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实习工作总结
来到永平初感受
下了高铁,坐上公交1号线,我来到了永平县城。高铁站到县城之间的路两旁,是大大小小规划建设的工地,道路两旁还有环卫工人在种植树木。更远的地方,一座连一座的青山,山脚下是翠绿随拂动的水稻。进城的路两旁是一家接一家的“黄焖鸡”餐馆,虽然正值饭店,但是店里却几乎没有顾客,只有老板娘系着围裙对着大风扇低头玩着手机。进入县城也是,街道上人很少,街道两旁只有很少的店铺在营业,更多是大门紧闭或者“店铺转让”。“萧条”,这是当时浮现在我脑海中的词。后来听办公室的老师解释到,永平县总人口只有18万人左右,其中县城里的常住人口只有5万人,再加上永平主要产业为核桃、肉牛等农作物产业,青年劳动力流失严重,居民消费能力与欲望不高。但是骑了电动车逛了永平大大小小的街道后,发现永平基础公共设施修建地倒是很完善:主道路都修建有专门的非机动车道,并且专门由绿植与机动车道隔开;河边公园供居民休闲、散步的地方很多,厕所、垃圾桶等设施也很新,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洗手台。走在永平的街头,看着头顶蓝天与朵朵白云,完善的基础设施,能明显感觉到永平县城百姓人居环境的改善。
乡村振兴局挂职经历
我是在县里的乡村振兴局的综合办公室挂职。我们办公室主要负责的是与上下级的沟通、整合信息、工作报告的撰写以及局内会议的安排等。我在乡村振兴局的日常工作主要有两个。一是审核一些文件报告的初稿,查找并修改其中可能出现的语句不通顺、用词不当、错别字的问题;二是整合各部门提交上来的工作报告到一个Excel表格中。在乡村振兴局的实习经历一方面锻炼我提炼信息、整合信息、如何与人有效沟通的能力,一方面通过阅读这些工作文件,加深了我对乡村振兴这项政策的理解,也了解到了永平县基层政府是如何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乡村振兴包括5个方面,即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以产业振兴与教育振兴为例子。像产业振兴方面,永平县农村建立了供销合作社。村民集体种植核桃、人工菌等经济作物,将其交给合作社统一售卖,提高村民收入同时也提高了永平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县供销社还建立了气调库等冷链物流配套实施,用以解决农产品最初一公里的保鲜运输问题;在人才方面,政府有联合抖音培电商达人,挑选退伍军人、返乡毕业大学生进行相关直播带货培训,促进永平特色产业的发展,永平县还有一项教室“县管校聘”政策推动县城、乡镇学校老师与农村学校教室交流轮岗,促进优秀师资力量向乡村学校下沉。
21点的街头与一位蹲着的男孩
有一天晚上9点过,我到街道上去散步。我来到了一条邻近河边的街道,这条街道上有一家蜜雪冰城,一家正新鸡排还有其他一些小吃店,是县城里夜晚人流量较大的一条街,在这儿也可以看见当地很多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年轻人。街道的一边有一条小巷子的入口,大概两米左右,一个7、8岁的小男孩坐在巷子入口的一侧的台阶上,面前放着几个装着水果的篮子,巷子入口的另外一侧台阶坐着一个中年妇女,面前也放着几篮水果。他们应该是母子,在这里卖水果。男孩用双手抱着双腿,头低着,看着地,中年妇女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生怕错过一个有意图买水果的顾客。男孩面前是衣着时尚年轻人来来往往的腿,男孩很尴尬,也显得很无助,头顶上一个路灯照着这对母子。他们今晚一定没有赚到什么钱,因为几乎没有行人为他们驻足。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卖水果呢?毫无疑问,是想缺钱。他们今晚卖水果挣得钱可能还不到沿海城市中产阶级喝一杯咖啡的钱。我在四川长大,在上海上大学,我见过有村民因为几万元的医药费而放弃治疗,等待死亡,我也听说过身边的同学有一个月的生活就有几万的,而在西部农村里辛辛苦苦劳作一年收获的三千斤玉米也只卖得了几千元。刚来到上海一年,身边都是家境良好的同学,身处于于一种精致、小资的消费氛围中,我几乎快忘记了中国基层社会中也还有着一群为生活挣扎的人,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甚至都接触不到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在他们眼里,挣钱可能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唯一目的,也成了生活维持的唯一手段。我突然好像发现自己之前有点住在象牙塔里面了。我打开窗户,我第一次打心底感受到“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的分量,为人民服务,为广大挣扎于生活的人民服务。
下乡调研与访谈
在永平除了在县政府机关挂职之外,我们小组还在陈澍学长的带领下对永平县“厕所革命”进行了调研。我与其他三位同学负责的是访谈部分,期望通过对政府工作人员、村委会干部和村民的访谈,形成真实的一手资料,进而以此为基础探讨“厕所革命”中基层动员的策略。7月8日,全队队员前往永平县博南镇曲峒村进行公厕调研,沿途考察了四个公厕,对两位清洁人员进行访谈,初步了解了曲峒村厕所改造的基本情况;7月15日,我和访谈组的其他三位同学前往永平县博南镇胜泉村,对4户农户进行了访谈;7月18日,访谈组的四位同学再次前往胜泉村对两位村干部进行了采访,最后共形成了1万5余字的访谈记录。通过这些采访,我们深入了解到了胜泉村厕所革命改造取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包括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还有村民卫生意识的显著提高。同时,我们也了解到胜泉村厕所革命中存在的不足,例如有的村子虽然基本完成农户旱厕改为水厕,但是村里排污管道以及污水处理系统由于资金等问题尚未修建完成,导致村民水厕污水无处排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对新厕的使用积极性;有的村子厕所改造补贴拖延三年未发等等。这让我们意识到,一项政策的落实过程是极其复杂以及艰巨的,绝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如何高效执行、防止形式主义、调和各方利益,确保政策发挥预想作用,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基层治理工作人员,从实际出发,积极协调,运用自己的智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样,我也意识到中国“三农”等农村问题的解决是需要一个漫长过程的,在此过程中,我们既要看见取得的成就,也要认识现状的不足。我们不能因为进步而骄傲自满,我们也不能因为问题的存在就批判一切、否定一切,我们应当把自身投入到广阔的中国现实中,让自己成为改善这个社会洪流力量的一份子。
收获与感悟
在乡村振兴局挂职实习一段时间后,我最大的收获便是对基层建设的认识的深化。来到永平之前,我只是一个大学生对于乡村振兴这样的基层治理,我关注到的更多是一些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所持的态度更多是批判。来到永平之后,我的身份变成一名参与乡村振兴的基层工作者,相较于之前,我看到了更多:看到了永平县2023年乡村建设规划报告中政府规划项目对众多民生问题的解决、看到了乡村厕所改革后人居环境的明显改善、看到了下乡入户时我们局局长与家庭经济困难的村民嘘寒问暖,并为其实际解决问题。我想我们大学生在涉及到中国社会现实时,更多的情况是住在象牙塔里面,充当一个监督者的角色。这时,我们看到的东西或许是真实的,但也是较为有限。只有当我们实际深入基层社会,切身参与到基层问题的解决,成为一个实践者时,或许我们才能对事物有着更为全面认识。这种全面的认识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亲身经历后既能看到中国社会现实存在的问题,也能看到我们基层政府以及工作人员为之的行动以及取得的成就。乡村振兴、三农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存在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的。在此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看到农村现状下的问题,这种现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在改变的,并且这种改变是让人充满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