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诸子百家之杂家:既是打工仔,又是反骨仔

2023-05-22 12:35 作者:自由派的梦  | 我要投稿

百家学说中杂家的思想可以说是最空洞却又是最切合实际的思想。之所以会有这种说法是因为杂家并没有自己主要的学说内容,走的是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

用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哪个好用我就从这个学说里摘出来用,最后变成了一套适合当时政治环境,社会局势的学说方法。其目的便是为了从各个学说中找到合适本国国情的思想并将其具体化,从而落地执行。

这也是为什么说杂家并没有核心学说的原因。不过其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把握,那就是“利我”,“从众”四字。

所谓的“利我”是指该学说会将一切对自身有利的思想融合到一起从而形成自己的政治主张以此来适应所在国家的政治形态。在战国时期来看,这种思想最好的好处就是能够有效的将各种学说的优势发挥出来,并且摒弃掉其学说中“非利我”之处。

这就是杂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除此之外,杂家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源自于吕不韦的经验之谈。

了解过秦始皇一统六国的历史故事,便一定会了解吕不韦这位曾经将人家爸爸比作货物而“奇货可居”之人。

之前我们提过,杂家的四字特点,其中后面两字指的就是吕不韦。

何谓“从众”?

以众人之力助一己之位,从众人之所利,成一人之大事,便是吕不韦成功登上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原因。

要知道是他把秦异人推上了那个位置,如果没有他的协助,那么秦异人就应该还在赵国做人质,甚至某一天还会彻底消失,也就不会有了后来的嬴政,以及那位一统天下的始皇帝。可以说吕不韦很清楚,什么是天命,什么是人力。

彼时诸多学派都在讲着王权天授,认为有德者方能掌控天下。哪怕是儒家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承认一点,以仁义为尺度,要求王者以其学说思想为根骨,但这样的统治却依旧离不开“贵族”二字。毕竟没有那样的出身,又哪里来的学习仁义的机会呢?没有这样的出身,又怎么能够笼络甚至与诸多贵族周旋的身份呢?

可以说儒家之所以要强化阶级正是要断掉从众根基。

什么意思?

了解过春秋战国历史的人,都会明白这段时间动荡不安,祸根其实来自统治阶级。由于制造问题与解决问题端赖上层,故诸子多目光朝上提出诤谏、建言。然而在诤谏、建言中出现了民本思想。

诸子中墨派立场较关注“农与工肆之人”(《尚贤》)。老子已强调施政要“以百姓心为心”(49章),并说“高以下为基”(39章),这就是要以百姓的愿望为愿望,以百姓的意见为意见。秦杂家一方面上承老子“高以下为基”的思想,同时采纳庄子物各有所长的观点,并直接继承齐杂家田骈“用众”的主张。

而吕不韦通过自身成功经验的看法,从而明确了“从众”的核心特点。也就是说帝皇之位并非只有天生贵族之人可坐,凡人皆可坐,然而能否坐上去就要看自身能否“从众”成功。要知道即便是那位君王,说到底也是在新旧贵族之间权衡利弊,引导利益一致者方能行事。

吕不韦有想要上位的心思吗?这点还真的不清楚的,但是其下场却说明了一点,有些东西知道太多了不好。

正如墨家一心想要通过自己的思路去走出一条路,杂家也在实践之中发现了这一事实。两者都明白统治阶级之所以能在其上,不是因为所谓的天生贵胄,而是他们的先辈在很早之前就以“从众”之法成为了人上人。

故而两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去执行和操作,虽然行事不同但目的一样。毫不夸张的说杂家既有维护统治阶级政权的一面,也有颠覆统治阶级的一面。

杂家学者以纵观历史的角度认定了那个位置并非只有贵族可坐,只有“从众”成功之人皆可在那个位置上坐一坐。

所以说,如果墨家的学说是一本造反指南,那么杂家的学说就是造反要义。它明确的告诉造反者,你想往上走就得学会集合众人之力,顺从众人之利,只有如此,大事可成。

故而杂家学说其实并没有在后世有明显的传承。大部分人都是在造反过程中自然领会的。毕竟一个人造反哪有一群人造反容易,一群人造反就必须得规划好利益分配,否则造反哪里能够成功。

而这其中的套路杂家已然知晓,却难以流传下来。毕竟对于统治者而言,之所以重视阴阳家的那份理论也是希望能够巩固自己的统治。

杂家学说虽然对维系统治有好的一面,但从外一个角度来看这样的学说若让其发展壮大,势必会成为攻向自己的利刃。

这恐怕也是杂家并没有在后世接着蹦跶的主要因素吧。


诸子百家之杂家:既是打工仔,又是反骨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