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性价比超高的35mm F1.4?我来试试-腾龙SP35mm F1.4体验报告


由于对之前FE 35mm f2.8 这枚小微距镜头的表现颇为满意,好奇心大涨的我想 看看这枚为腾龙高品质系列(SP系列)40周年献礼而诞生的镜头有多强的素质。
好奇心也部分源于在2019年发售不久,这枚新头的价格就与已“老迈”的适马35ART处于同一区间,相比竞品(适马,佳能)晚出不少时间,设计方面的前车之鉴与物料优化理应会出现亮眼的效果,所以这个定价真的是为了夺下“高性价比35”的头衔么?

好奇心的最后部分是因为把三家官网的参数汇总了一遍,更是让我产生了战术后仰:不会吧!这 都可以??
正是因为这多重好奇结合在一起,让我在35毫米焦段又入手了一颗镜头(怪癖嘛?)。


腾龙 SP 35mm F1.4(后文简称SP35)有着传统的外观设计,有宽大舒适的软橡胶对焦环,保 留了物距窗口以及可以直接在镜头上切换自动/手动对焦的推钮。
由于高素质大口径镜片的负载比较大,腾龙为对焦性能优化了传动机构,使用了高扭矩马达并在 驱动端用多枚钢珠来降低制动阻力,提升精度,实际用下来也觉得反映迅速,当然有一说一,推动大口径玻璃做往复高速运动还是会带有些许嘶嘶声的(各大品牌其实算彼此彼此)。
手动对焦时,最近距离与无限远端有档位感(转动到物距远近极限后有顿点感,坚持继续转动则 脱开离合),这种感觉不同于现在那些没有顿点提示,可以无限转动的电磁镜头。
需要重点强调 的是,腾龙SP35由于直连结构,在无电时依旧可以手动对焦(这点对某些无电路通讯转接环的人 来说相对友好)。


SP35最后一枚镜片极其贴近尾端,厚厚的橡胶环也为防灰防滴溅做了贡献。
顺便说一下,这也是我见过三防胶圈做得最厚实的镜头之一。 镜头镀膜发色如图,话说,大眼睛谁不爱呢。


大家最为好奇的是,转接后的对焦性能如何?
在这里我用的是天工TCS04转接环和SP35搭档,原因也很简单,他们家有针对性的SP35固件优化。 固件升级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较暗工况下使用最大光圈开启人眼识别看看效果,成片效果也如你们所见:




按照我的经验,AFC时用区域对焦要比点对焦效率更高。 暗光没什么大问题,那室外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你的机身是尼康D750或佳能5D3级别以上的,那么无转接原生卡口的对焦体验会明显更好。
下面我们来看这枚镜头在实战中的综合素质表现,首先是画质最为薄弱的环节:近摄加最大光 圈:


画面整体的反常维持得非常好,并没有因为近摄而产生发灰,明暗不鲜明的现象,解析度也不错 ,收一档光圈就能获得更犀利画质,这在目前众多的AF 35mm F1.4镜头群里算是挺难得的。
相信刚才看过参数对比表的朋友还有印象,从适马初代35ART开始,为了解析度,镜头结构越加 复杂,开始了一寸长一寸强的路数,由于更晚推出,腾龙SP35和佳能35LII代相比本已不短的适 马35ART更是长上不少。(有没有种你追我赶的军备竞赛感觉?)
但……我所顾虑的事情也由此而生,那就是焦外的妥协。
初代35ART正是由于焦外很不柔顺被我 在四年前出了,此后的第三方方案除了蔡司的MILVUS 35mm f1.4之外再也没有什么让我觉得 焦内外均衡出色的作品(毕竟14000元),而腾龙35SP由于不到MILVUS零头的定价,自然也让我 有所顾忌,在焦外会不会有什么暗疾,所以一到疫情稳定的三月中旬,我就迫不及待戴上口罩出门外拍,来看看心头疑虑是否为真,这些都是正午烈阳照射复杂植被形成杂乱高光斑,以及光泽 物体反射形成高光斑的表现:


当看到机背LCD回放后,老实说,我觉得这种表现已经不能用简单的超出预期来形容了……
不仅心 里的石头落地了,还暗暗乐开了花……


焦内焦外不仅过了我心里这关,表现还出乎意料,
接下来就是全开下的色散抑制:


表现得合情合理,需要说一下的是,尽管腾龙在官网上说这枚镜头的设计理念之一就是极限抑制 横向与轴向色差,产生最为纯净的画面,
但我觉得还是要看条件,首先,对焦要准,我们来看全 开拍摄下的这三张图:

可以看到只要对焦精准,高反差边缘的色差表现确实不错,一旦焦点偏离就可能产生绿紫边,说 明轴向色差还是没有彻底消除。
当然,我这是在用两万多元级别APO镜头的标准来要求这枚售价不到4000的镜头,要求确实太苛 刻了,腾龙粉丝求放过……
不好意思,我又要搬出这张表了,因为到了总结时间。

总的来说,就我手头这枚SP35的表现,再结合当前售价来看,我可以给出如下的简短总结:
焦内表现:超越定价般的优秀
焦外表现:完全超越定价般的优秀
色散抑制:介于优秀与越级之间
重量:815g为同规格第二重(Zeiss Milvus 35mm F1.4为1174g重)
总体画质:超越定价般的优秀,尤其对于尼康,佳能等原生卡口用户来说,结合其表现与定价, 近乎是个福利头
性价比:超高(摄影)
如果你要拍视频的话,实在不建议转接索尼机身,视频追焦体验并不好,在此强烈建议用佳能/尼 康机身进行拍摄,SP35的性价比会更高(尤其是配合即将发布,搭载机内防抖的EOS R5/6)!
好啦,SP35的体验分享就到这里,下面是更多的样片,便于大家更好了解这个镜头的成像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