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的四种范式

【讲题】社会学研究的四种范式
【讲者】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 冯秋石
1. 盲人摸象的故事:现实是复杂的,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理论观察同一个现实,往往会有不同的结论。
2. 物理学经常有两种学者,一种学者飞在高高的天上,另外一些学者浮在泥土里。一群人像鸟,一群人像青蛙。——Freeman Dyson
3. 不论是文科也好理科也好,方法永远是多元的,但现实永远只有一个。

4. 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冲动,都来源于“好奇心”。而思想的火花产生后,必须解决两个核心问题:①这种思想的火花能否以研究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②提出研究问题后必须按图索骥,如果相关文献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那就不再需要继续做研究,只有相关文献没有回答这一问题,那么便可以从思想火花进一步深入研究。一旦产生了做研究的动机,且现有文献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在思路方法上提出自己的理论,想明白“什么样的概念能表达明白自己的研究问题”(概念化),继而再由概念化进入操作化,从而进入数据化的阶段“蒐集并解释数据”。
5. 如何看待数据的两种看法:
(1)【实证主义】数据是实在的,和被客观规律支配的社会一样都是脱离人的意识的(数据的收集,意味着这样的世界是客观的、实证的、可以被观察的,机械的唯物主义想法);
(2)【诠释主义】人与人交往的社会是不可见的,是建构出来的。无法用听觉、嗅觉和触觉捕捉到的(例如“吃了吗”和“how are you”的问法与回答,由此可见与其他人的交往是通过一部看不见摸不着的“大辞典”实现的,而这部大辞典对于社会学家而言是真实存在的,必须去理解)。

6. 阿凡达主题歌《I SEE YOU》,女主人公抱住男主人公的地球人的身体,女主人公说了“I see you”,即:我看见了你、看见了你的身体、你和我们不一样(实证主义的视角);而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说“I see you”,即:我不仅仅是在物理上看到了你,我在情感上、逻辑上、思路上理解了你,我知道你所感受的这个世界(无法描绘,只能理解,是诠释主义的视角)
7. 诠释主义认为,数据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必须通过互动来产生。有些数据是可以用统计的方法分析的,但也有些数据是不可分析的,只能用研究者的人性基础去研究,由此产生定性研究的两种分类“田野”与“历史”。
8. 理论的概念
l 理论:对现象之间关系的系统解释
l 社会理论:“系统性”是指运用社会研究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l 社会学理论:用社会力量而不是个人原因来解释
9. 除了理论外,还需要职业的数据分析即方法。(中国画,理论是黑的部分,数据是白的部分,缺一不可。理论与数据的关系也是一部音乐作品中音符与停顿的关系)
10. 常识中的社会与社会学专业视角中的社会并不是一样的。
11. 社会科学的起源及其方法
l 所有欧洲国家都进行了近200年的实证社会研究....拓荒者的目标不是检验理论,而是收集事实,有时还会改变事态。
l 查尔斯·布斯1889年至1903年出版的《伦敦人民的生活和劳动》,通过抽样、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展示了伦敦的贫困地图。
l 埃米尔·涂尔干的第一本方法教科书《社会学方法的规则》于1895年用法语出版。后来马克斯·韦伯写了一些方法论的文章。
12. 马克斯·韦伯认为调查研究方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被调查者未必具备对应的基础。
13.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案例研究与统计方法之间的矛盾
l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里,抽样技术的发展还在继续,关于抽样方法的使用和选择的讨论也在继续。
l 此外,路易斯·古特曼(Louis Guttman)和伦西斯·李克特(Rensis Likert)在态度量表技术方面取得了进展,因为他们都发明了仍然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量表,他们都发明了仍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音阶。
l 芝加哥学派经常被认为是案例研究的发源地,它与定性方法的诞生紧密相关。根据这一重点,兹纳涅茨基和托马斯的《欧洲和美洲的波兰农民》被认为是芝加哥学派最重要的里程碑。
l 市场调查和政治投票开始……
14. 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末:对他人的调查
l 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被视为一个分水岭,因为几乎所有关于战后社会研究方法的文章都集中在调查方法上。代表性的作品是两卷《美国大兵》。
l 在20世纪60年代,NORC, SRC和RAND成为主要的调查机构……
l 威廉·怀特(William Whyte)采用参与式观察,并试图将案例研究方法系统化。
l 关于定性方法的教科书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才出现,当时Glaser & Strauss出版了《扎根理论的发现》。
l 1959年,赖特·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抨击了他所谓的“抽象经验主义”。
15.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范式之争
l 在世纪之交之后,关于研究方法的讨论通过定量-定性区分而变得结构化。整个时期都以这场辩论而闻名。
l 从调查教科书和实证文章中可以推断,对调查数据应用了更复杂的多元分析方法。在这个十年的开始,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为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机会……
16. 研究的有效性
l 既然不可能有简单的、因此在有效性上绝对肯定的证据基础,从而可以产生知识,或者可以检验假设,那么所有的知识,在传统意义上的知识,都是不可能的。
l 在社会研究应该如何评估的问题上,社会科学家们还远远没有达成共识。

