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平时应该注意什么?中医教你如何处理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 ET)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以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特征,常影响头部、颈部、手臂、手和声音等部位。中医认为,特发性震颤的病因病机与肝风内动、气血不足、痰湿内阻、瘀血内阻等因素有关。根据不同的证型和病情,中医可以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医对特发性震颤的处理方法。
一、中药治疗
1. 肝风内动证
症状:震颤明显,伴有眩晕、头痛、口干口苦、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熄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石决明、牛膝、杜仲、桑寄生、黄芩、栀子等)。

1. 气血不足证
症状:震颤日久,活动后加重,伴有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失眠、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肉桂等)。
1. 痰湿内阻证
症状:震颤伴有胸闷脘痞、肢体沉重、口中黏腻、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
方药:二陈汤加减(半夏、陈皮、茯苓、生姜、苍术、厚朴、薏苡仁等)。
1. 瘀血内阻证
症状:震颤日久,固定不移,伴有肢体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枳壳、桔梗等)。

二、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特发性震颤的常用方法之一,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根据不同的证型和病情,可以选择不同的穴位组合和刺激方法。常用的穴位包括百会、风府、风池、曲池、手三里、足三里、三阴交等。一般来说,针灸治疗以平补平泻为主,留针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0-20分钟为宜。

三、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和疼痛,改善运动功能。根据不同的证型和病情,可以选择不同的推拿按摩方法和部位。常用的推拿按摩手法包括揉法、捏法、拍法等。推拿按摩时应轻柔舒适,不宜过度刺激,以免引起不适。
四、气功锻炼
气功锻炼可以调节情绪,增强体质,改善运动功能。常用的气功锻炼方法包括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根据不同的证型和病情,可以选择不同的气功锻炼方法和强度。气功锻炼时应以舒适轻松为宜,不宜过度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