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思窝花脸:南普陀寺,厦门八大风景区之一

2021-05-28 12:36 作者:思窝Ciwor  | 我要投稿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代末期,当时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元至元间寺院荒芜,明洪武间僧觉光复建,明末清初,普照寺毁于兵乱。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靖海侯施琅收复台湾后驻厦门,在普照寺旧址复建殿宇,改称为“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厦门八大风景区之一。南普陀寺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而建,规模宏大、气势庄严,中轴线主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等。

天王殿

民国十四年(1925)会泉法师住南普陀方丈时重建,位于寺院中轴线最前端。天王殿供奉弥勒菩萨、韦驮和四大天王。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建于民国15年(1926年),主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塑像。殿后供奉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大悲殿

大悲殿为清初施琅始建,民国十九年(1930年)太虚法师重修,1962年,主体改用钢筋水泥,保持木构斗拱作装饰用。殿宇高20米,八角三层飞檐。殿内祀奉观音菩萨,正面为双手观音,其余三面为48臂观音。

藏经阁

藏经阁建于民国25年(1936年),阁内藏有佛教典籍和文物字画,如明版《大藏经》、影印宋《碛砂藏经》、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血书的《妙法莲华经》、弘一法师手稿《佛说阿弥陀经》等,以及唐代铜佛、宋代铜钟、明代名匠石叟所造的如意观音和观音施甘露像、明代著名艺术家何朝宗创作的白瓷观音像和28尊缅甸玉佛,还有现代著名书法家的墨宝。

寺内其他建筑还有:庑廊,钟楼鼓楼、功德楼、海会楼、普照楼、太虚图书馆、佛学院教室、养正院等。整体采用古代宫殿式的重檐飞脊大屋盖,饰以杏黄琉瓦。

慈航恩溥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晋江蔡孝固题

大好河山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爱国将领蔡廷锴手书

景峰和尚与喜参和尚墓塔


光绪乙巳年(1905年)四月佛浴,持名弟子振慧敬书

南普陀寺的素菜以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素斋成了南普陀寺的一宝。南普陀素饼荣获过《中国名点》金鼎奖,是厦门著名特产。

思窝:花脸

钉个思窝,到此一游

思窝花脸:南普陀寺,厦门八大风景区之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