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多家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
又有三家股份制银行集体宣布自5月5日起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
各银行对不同期限的存款报价利率进行了调整,3家银行的5年期定存(整存整取,下同)报价利率都下降到了2.95%,其中,有期限定存报价利率的降幅最高达到了30 BP。
3大银行集体调整!
浙商银行、渤海银行和恒丰银行分别于5月5号宣布将对银行存款基准利率进行上调。
此次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后,浙商银行、渤海银行、恒丰银行主要期限存款利率如下:
21世纪英文报记者通过比较发现,三家银行在一年期及以下的存款基准利率和其它银行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二年、三年和五年的存款基准利率还是要比其它银行稍高一些。
但在2022年9月16日,多数大行、股份行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时,这三家银行并未调整,由此存款挂牌利率产生了一定的差异。
如下图所示:
21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10月发布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员机构名单显示,浙商银行、渤海银行、恒丰银行均为基础成员。
根据浙商银行的年度报告,其各项存款的增长速度在全国范围内排名第二,而在同类银行中,其存款利率的下降幅度也是最大的,因此,其今年的目标是进一步降低存款利率。银行在2022年的存款平均利率为2.29%,比2021年降低了0.18个百分点;截止到2022年末,中行的存款总额达到了1.6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8.77%。
根据渤海银行的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的存款利率比2021年提高了0.16个百分点,达到了2.68%;中行在2022年末的存款总额为8639.34亿元,同比增长3.35%.
根据恒丰的年度报告,其在2022年的平均存款利率为2.44%,比2021年提高了0.01个百分点;中行在2022年末的存款总额为7056.94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五点三五。
新一轮降息又来了?
根据其它银行的公告,从五月份开始,已有隰县新田银行、应城融星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降息。
根据《中国证券时报》的数据,从四月份开始,山东,河南,湖北,陕西等地已经开始了对中小规模银行的降息。
根据财联社的数据,在各大银行中,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在今年9月份就已经对特定期限的存款基准利率进行了调整。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在今年九月十六日发布了一则公告,宣布三年期和五年期整存利率为2.65%,五年期整存利率为2.7%。
今年,湖北,河南,广东等地的一些中小银行也相继降低了一些期限的存款基准利率。
密集下调存款利率背后
“本次调整是我行参考市场利率走势,将政策导向与市场趋势相结合,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预期,助力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深化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具体实践。”浙商银行相关人士对21记者表示,下一步,该行将持续参加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综合考虑自身经营弹性,适时调整存款利率,拓展融资渠道多样性,提升负债稳定性。同时,加强资产负债统筹管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需求。
渤海银行相关人士也对21记者表示,在利率市场化进程持续推进和金融让利实体导向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综合考虑监管导向、市场价格、同业趋势及该行实际经营情况等因素,自5月5日起,对部分期档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进行了调整,不同期限、不同产品调整幅度不同。“后续我行将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不断提升负债成本管理的主动性,主动优化负债结构,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此前,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公布了《资格审慎评价实施办法》的修订版本,将存款定价纳入了 MPA和 EPA的考核体系。
行业人士分析,在此背景下,一些银行为了达到目标而下调存款利率的意愿较强。另外,在净利“警戒线”以上的情况下,对一些银行进行降息也是必须的。
多家 A 股上市银行净息差下降
一季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多家
A 股上市银行的净息差较2022年末出现下降,净息差持续收窄,对部分银行的营收造成影响。
南都在一季财报中,整理了六大银行在一季财报中的净利,六家银行的净利都比去年更低,下降了6-20个基本点。
农业银行的净息差是最大的,从去年年底的1.9个百分点下降了20个百分点,到了1.7个百分点,比一年前减少了39个百分点。
第一季度,邮政储蓄银行的净利润为2.09%,中国工商银行的净利润为1.77%,中国银行的净利润为1.70%,交通银行的净利润为1.33%,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11个基本点,15个基本点,6个基本点,15个基本点。
“目前银行有降低存款成本的需要。”国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业伟表示,“降低存款成本有助于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2022年末,银行业整体净息差为1.91%的历史低位,如果净息差持续快速收缩,银行将面临更为显著的经营压力。”
另一种看法则是:降低存款利率,促进了居民从储蓄向消费的转变。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在目前居民依然保持较高储蓄意愿的情况下,适度下调存款利率将会帮助加快存款向消费、投资的转变。
央行发声:属正常现象
“在市场利率整体已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综合考虑自身经营情况,灵活调整存款利率,不同银行的调整幅度、节奏和时机自然就会有所差异,这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正常现象。”
邹澜在今年第一季度的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告诉21记者,通过自律机制的协调,让大银行按照市场环境的变化,率先对存款利率进行调整,而中小银行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使其与大银行之间的存款利率差保持相对稳定,这对于维护市场的竞争秩序、保证银行的负债稳定、将息差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从而使其能够持续、稳健地进行经营,从而提高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