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1-12自行火炮,曾在诺门罕大战日军,简陋但可靠的武器

1932年,苏联在进口的Moreland 6x4卡车底盘上设计建造了一种名为SU-12的简易自行火炮,它安装一门1927年改进的76.2毫米野战炮。作为一款早期苏联自行火炮,苏军对它的性能比较满意,奈何进口卡车底盘价格昂贵实在是承担不起这一开支,因此并没有生产多少。

1934年,苏联开始生产GAZ-AAA卡车,作为一款国产6×4卡车,它的出现为轮式自行火炮带来了希望,次年SU-1-12自行火炮开始生产,它与前辈SU-12除了使用的底盘不同之外,在结构等方面都基本一致。
GAZ-AAA属于轻型卡车,有一台输出约50马力的发动机提供动力,设计师对卡车底盘进行了适当的加固,以便它能承受火炮的重量和射击后坐力。

一门同样的76.2毫米野战炮被安装在卡车货箱上,它有一个旋转底座,火炮有一面较大的炮盾结构,两侧略微向后延伸,它们用厚度仅为4毫米的钢板构成,防御水平着实堪忧。
受到正面驾驶室的阻挡,火炮并不能在较低的角度上360°开炮,而它在较高仰角向正面开炮时,炮口冲击波会伤害驾驶室,于是设计师又给驾驶室顶部安装了一块薄钢板,正面挡风玻璃则有2毫米厚的百叶窗结构保护。

自行火炮的主要作战武器就是那门火炮,在货箱的前部安装有左右两个带有装甲保护的弹药箱,它们可以各自存放18枚高爆榴弹和18枚破片榴弹。车组成员为4人,除了驾驶员在前方驾驶室内之外,车长、炮手和装填手都在后方火炮阵位上,车上没有标准的自卫机枪等装备,但士兵们完全可以自带轻武器自卫。
SU-1-12自行火炮的产量也不高,只有51辆,主要是因为苏军发现履带式自行火炮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履带式车辆相比,SU-1-12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装甲防护、越野机动性太差。

所幸这款自行火炮没有出现可靠性方面的问题,只要使用得当,就能在战场上发挥大作用。它参与的首战就是1938年的卡桑湖之战,这场与日军之间的战斗以苏军的胜利暂时停歇,次年诺门罕战役爆发,SU-1-12自行火炮再次披挂上阵,它们伴随装甲部队成功输出了大量弹药,至于炮火有多猛烈,恐怕只有挨打的日军知道了。另外该车还曾参与卫国战争前苏军的几次大军事行动,并且表现都还不错。
这款简易自行火炮的成功倒不如说是苏军军事理念的成功,二战前自行火炮在各国军队中的数量和装备比例还很少,苏军是较早认识到自行火炮价值的国家之一,与其他军队相比就占据了先机,在有准备的正面交战中自然就有装备上的优势。

到卫国战争爆发时,苏军手中为数不多的SU-12和SU-1-12已经基本消耗殆尽,因此没什么作战记录。
SU-1-12自行火炮空重约3.5吨,最大作战重量约4.5吨,车长5.61米,宽1.9米,高2.32米,最大公路速度约60千米每小时,最大行程约200千米,火炮射速约10发每分钟,最大射程约4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