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 姐弟恋能长久吗?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一千二百多年前,不知是哪个情种把这句诗词题在了瓷器上,想来唐代应该也有男子喜欢上比自己年长的女子吧。
姐弟恋这种事,在现代社会已经不是多么稀奇的事情,前有相差11岁的王菲和谢霆锋,后有抱了8块金砖的马克龙和布丽吉特。
当爱情来临的时候,你无法欺骗自己,也无法像关水龙头一样关上它。世俗的无形之手画出了一条“男大女小”的线,但怦然心动并不会理会它。
01
暗恋中的人总是相似的,无论男女,无论同龄人还是姐弟恋:ta这么做是对我也有意思吗?ta会接受我的表白吗?
小心翼翼地在暧昧的边界上游走,惴惴不安地捧着手机,等待ta回复的时间格外漫长,看到聊天框上方的“对方正在输入...”,心都跟着跳了起来。
礼貌地道过晚安后,也久久不能入睡,一边渴望一边克制、一边开心一边焦虑:ta也还醒着吗?ta刚才的话是什么意思?ta会不会不想理我了?此时多想躺在ta的枕边!

终于那历史性的一天到来,你们在一起了,见面的日子里,心中甜得开了花。彼此间早前的猜想与疑虑都一一得到验证:原来ta的内心活动和我一模一样啊哈哈哈!
此时ta的笑容就像烟花绽放的绚丽夜空,从ta身体传来的热气儿若有若无,就像人间四月的夜晚,和煦的春风里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沉醉在这一切里,整个世界都黯淡模糊成了背景,眼中唯有那个高光的身影。
02
再坚强、再冷静的人,心中一旦住进了一个爱着的人,便会变得患得患失起来,那是一种美秒的柔软感,好比岩石裂隙出现的地方,就是阳光渗透进来的地方。
姐弟恋相比其他更世俗的恋爱,确实多了一些担忧,虽然社会文化已经松动了许多,但也没法完全避免旁人狭隘的闲言碎语。
最大的压力一般来自父母,成长于不同年代的人,观念大不相同,即便是开明、好说话的父母,听闻你找了个小男朋友,多少也要要震惊一下。

而那些控制欲极强的父母,即便你找了个同龄人,他们也得问问对方是不是公务员、啥时候能让他们抱上孙子,更不用说在他们眼中惊世骇俗的姐弟恋了。
除了外部的压力之外,我们自己内心也会有很多担忧,特别是姐弟恋中的女方,你会疑虑:
他对我是真心的吗?
他的心智足以成熟到确定自己是否真心了吗?
他会变心吗?
他愿意有所担当吗?
这些问题因人而异,带着诸多疑虑的状况,对于个人识人、做选择的能力带来了很大的考验,使我们不得不问问自己:
这个决定的后果是谁来承担?
我会后悔没跟ta在一起吗?
我会后悔听了父母的话吗?
哪一个后悔会更痛?
不过说到小男友的责任感,到不见得有那么悲观,有些男性在姐弟恋的关系中,担心被看作是没有担当的人,所以为了“男子汉大丈夫”的自我认同感,反倒很乐意用付出和承担来证明自己。
年纪很轻的人,虽然有阅历少、经验不足的问题,但恰恰也避免了太多的世俗沾染,少了油腻和世故,他们的观念可能更开化、更进步。
因而这样的恋爱也可能更纯净、更热烈,就像很多人感慨的那样:长大后进入社会,才发现纯粹的爱情体验是多么的珍贵。
除了真挚的情感之外,青春的肉体当然也值得一馋,毕竟,情到深处自然浓。

03
其实说到底,姐弟恋跟同龄的恋爱,其相同之处远大于区别,一样的沉醉在欢愉中,一样的敏感和患得患失。
有幸福的鸳鸯,也有狗血的冤家,大家都一样。寻找伴侣看的是对方这个人,而不是只盯着年龄看,两个人之间合拍才最重要。
并不是同龄人就一定合拍,也不是姐弟恋就一定不合拍,能维持一段好的关系,两个人的内心一定是门当户对、并驾齐驱的,不管那些外部条件有多大差别,不是一路人,上不了一条船。
这就像你脚上的鞋子,只有你才知道它合不合脚、走起路来舒不舒服,没有人能代替你回答合不合适的问题,他人的回答也许让我们获得安全感,但无法获得安全。

很多时候人们把恋爱当成做题,似乎只要符合了社会的考点,我们就一定会幸福,结果只是得到一张空头支票,就像我们曾经期许的“考上大学就轻松了”“考上研就能找到好工作”一样。
然后我们把自己活成了一块肉骨头,哪只舔狗舔得凶就把自己丢给谁,既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去哪里寻找这样的人。恋爱不仅没有使双方共同成长,还让我们在一开始就失去了自我。
我想并没有什么东西是独门法宝,让我们从此确保过上幸福的日子,不再有坎坷。人生如此,恋爱亦如此。
姐弟恋一样会遇人不淑,比如遇上的不仅不是心智成熟的弟弟,反而遇上了一个妈宝(如何识别妈宝男),这太正常了。
姐弟恋也一样会分手,就像其他恋爱那样,或分于不合,或分于出轨,或是走着走着就走散了,而原本你以为你们可以共度此生。
无论我们和什么人在一起,我们都无法回避生活中的那些基本要素:爱恨情仇、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这就是我们生活着的那个世界。
编辑 | 橘黄夜猫
监制 | Leo
审核 | Care解忧学术团队
图片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