相遇都非常开心,原来张爱民因工作原来来温州出差,而他住的酒店和孙胜荣工作的眼镜店很近。
从孙胜荣的穿着打扮上,张爱民知道他在这里混得并不好,他竟然不自觉地心疼起这个小伙子,张爱民邀请孙胜荣一起吃饭,还点了很多好吃的特色菜。两个人边吃边聊,就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他们之间也没有任何的生疏感。
张爱民对孙胜荣说:“你怎么不继续干理发呢,如果你想自己开店,可以来徐州找我,我可以帮你。”
听完张爱民的话后,孙胜荣面露尴色,他无奈地说:“开店哪那么容易,我连本金都没有。”
张爱民一听拍着胸脯说:“只要你想干,我可以给你投资,赚了算你的,赔了算我的。”
没想到张爱民这么豪爽,不知道还以为张爱民是一名土豪呢。

赵爱民和孙胜荣
吃完饭后,张爱民和孙胜荣聊了一会天,他们就各自回到住处休息了。
自从再次遇到张爱民之后,孙胜荣又看到了新的希望,经过几年的磨练,他也变得成熟起来,孙胜荣心想,张爱民大哥说得不无道理,我可以重新去徐州找门店开理发店,自己创业试试。
想到这里,孙胜荣不想再等了,空想不如大干一场,他就辞掉了温州的工作,带着为数不多的积蓄再次回到了江苏徐州。
1987年,孙胜荣来到徐州后,直接找到了张爱民,他对张爱民说:“哥,我想给你借钱开理发店。”

孙胜荣
张爱民问孙胜荣:“开一个店需要多少钱?”
孙胜荣对张爱民说大概要一千元左右,在当时一千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张爱民听到后斩钉截铁地对孙胜荣说:“只要你有信心干好,我给你一千块钱。”
当张爱民的家人和身边的朋友听说张爱民要借一千块钱给孙胜荣时,他们都持反对意见,毕竟两个人非亲非故的,甚至有朋友提醒张爱民“他不是来骗你的钱的吧,你可要长个心眼。”
无论身边的人怎么说,张爱民却选择愿意相信孙胜荣,而且还取出了积攒了多年的积蓄,他把一千块交给了孙胜荣。
孙胜荣在张爱民的帮助下,找店面装修店铺采购理发用品,很快一家干净整洁的理发店开业了。

赵爱民
刚开始营业的时候,店里生意非常好,张爱民每天下班后也都会跑来帮忙。
看到孙胜荣忙得吃不上饭,张爱民还专门回家给孙胜荣带饭。
孙胜荣对张爱民感激不尽,他经常对张爱民说:“你就是我亲哥,等我攒够了一千块立马还给你。”
张爱民并不着急让孙胜荣还钱,他对孙胜荣说:“只要你肯努力,将来肯定会越做越好的。”
但是意外和惊喜谁也不知道哪一个先来,因为当时很多人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前景,行业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很快徐州当地一夜之间增加了多家理发店,而且还有很多装修更豪华,价格更优惠的理发店,而孙胜荣的理发店生意收到了很大的影响。
眼看着店内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孙胜荣急得团团转,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虽然前期赚了一些钱,但是如果一直赔下去,他连房租都交不起了。
更重要的是,开店的一千块钱他还没有还给张爱民大哥,孙胜荣不知道如何向张爱民接待,最终他决定推掉房子不辞而别。
孙胜荣不声不响地再次离开了徐州,张爱民来到理发店后才得知孙胜荣不辞而别的消息,当时他并没有生气,他还专门把孙胜荣的理发工具带回了家,他希望孙胜荣有一天能够再次来到这个城市。
身边的朋友知道孙胜荣不辞而别后,也都埋怨张爱民不应该相信他,也不应该借给他一千块钱。

