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干货】水系变化的复习资料(附真题分析)

2023-07-13 22:32 作者:羊羊的地理教室  | 我要投稿

作者 掷笔三叹 | 排版 杳杳


近几年高考中,水系变化过程考到的频率明显增加。


水系变化涉及到气候变化、构造运动、河流侵蚀等诸多因素,综合性很强,以此为切入点可以考察很多知识。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这个内容,争取让水系的前世今生变得有章可循。

 01 

  什么是水系?


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


水系十分错综复杂,所以我们想要了解它,就需要通过一些角度有组织地进行描述,这些角度统称为水系特征


从微观到宏观,水系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河流干流和支流

对于干流,主要描述其发源地、注入地、流向、流程、形态等方面;


【小贴士】想复习流向判定的小羊羔可点击此处链接👉考试地图中的流向判定,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对于支流,主要从支流数量、长度等方面来描述。

  • 河网和湖泊

主要包括河网密度、形态,湖泊数量等方面。


各种水系形态 | 图源网络


  • 流域

主要描述水系所属流域面积的大小、流域类型(内流/外流)等。

很多同学会把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搞混,这里我们稍作区分。


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流速、水位、汛期、凌汛、含沙量、结冰期、水质等多个方面。


可以看出,水文特征一般是在描述河水以及水中物质等方面的特征,属于微观层面;而水系特征则着眼于流域内的各种水体的整体样貌,更加宏观


水系特点侧重描述描述河道状况

水文特征侧重描述河水状况

作者自制



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也是有关联的,二者共同受到气候气象、地形地质等条件的影响。



例如,气候气象条件的改变会通过影响河流水文特征来间接影响水系特征


举个例子,降水增多使流量和流速增大(水文特征),可能导致河流侵蚀能力增强,原本弯曲的河道截弯取直,改变河道形态(水系特征)


作者自制


对水系变化的分析,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难度不小,我们该如何破局?


02 

  如何分析水系变化?


引起水系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高考中出现过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 气候变化导致水系变化 

点击可看大图


本题中的水系变化,是气候暖湿化导致河流径流量增加,水系流程增加、水系中水体类型增加,使原本的内流水系转变为外流水系,难度不高。

  • 构造运动导致水系变化


本题考查构造运动导致水系变化的过程,看似复杂,实际上答案都在提供的图片中,考生只要结合已学知识“看图说话”即可:


构造运动的产物是地垒,在图中,地垒的东侧作为分水岭,将原属于同一水系的河流分为两个水系,这是该区域水系最直观的变化。


分水岭两侧的水系特征不同,西侧沿断裂发育(流向),原河道一段被废弃;东侧积水成湖(湖泊也是水系的一部分)

  • 河流侵蚀(河流袭夺)导致水系变化


这道题,是已知水系变化的原因,要求考生推导变化的过程。解决这道题,需要根据河流袭夺的条件进行分析。


河流袭夺本质上也是河流侵蚀作用的结果,因此袭夺河通常是侵蚀能力较强的河流。



河流流经地区岩性抗侵蚀能力弱,更有利于河流成为袭夺河;地形会通过引起河水流速变化,进而影响河流侵蚀能力。



上面这题难度有所增加,题干给定了限定词“河流侵蚀”,不仅要求学生分析该区域中的河流如何侵蚀,还要分析侵蚀作用下水系如何演化。这就需要考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进行合理推断:


✓ 根据侵蚀方向的不同,河流侵蚀方式大致分为三种:下蚀、侧蚀和溯源侵蚀。而本题虚线框中的区域,具有明显的弯曲河道,因此很可能以侧蚀为主。(所学知识)


✓ 确定了侵蚀方式后,我们需要利用侧蚀的侵蚀规律,即“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而题中那曲和雄曲的凹岸朝向相反,因此侵蚀方向相反。(结合材料)


✓ 之所以虚线框内的两条河流流向不同,正是因为两者间存在着分水岭;而相反方向的侵蚀作用则可能使河流切穿分水岭,而分水岭的消失,则为河流袭夺、河流连通创造条件。(合理推断)


【小贴士】

✧ 这道题羊羊曾经详细讲过,想回顾的小羊羔可点击此处的链接:【22广东卷17题精讲】难题有多难?其实全看基础

✧ 如果想完整复习溯源侵蚀和河流袭夺这个内容,可以看看我们精心制作的手绘动画:高考常客“河流袭夺”,其实还分主动和被动!


我们可以从水系变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对以上试题作出总结:


作者自制


03 

做完题再走


(2023全国甲卷)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据水系变化推测,MN一线(单选)

A.南部抬升,北部沉降

B.南部沉降,北部抬升

C.褶皱隆起

D.褶皱凹陷


 答案与解析 


1. A

【解析】因为位置临近,④湖及其所属水系可以视作①②③湖泊及其水系独立前的形态。因此,结合④湖及其所属水系可推测,原先①②③湖泊及其水系为MN线以南河流的上游河段;由于MN一线形成新的分水岭,使原先水系一分为二。


对比①②③④湖泊及其水系可以看出,①②③湖泊及其水系基本保持原有的水系形态完整,如果MN一线发生褶皱,两侧河流的源地则会发生变化,水系形态也随之改变,排除CD。


因此可以推测MN一线是断层线,且南部地势相对抬升,北部相对沉降,使得湖泊南部河道与上游切断联系,无水流汇入,造成断流;北侧地势低洼,积水成湖。A正确,B错误。 



(2023山东模拟)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称为河流袭夺。袭夺发生后会改变原来水系的分布状况,重新组合成新的水系,部分河流流向也会发生变化。下图示意四川省北川湔江水系流向演化过程图。



2. 指出湔江水系演化过程中流向发生转变的河段,简述其流向发生转变的过程。(6分)



 答案与解析 

【答案】流向发生转变的河段:曲山至黄家坝河段,由向西南流动转变为向东北流动。(2分)
过程:① 通口河发生溯源侵蚀,最终切穿分水岭,通口河和古都坝河相通形成新的水系;(2分)
② 由于擂鼓附近地壳断裂抬升、通口河溯源侵蚀使黄家坝附近河床降低,黄家坝河床海拔低于擂鼓处,古湔江转而流向海拔更低的黄家坝。(2分)



*声明:图像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著所有,本号为整合发布。
*本文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号立场

【干货】水系变化的复习资料(附真题分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