17. 定量与定性开始互相妥协、互相补充。
18. 社会学研究方法背后存在有很严重的哲学分析,且方法并不仅限于数据的收集,而是从研究开始到研究结束的整个过程都应该被归入方法论讨论的范畴。而方法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理论与数据的结合,更好地提高研究的质量。
19. 不要认为学习方法是给了一种研究的程序,方法经常在研究的过程中给予指引,但这种指引并不是按部就班的,并不是机械的,并不是按图索骥的程序书。
20.

21. 定量研究在科学上被认为是非常尊重一套非常严谨的操作程序的。很多人的研究起点是数据、是理论、甚至于是结论。
22.

23. 定性研究方法更明显的指出所有概念化过程中的同时,也必然产生数据搜集与数据解释。这并非来自基础理论,而是我们经常所讨论的扎根理论。
24. 扎根理论强调的是:问题的提出、理论的形成、数据的搜集与数据的分析是同时生成而非逐步生成。人类生活的很多逻辑是扎根性质的而非基础性质的。
25. 真正的研究往往是问题、数据、理论同步进行、互相更改的过程。
26. 方法不仅仅是数据,同样也是理论。理论与方法论是一个东西。不同的理论对同一个社会现实有着不同的解释(举例:功能主义、冲突论和符号互动论)

27. 方法与理论衔接有着重要的联系,不同的理论带来不同的解释与观点。而不同的理论也会倾向于不同的方法。(结构主义下的调查方法与符号互动论观点下的田野方法与冲突论观点下的历史方法)我们要就方法谈研究过程,就方法谈研究过程、谈理论视角、谈方法背后的哲学观念。
28. 社会学研究应更多地思考技术以外的内容。
29. 什么是调查:在一个典型的调查中,研究人员选择一个样本的受访者和管理标准化的问卷给他们。
l 抽样——研究大群体时可行的方法
l 标准化问卷——结构化数据
30. 这类研究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举例】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观测服务调查:中国老年人报年龄喜欢用“0”与“5”结尾。
31. 调查经常没有办法非常准确的、全面的反应这个社会现象的细节,它是一种机械的方法,用机械的框架来理解我们的生活。其具备以下的局限性:
调查的局限性
l 缺乏主题的细节:生活满意度
l 缺乏社会生活的背景:残疾
l 不灵活地回应新的观察:一种个人故事
l 自我报告是间接的:SR健康状况vs访谈者报告的健康状况