知恩图报
转眼间多年过去了,张爱民也没有等到孙胜荣回来,而且他早已经结婚生子,借给孙胜荣一千块的事情也早已经被张爱民忘记了。
但是没想到25年后,孙胜荣还是回来了,而且他是专门为找赵爱民而来的。
孙胜荣回到老家后,正赶上出国潮,为了挣更多的钱,他就和同村的老乡一起踏上了出国之路。
因为语言不通,到了西班牙后,孙胜荣只能在餐厅干一些摘菜刷盘子的杂活,虽然又苦又累,但孙胜荣这一次没有放弃,他一定要坚持下来,在这里干出一番成绩。
孙胜荣白天上班,晚上学习英文,只有能够和当地人正常沟通,才能在这里站住脚。
很快孙胜荣就能和外国人进行沟通交流了,他工作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了,渐渐地他告别了繁重的后厨工作,他开始干一些收入比较高的工作。孙胜荣省吃俭用,很快有了不少的积蓄,他开始寻找新的创业机会,后来他用自己的积蓄开了一家杂货店,因为孙胜荣热情好客,店内商品价格低廉品质高端,店内的生意也很快蒸蒸日上。
就这样,孙胜荣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店铺,他也开始投资其他的行业。

干苦力
孙胜荣不但在西班牙站稳了脚,而且他的身家从几万几十万快速达到上千万,经过十几年打拼,孙胜荣在当地成了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虽然孙胜荣成了家缠万贯的企业家,但是他心里一直有一个未完成的心愿,这期间他多次回国寻找张爱民大哥的下落。
他先是去了张爱民当时工作的工厂和住的地方,但是都没有找到他,孙胜荣也在拖国内的朋友不断打听,但一直杳无音讯。
孙胜荣每隔几年都会专门回国寻找张爱民,几次寻找无果后,张爱民找到了徐州当地的警局,想让警局协助自己找一下,但是从警局调查的资料中显示,当地叫张爱民的人有一百多人。

孙胜荣
这给孙胜荣带来了不小的难度,要从这一半多个叫张爱民的人中找到当年帮助过自己的那个张爱民也非易事。
但孙胜荣并不打算放弃,他要从这一百多个人中一个个排除。2012年,孙胜荣再次坐上回国的飞机。
就在孙胜荣一个个排除名叫张爱民的人时,警方突然打来了电话:“你赶快来警局一趟,有一个叫张爱民的人和你要找的人非常相似。”

孙胜荣连忙来到了警局,当他看到这个多年未见的大哥时,孙胜荣连忙跑了过去,他紧紧抱着张爱民说:“哥,我终于找到你了,这些年我不止一次找你,但一直没有你的消息。”
因为当时那个年代没有电话,大家联络起来非常不便,孙胜荣刚出国的前几年过得非常辛苦,他一直都没有回国。
再次相遇的两个人都非常激动,几十年过去了,张爱民苍老了很多,张爱民专门邀请孙胜荣到自己家里吃饭,看着老旧的房子和屋内破旧的家具,孙胜荣心里很不是滋味。

孙胜荣当即决定要买一套房子送给张爱民,以感谢他当年的帮助。张爱民当即就拒绝了,他对孙胜荣说:“我当时帮你并不是等着你来回报的。”
无论孙胜荣怎么说,张爱民和他的爱人坚决不要孙胜荣给他们买新房子。
为了让张爱民过得富足一些,孙胜荣决定在徐州开一家红酒庄交给张爱民两口打理。
2012年12月30日,孙胜荣投资一千多万开了一家红酒庄,他的用意非常明显,他根本不在乎酒庄的生意,就是想法帮助张爱民,感谢张爱民当年对他的恩情。在张爱民两口的经营下,酒庄的生意非常红火,他们的生活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孙胜荣终于圆了自己的心愿,他每一次回国都会直接来找张爱民大哥,经常从国外带回一些礼物送给他们。
两个人感人的故事还曾经上了电视被报道了出来,张爱民慷慨大方,孙胜荣知恩图报,两个人都是当代人学习的榜样。
张爱民在孙胜荣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虽然他不图回报,但孙胜荣却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积德行善之人总会得到最好的回报,知恩图报是传统美德,只要你不忘初心,永远保持一颗善良之心,总会感动更多的人,也会给更多黑暗中的行人照亮前进的道路。
对于孙胜荣来说,无论他有多少钱地位有多高,都要永远拥有一颗知恩图报的人。
张爱民和孙胜荣决定,将酒庄的一部分收入用来做慈善事业,他们希望尽己所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将这份爱心永远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