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干货」蛋白质组学FAQ基础定义(一)
蛋白质组学(英语:proteomics,又译作蛋白质体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研究细胞、组织或生物体蛋白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这个概念最早是在1994年,由Marc Wikins首先提出的新名词。
以上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什么是蛋白质组学~
现在小编将带您进入今日主题
1. 蛋白组学的定义?
答案:蛋白质组(Proteome)一词源于蛋白质(protein)与 基因组(genome)两个词的组合,意指“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即包括一种细胞乃至一种生物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组与转录组有许多相似之处,也具有时空特异性,会随着环境、组织或个体的改变而改变。
2. 蛋白组学可以用来发现什么?
答案:蛋白质组学本质上指的是在大规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亚细胞定位,翻译后的修饰,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等,由此获得蛋白质水平上的关于疾病发生、细胞代谢、生长发育以及各种胁迫反应等过程的整体而全面的认识。
3. SDS-PAGE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SDS-聚胶电泳,是在聚凝胶系统中引进SDS,SDS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破坏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强还原剂能使半胱氨酸之间的二硫键断裂,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的含有强还原剂的SDS溶液中,与SDS分子按比例结合,形成带负电荷的SDS-蛋白质复合物,这种复合物由于结合大量的SDS,使蛋白质丧失了原有的电荷状态形成仅保持原有分子大小为特征的负离子团块,从而降低或消除了各种蛋白质分子之间天然的电荷差异,由于SDS与蛋白质的结合是按重量成比例的,因此在进行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度取决于分子大小。
4. WB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Western Blot采用的是聚疑胶电泳,待检测物是蛋白质,“探针”是抗体,“显色”用标记的二抗。SDS-PAGE可对蛋白质样品进行分离,转移到固相载体,例如硝酸纤维素薄膜(NC)上。固相载体可以吸附蛋白质,并保持电泳分离的多肽类型及其生物学活性不变。转移后的NC膜就称为一个印迹(blot)。用蛋白溶液(如5%BSA)处理,封闭NC膜上的疏水结合位点。用目标蛋白的抗体(一抗)处理NC膜(只有待研究的蛋白质才能与ー抗特异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这样清洗除去未结合的一抗后,只有在目标蛋白的位置上结合着一抗。用一抗处理过的NC膜再用标记的二抗处理(二抗是指一抗的抗体),处理后,带有标记的形成抗体复合物可以指示一抗的位置,即是待研究的蛋白质的位置。
5. IP、co-IP、pulldown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IP(免疫沉淀):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纯化富集目的蛋白的一种方法。
co-IP(免疫共沉淀):可对两种已知蛋白是否存在相互作用进行验证,也可以验证在总蛋白中是否含有与已知蛋白相互作用的未知蛋白。
Pulldown:带标签的诱饵蛋白能被特异结合该标签的固相亲和配基捕获,形成“次级亲和支持物”,用于纯化与诱饵蛋白相互作用的其他蛋白。可用来证明两种已知蛋白间存在的相互作用或寻找与已知蛋白直接发生相互作用的未知分子。
本周的FAQ就到此结束啦~
我们下周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