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郑成功家族雄踞海上,为何败给清朝?被两个叛将击垮

2023-07-12 07:45 作者:纵横五千年  | 我要投稿

明朝末年,郑氏集团崛起于海上,他们击败了荷兰殖民者,垄断了海上贸易,连明朝官府都不敢与其争锋,只能采用这种手段加以笼络。郑芝龙降清后,郑成功仍然继续反抗,甚至率军乘船直抵南京城下。之后,郑经占据台湾,依然拒绝降清。然而,郑成功的家族最终还是被清朝征服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郑家的“资本”

早年间,郑芝龙混迹于亦商亦盗的海商集团之中,经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他逐渐控制了这些集团,并且接受明朝的招安,担任高级军官。此时的郑芝龙已经成为亦商亦盗亦官的海上霸主。之后,郑成功、郑经也是如此。而这三种身份正是郑家的雄踞海上的“资本”。此时的海上贸易非常发达,郑家可以将东南沿海的货物运到东南亚、日本等地,来获取军费。

与此同时,郑家拥有庞大的船队,实力远远超过入关不久的清朝。另外,郑家的船员们久经战阵,他们既是优秀的水手,还是精锐的士兵。郑芝龙甚至在科罗湾之战中,击败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郑成功也是凭借着水军的优势,才能持续与清朝对抗。但是,郑成功再与清朝对抗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叛将,他们直接影响了郑氏集团的衰亡。

二、迁海的黄梧

第一个重要的叛将名叫黄梧,他是福建漳州平和县人,原在县内担任衙役。1646年,郑成功与父亲郑芝龙分道扬镳,黄梧杀死了县令,然后投奔了郑成功,因此得到赏识。他先后担任中权镇左营副将、英兵营统领、英兵镇镇帅、前冲镇镇帅等职,成为郑成功麾下一位重要的将领。1656年,郑军兵败揭阳,黄梧则被记责,“戴罪代守海澄”。

黄梧担心会被郑成功处死,于是率军献出海澄,向清朝投降。海澄的丢失让郑成功损失惨重,数百万计军械粮饷落入清军之手。数年后,已经被封为海澄公的黄梧又向清廷献策,这次对郑氏集团的打击更大,这就是著名的“迁界禁海”。此举彻底切断了郑氏集团与东南沿海的联系,他们不仅失去了财源,也失去了兵源,只能困守孤岛了。

三、征台的施琅

第二个重要的叛将就是施琅,他是福建晋江人,早年间跟随郑芝龙,身先士卒,屡立战功。他一度跟随郑芝龙降清,后来才投奔的郑成功。施琅作战勇敢,堪称是一位名将,但他却与郑成功发生了矛盾,结果被削去了兵权。之后,两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施琅被迫于1652年投奔清朝,他的父亲、弟弟则被郑成功处死。

施琅在清朝一直得不到重用,虽然短暂担任福建水师提督,但也没有用武之地。1682年,在李光地的力荐下,康熙帝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到任后,积极筹划征台事宜,一面整船,一面练兵,还亲自挑选工匠和船。经过一年多的准备,施琅率军渡海,在澎湖击败郑氏的军队,最终迫使郑氏集团投降。


郑成功家族雄踞海上,为何败给清朝?被两个叛将击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