32. 实地调查研究/田野调查
l 人类学家或民族志学者是“抓住当地人的观点,他与生活的关系,实现他对他的世界的愿景”。
l 民族志学者必须构建大机构的图景,就像物理学家根据实验数据构建他的理论一样。
33. “如果我们知道伐木工是为了工资而工作,或者是为了自己使用而砍伐木柴,或者是为了娱乐。但他也可能是在消除一时的愤怒,一种非理性的情况”Verstehen依赖于对伐木工主观意义的理解。你必须知道动机。
34. 《Gang Leader for A Day(黑帮老大的一天)》:我不是黑人,我是黑鬼。黑人住在城市,他们有工作。黑鬼住在这儿贫民窟,我们没有工作。
35. 研究者应有更广泛的视野,学科的界限是人文规划的人为形成的,并非生而如此。
36. 罗曼罗兰写《约翰克里斯多夫》时表示:我的小说是关于人生的故事,从生到死。我的主人公是一位伟大的德国音乐家,他在16-18岁时因环境原因被迫离开德国,住在德国以外的巴黎、瑞士等地。背景是今天的欧洲......说白了,现代世界的英雄是贝多芬。
37. 最好的文学应该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典型时代中对典型人物的塑造。因此文学作品也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文学家的深刻程度可能并不逊色于我们的社会学家。
38. 真实存在的世界只有一个,无论用什么方法去触摸,都可以体验到这个真实世界的复杂性。
39. 结构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我们的文学作品无非是不同的人生功能的组合。
40. 民间故事“公式”31个功能(Vladimir Yakovlevich Propp,1895-1970)引导:英雄被转移,运送或引导到搜索对象的下落
41. 一个人行为所基于的社会性都是被建构出来的,其并不是真实的。从中可以体悟到社会学给予个体的思想上的独立。
42. 实验的研究方法:实验采用受控情境、干预和结果比较来检验随意关系。
43. 实验:研究因果关系的最佳方法
l 让我们想想目前为止我们所学到的“最科学的方法”,即调查研究加统计。当你从调查问卷中收集数据并开始在SPSS中进行分析时,你可能会发现你只能通过那些“观察到的”数据来处理现实世界,而这些数据在探索因果关系方面是有限的。为什么?对于任何关于X和Y的理论,如果你真的想要展示因果关系,你就必须在多元模型中纳入许多其他因素(比如Z),对吗?你能涵盖所有“其他”因素吗?不,这在实践中根本不可能....因此,观察性的数据在提供因果机制的可靠证据方面确实是有限的,即使你可以采用先进的统计方法。
l 相比之下,“实验”数据是基于良好控制的设置和明确的干预措施,因此可以消除所有其他麻烦的因素,严格比较实验结果(“Y”)可以直接得出关于你的“X”是否有效的结论。因此,实验设计是解决因果关系问题的最佳方法。
44. 定量研究的基本逻辑都是“实验”
45. 实验的局限性
l 根本不可能干预!
l 难以理解变量的复杂结构。
l 实验环境(实验室)不能直接应用于现实世界。
46. 要强调研究问题的分野而非强调研究方法的不同。
47. 历史比较研究
l 历史比较研究考察的不是一个时间点和一个地点,而是社会或其他社会单位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实质性重要事件/结果。(时间、地点、事件)
l 研究者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社会过程进行比较,找出社会变化和差异的模式和机制。
l 历史比较研究涉及使用系统比较和分析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解释大规模的结果,如革命,政治制度和福利国家。
48. 历史比较研究的性质
它是关于时间和地点的重要事件/结果的叙述;
历史事件是由连续的、相互关联的元素构成的;
这里的因果关系是一个有着复杂偶然性的复杂链条;
理论概括必须确定单一案例的普遍性或比较不同案例;
我们必须既有历史意义,又具有比较性。
49. 《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Barrington Moore,1913-2005)》
l 研究问题:民族国家有三种现代化的方式,自由民主,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为什么?
l 理论:民主是阶级权力关系通过革命的结果
l 案例:民主国家:英国、法国、美国(所谓的资本主义革命都是有新兴的资产阶级所推动的,该阶级所弘扬的价值观念便是人人平等,争取自由);非民主国家:德国、日本(也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但它们的资产阶级革命并非自下而上,而是自上而下的地主阶级推动的结果)和俄罗斯、中国(没有依赖新兴资产阶级,中国依赖的是工农联合)
50.

51. 定量与定性(量化与质化)彼此之间并非否定关系,而是比较与融合的关系,因为它们面对着同样的社会现实。
52. 混合方法研究
l 混合方法研究是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范式之争中出现的。许多社会科学家现在认为,没有什么主要的问题领域应该只用一种研究方法来研究。
l 混合方法研究在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整合了定量和定性方法,以便比单独的任何一种研究方法更好地理解一个研究问题或问题。
53. 定量与定性的方法范式

54. 濠上之辩:惠子的问是关于方法问题的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惠子的不追问是不可知论(我不是你,你也不知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