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谈土木工程专业备考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2023-10-13 06:24 作者:智能在线教育  | 我要投稿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是利用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地基基础实际工程问题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土的物理、力学、渗透性质及应力、应变、强度、时间等参数之间的本构关系,能熟练掌握地基沉降、地基承载力、边坡及挡土墙稳定性等工程问题的分析方法。择校参考:高等教育专升本备考入口

1:土力学基本原理

土力学是一门研究土体及其性质、力学行为和工程应用的学科。在土力学中,应力和应变是描述土体变形的基本概念。应力是指作用在土体单位面积上的力,包括静水压力、有效应力和孔隙压力等。应变则表示土体的变形,包括体积应变和形状应变。土体的强度是指其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与其内部颗粒间的摩擦力和粘聚力有关。土的压缩性是指其体积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现象,主要与土的颗粒排列、孔隙比和含水量等因素有关。

2:土的物理性质

土是由固、液、气三相组成的复杂物质。土的颗粒特征包括颗粒大小、形状和级配等,它们决定了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密度是土体的基本物理性质,含水量则是衡量土体吸湿或脱湿程度的重要参数。此外,土体的热力学性质包括热传导性、热容量和导热系数等,这些性质与土体的温度变化和热量传递过程密切相关。

3:土的力学性质

土的力学性质是指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强度特性。土的抗剪强度是指其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主要由颗粒间的摩擦力和粘聚力决定。压缩系数是描述土体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程度的参数,其大小与土的颗粒组成、结构和含水量等因素有关。阻尼特性是指土体在振动作用下吸收能量的能力,与其内部结构和组成物质有关。

4: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在垂直载荷作用下保持稳定不发生破坏的最大承载能力。地基极限承载力是衡量地基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它受到土体强度、稳定性、压缩性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工程中,地基承载力的评估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土质类型、载荷大小和分布、基础类型和深度等。常用的评估方法有极限承载力法、概率极限承载力法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法等。

5:地基变形与稳定

地基变形是指由于外载荷和自身重力的作用,地基发生的下沉、侧向位移和剪切变形等现象。地基稳定性则是评价地基在各种工况下维持原有形态和功能的能力。在地基设计中,必须考虑地基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性能。

Ⓐ:沉降计算:根据土体的力学性质和地基承载力,计算地基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沉降量、沉降速率和沉降过程。

Ⓑ:沉降差计算:计算建筑物在不同工况下产生的沉降差,评估其对建筑物安全性和使用性能的影响。

Ⓒ:土体稳定分析:通过分析土体的强度、稳定性和变形特性,评估地基在各种外部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等。

6:桩基础部分

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深基础形式,由桩身和桩顶承台组成。桩身通常由钢棒、混凝土或木材等材料制成,桩顶承台则将多个桩连接成整体,并将上部结构的载荷传递到桩端。桩基础具有承载能力强、沉降量小和适应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物和结构物中。

Ⓐ:桩基础的类型:根据制作材料和受力特点,桩基础可分为混凝土桩、钢桩和木桩等类型。根据基础的埋置深度,桩基础可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种类型。

Ⓑ:桩基础的作用:桩基础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减少沉降量,并对建筑物起到抗震和抗风等作用。

Ⓒ:桩基础的施工方法:桩基础的施工方法包括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种。预制桩是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作好桩身,然后将其吊装到设计位置进行压入或打入。灌注桩则是直接在现场成孔后注入混凝土而成。

Ⓓ:桩基础施工注意事项: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质量和安全,控制好桩身的垂直度、中心位置和有效埋深等参数,同时需合理选择施工机械和技术参数。

7:地基基础设计

地基基础设计是整个建筑物设计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其设计原则和设计步骤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结构类型、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几个主要原则,包括安全性和可靠性、经济性和合理性、施工便利性和可行性等方面的考虑。

Ⓑ:地基基础设计步骤:一般而言,地基基础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进行地质勘察和调查,获得详细的地质资料、其次进行土体分析和计算、确定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等指标、接着进行基础类型和尺寸的设计、最后进行细部设计和施工图的绘制。



推荐阅读: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重点备考

浅谈土木工程专业备考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