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学生的负担是减少了还是增加了?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政策已经实施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孩子们肩上的负担减轻了吗?与过去相比作业是否有所减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是否更浓?

双减的根本目的
双减政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具体内容如下:
1、可以提高校内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促进优质均衡发展、规范教育教学秩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深化高中招生改革提高学校的育人质量;
2、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通过健全作业管理制度、分类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强化教师指导职责帮助学生减负,提高课后服务水平,通过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做好作业辅导和素质拓展、加强育人发聩。要通过教育使人成为彰显和谐性、独特性与主体性的全面发展的人。双减旨在恢复教育生态,避免应试化、短视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精神及综合素质,全面夯实人才积淀,进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及民族复兴伟大事业;

双减的实际效果如何
“双减”就像一个筛子,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人才的筛选分流。自律的学生按部就班,继续坚持认真上课听讲,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还会自己复习预习,学习水平一点点在进步。那些不自律的学生呢?“双减”政策也让他们得偿所愿,他们上课开小差,放学后不写作业,整天“摸鱼”,老师也管不着,考试表现依然可以显得“很好看”。殊不知那只不过是海市蜃楼,同样是A,学霸拿到是因为试卷限制了他们只能到A,他们的真实能力可能是2A甚至更多;而学渣则只能拿到A,而且还是在严重降低考试难度系数后才拿到的。
如果没有学习的自觉性,舒舒服服地过了几年后,面对残酷的中考分流,这些学渣只能被狠狠地按在地上摩擦,被虐得鼻青脸肿。

“双减”不是彻底放飞,选择“躺平”只能被淘汰
共青团中央曾说:如果认为“双减”之后,孩子放养、父母放飞,那就错了。
“双减”只是为了减轻家长和老师强行给孩子添加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教育,并不是放纵式的快乐教育,也不是让孩子放飞自我。不管是谁,要想在中考、高考中考出好成绩,考取理想的学校,学习水平必须过硬。
有远见的父母,都不会真的就放手不管轻松度日了,而是改变教育方式,把以前的强行给孩子报补习班、“不限量”刷题转向激发孩子的能动性,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使孩子成为耐力十足的“长跑型”选手,不至于学着学着就没后劲了。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依旧很累?
教育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教育,那么在未来将会直接影响社会的进步。近几年,关于教育制度的改革更是层出不穷。
改革方案一直在适应发展而调整,那么对于家长所说的西式教育真的可以执行吗?有相关专家直接将西方与中国的教育方式进行对比,并且提出来3点。
目前中国的教育缺少技能性培训,出现了学霸生活技能贫乏的情况,甚至是连一些生活常识都不知道,这样的学生算不上成功。
而针对于这一问题,教育部早在2020年就提出了发展中职教育,想要改变这一点也只会是时间问题。现在中国小孩子接受到的教育最终答案一定是标准答案,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孩子们思想的固步自封,很多时候并不懂得变通。
最后,有关教育专家还提出了现在家长只将学习成绩好的孩子称之为“好孩子”。生活上处处成绩至上的想法,在这种生活环境之下,学生不累那才怪呢!

双减后学生两极分化更严重了,原因就在于一些家长还在拼命地给孩子补习辅导,就是让孩子在竞争中胜出,但另外一些家长已经躺平了,不再管娃了,任由孩子自生自灭,无动于衷。未来这样的家长可能会更多,反正自己也无能为力,干脆轻松一点,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双减最大的成效可能就是这个了!
大家对此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