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考及择校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2019-06-26 18:37 作者:豪哥不是豪鸽  | 我要投稿

哈喽大家好

我是豪哥

十二年寒窗苦读终迎来一个收尾

那就是高考

那么高考及择校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又名学校的作用)

 

1.院校标签

标签就是tag

有首歌不是叫Price Tag吗


就像商品标签一样,黏在人身上

可以最容易并简洁地表明一个人某方面的特点,类型

比如大家所熟知的985,211

又或是知名院校清北,华东五校等等院校的标签

入读并顺利毕业于这些院校,就会获得一个这样的院校标签

那么这些标签重要吗?

相当重要(尤其在吹牛毴上)

我们与他人竞争时总是希望自己的所有价值和能力都能很好地放在天枰上被衡量

实际上是完全不可能的(尤其是在人口基数这么大的中国)

因为人的认知和决策符合认知经济原则(减轻负担)和决策理论(决策时不完全理性)

快速的认识一个人并做出判断才是人之常态

通过标签可以快速认识一个人,形成印象

而这个印象受首因效应(先入为主)和

光环效应(院校和院校生的一些特会附加在个人身上)影响

对于其他条件相同但没有标签的人来这显然是有点不合理的

但这没有办法,正如人只能认识规律却并不能改变

办法也不是没有,老话不是说打不过就加入吗

法瓦罗微笑


或者有个更厉害的标签盖过院校标签的风头(很难,况且院校标签与其他类型不冲突)

好的公司并不会说明歧视学历,但是却从来不会去差的院校招聘

 

2.环境

正如那就老话说,环境造就一个人

而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强调了这点

然后我想说的是说的好但不准确

环境确实会影响一个人,但还有人的主观能动性还有两者的相互作用。。。

要是没想到我说的可以再去看看前面我说了什么(标签,首因效应)

为什么环境却占了主要呢

仔细想一下,有几个人能坚守本心,不随波逐流呢?

2.1学校

学校(宿舍图书馆)是大学生最常待的地方,也是影响最大的地方

为什么学校也得分专科,本科(一二本),双一流,211,985?

还不是因为资源的不同,除了生源,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等等

其实我最想说的是政策(钱)的不同,政治课上不是有句名言吗

经济基础(钱)决定上层建筑(思想文化等)(说钱不重要的不是太年轻就是太有钱)

有了经济基础才能大展拳脚,醉心学术科研,吸引更好的教师,购买图书,教学和研究设备等

2.2城市

好的学校一般都在大城市,去好的城市读书好处有很多

享受大城市生活(大都市医疗,娱乐,交通,旅游,工作机会等都很好)

落户学校所在的城市(这个很重要,很多人挤破了头想入户大城市(北京)都木得办法)

便于以后继续在这座城市工作或者生活(不必重新熟悉城市和积累人脉)

至于当鸡头或凤尾嘛,一般是当凤尾

 

很多事实表明你控记不住记几


3.人脉

这个有点势利,但是不得不承认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加个微信呗)

高考之后大家也应该踏上成人的社会了,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快递帮我拿下呗)

这时有对应领域的朋友就可以帮你省时省力省心

而你可能只需要付出一顿饭的代价而已

(有时不要吝啬请客,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

吃货另说


当然日后别人有需要你的地方你也得不辞劳苦,礼尚往来嘛

有同学不善交际(搞基)怎么办,没关系,总有些社交花

搭搭别人的顺风车也是可以的(当不了干部就跟着干部跑,雾)

还有舍友关系也很重要,四年共同生活要多多互相包容(缘,妙不可言。。。)

搞不好关系也不要搞臭关系(多谢舍友不杀之恩)

最后不要忘了跟老师搞好关系(好处多多)

 

4.晋升

学历,职位的晋升学校或多或少都能帮得到你

4.1学历

拿考研来说,越好的学校不仅有越高的保研率

(保研比考研轻松有保证多了,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另说)

例如清北保研率都在50%左右

(意味着一半的本科生可以直上本校研究生)

缺少部分院校,图片仅供参考


还有更好“标签”(again)

考研是在同等(或更低)成绩下,院校总是会先招985,211的学生

或者干脆成了硬性标准,先招985,211的学生,再招其他的

你以为这就完了?

某些学校还给出政策,985,211的学生入读还有奖金几万

甚至还有调剂生源先于考本校生源先面试的情况等等

一个跨考研三年还调剂失败的人还感叹

考研还不如去复读考个好本科有性价比(如果决定读研的话)

都是苦,但花费还少,本科学校也好,还不用自己一个人奋斗

4.2职位

接下来就是职位了

留校工作比面外聘更简单不用多说(好学校职位也不错)

去外面企业工作还有校友(同学,老师)的内推,引荐,介绍

不想在外面工作还可以找几个人(好学校优秀的人更多)合伙创业

或是在导师的的荫庇下乘凉(好的顺风车)

 

5.阶层跨越

阶层跨越就更重要了

努力奋斗是为了什么?

大部分莫不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

进了社会后才会发现,阶层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如果你不想为了面包而困扰一生

好好读书就是最具有性价比的阶层跨越方式(嫁入豪门


香港首富李嘉诚曾经说过

知识改变命运

虽然他好像也不是白手起家的,但同时代也没几个人做得比他更好

况且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社会

知识付费的现象比比皆是,

最容易也最廉价获得知识的地方就是学校(b站学习?)

对于普通人家来说,读书就成了阶层跨越的捷径

说到读书就得谈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以前我也很厌恶应试教育,期待素质教育

经历过和看了知乎一些回答后我才发现我想法还是太naive了

应试教育无疑会让人变成考试机器,无法综合评判一个人

素质教育也确实可以让有才能的人加分

但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应试才更“公平”

应试教育是家境不同的人在一起竞争

而素质教育无疑是在拼各方面资源(烧钱能力)

很显然,农村或小城镇的家境一般学生在素质教育这方面

无疑会被大城市的有钱人家按在地上摩擦

所以与其埋怨不如紧握应试教育这条“蜘蛛之丝”

或许它能带你到极乐世界呢


文章快到尾声了

如果你觉得这期文章还不错,可以一键三连

如果你觉得这个up主有点意思,可以关注一下,看下以后的投稿和直播

如果你觉得这两个都太垃圾了,请在评论区里写下你的意见和建议

(我会看的呦)

我是豪哥,我们下次再见吧,掰掰


等等,为什么和怎么实现阶层跨越你还没说呐

呃~我前面1-4说了啥?

 


高考及择校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