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手握10亿现金,全球行业老大,这家公司为什么还是破产了?

2020-06-04 12:50 作者:富日记  | 我要投稿

如果一家公司手里有10亿美元现金,它还是全球某行业的老大。

你是不是觉得这家公司肯定前途无量,实际上也有可能前途无亮。

5 月 22 日,全球最大的租车公司赫兹(Hertz)正式提交破产申请。

但凡出过国的人,一定对租车公司赫兹不陌生。

赫兹的前身是租一辆车有限公司,1918年就创立了,至今已经有102年历史。

马云对阿里巴巴的期望,也就是阿里巴巴要做一家活102年的公司。

赫兹发展了一百多年,2012年,出资 26 亿美元,买下美国第四大租车公司 Dollar Thrifty。

这让赫兹成为全美乃至世界规模最大的租车公司。

目前赫兹在全球遍布 148 个国家,有 56.7 万辆车,手里还有10亿美元的现金。

但为什么这样一家租车行业的老大,会提交破产申请呢?

表面看,是因为新冠疫情的冲击。

今年 4 月以来,美国疫情迅速恶化,居家令实施后。

无论是Uber、Lyft,还是赫兹,都只能在长达几个月颗粒无收的情况下艰难度日。

那么为什么Uber、Lyft 面临同样的情况可以继续撑下去,而赫兹就要申请破产呢?

因为模式不同,Uber、Lyft 是平台,主要通过互联网技术为车主赋能,和乘客连接。

Uber、Lyft 自己并不用购买汽车,是一种轻资产模式。

而赫兹是典型的重资产模式,手上有几十万辆车,这既是产生收入的资产,也是不断产生折旧的负债。

Uber、Lyft面对疫情,最多是没生意了,但他们不需要为车辆的维修保养和折旧付费。

他们最多承担一些人工成本,然后他们通过裁员,把人工成本也降下来了。

而赫兹就不同,全球50多万辆车,让它承受了高昂的债务。

如果正常运营,收入可以用来还债,可能还有结余。

可一旦没法运营,债务压力就扑面而来,难以承担。

就算手里有10亿现金,面对不知何时能结束的疫情,还是不得不选择申请破产。

为什么赫兹不转型,变成轻资产公司呢?

Uber、Lyft 这些网约车平台,成立没多少年,市值已经超过赫兹这家百年老店。

赫兹不转型,是因为它没法转型,它的股东更迭频繁。

这些股东们要么是汽车公司,希望赫兹购买更多的汽车。

要么是资本大鳄,希望在资本市场上获利。

每次一换股东,管理层就会因为新东家的要求调整经营目标。

于是,赫兹的业务范围迅速拓宽,不仅涉及汽车,还有卡车、吊车等建筑用重型设备租赁和销售,甚至增加了车辆保险、二手车销售、物流运输、紧急救援等全新业务。

而股东的多变,也导致赫兹业务频繁变化。

比如当号称「华尔街之狼」的对冲明星卡尔·伊坎入股赫兹,成为它最大股东后。

又大刀阔斧地砍掉重型设备租赁和销售等与租车无关的业务,也尽可能精简公司机构。

为什么赫兹的股东更迭如此频繁呢?

因为这是公司的基因,创始人就是这样的风格。

1923 年,约翰·赫兹买下1918年成立的「租一辆车有限公司」,将其改名为「赫兹」。

经营 3 年后,约翰·赫兹就套现离场,把公司卖给了通用汽车。

1953 年,眼看赫兹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好,约翰·赫兹又买回公司,几番包装,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了。

1967 年,约翰·赫兹把赫兹公司卖给了美国无线电公司,再次套现。

后来股东的更迭不断,大股东又变成福特,又变成卡尔·伊坎。

作为一家能源源不断产生现金的租车公司,每一位股东都各有想法,但大多都想捞一笔就走。

这就好像一艘船,隔一段时间就换一个船长,每一个船长都想把船开往一个新的方向。

这也终于导致赫兹走到了今天。

当然赫兹的破产其实非常高明,因为它申请的是美国破产法中的第 11 章破产重整,而非第 7 章破产清算。

按照美国破产法第 11 章规定,申请企业可以在法院的监督下,继续保持运营,制定重组方案和偿债计划,直到情况好转,主动退出破产保护。

这样一来,赫兹手中留下的 10 亿美元现金,就不会被债主挤兑。

当疫情过去后,赫兹凭借手里的钱,和全球几十万辆车,也许很快就能摆脱破产的局面。

但问题是,如果赫兹还是股东更迭频繁,未来这家公司再一次破产同样不稀奇。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富日记原创,如转载请标明!



手握10亿现金,全球行业老大,这家公司为什么还是破产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