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耳边一分钟】iKKO ITB03 + 森海塞尔IE 200 + 山灵M0 Pro

2023-02-12 22:38 作者:耳边小公举  | 我要投稿



“耳边一分钟”是耳边事推出的分享栏目,由烧友以简短的文字分享器材试听心得等内容。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烧友关于iKKO ITB03、森海塞尔IE 200、山灵M0 Pro的品评。


iKKO ITB03

By @张蛋蛋

在我的印象里,iKKO一直是个低调务实的牌子。出新品的速度算是不紧不慢,每一步都稳扎稳打。产品的外观设计虽然不太出挑,但质感和使用体验通常都还不错,调音风格也是中正自然。也许它不是那种在一众品牌里能迅速吸引你注意力的类型,但却总能让你舒服放心。


之前我曾经体验过iKKO家的几款小尾巴,印象里他们对这种和手机配套的小玩意做得都是相当用心的,配置方面绝不含糊,素质底子也相当扎实。最近,他们家又出了一款千元价位的蓝牙耳放——Heimdallr ITB03。主控部分是XMOS八核芯片,蓝牙模块搭配了高通5125芯片,解码部分则是双AK4377的配置,从硬件来看可以说是比较有诚意的。机器的体积和重量适中,可以轻松放进口袋,手感比较圆润光滑,通体黑色的外观比较低调。但有点美中不足的是,机身侧边的按键质感一般,反馈不够干脆,稍微有点影响体验。

ITB03有4.4和3.5两个耳机口,亲测4.4口的推力还不错,除了个别特别难推的耳塞可能搭配起来稍显吃力之外,基本能够应付大多数主流塞子了。这款机器的声音底子非常细腻干净,而且中频的音色绵密,结像光滑,又有一定的润泽度,属于比较温和耐听的类型。低频的量感并不泛滥,有着较好的弹性和氛围感,不会太过肥厚和拖沓。高频相对中低频来说存在感要弱一点,但也不算特别暗,表现还算中规中矩。这种风格让ITB03有了不错的搭配性和适应性,能够应付主流的人声曲目和一些小编制,也能保证和大多数塞子搭配都不太会出恶声。如果你喜欢折腾的话,这款机器还设置了4档滤波模式(Filter1- Filter4),能够手动调节增益,无论你喜欢醇厚、细腻还是较为大气的音色,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调音。

除了常规的听音乐功能之外,ITB03还内置了游戏、音乐、HiFi、电影4种模式,以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在千元价位,它可以说是一款功能较为全面的蓝牙解码耳放。


森海塞尔IE 200

By @閑雲散人

“森海塞尔”这个名号,可以说贯穿了不少朋友的发烧历程。抛开那些“上古神器”不说,最近几年森海塞尔所推出的耳塞,在烧友群体中大多有着不错的反响。

新近,IE系列又推出了千元档的新品IE 200。说起来和常见的“从低到高”出品顺序完全相反,在IE 200之前,森海塞尔新旗舰IE 900、中坚型号IE 600都已经和烧友们见面了。新来的“小老弟”能得到“老大哥”们的几分真传?这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发烧友都想了解的。


森海塞尔在近些年推出的耳机,基本上形状都没有发生太大改变,只是外壳的材质有所不同。这些耳机的一大共同点就是体积非常小,毕竟单元尺寸也就7mm,哪怕是小耳朵女生也能轻松戴上;加之IE 200单边耳塞重量仅为4g,更让佩戴感显得尤为友好

聊声音之前先看看IE 200特别的“双重调音功能”。说起来,过往我们常见的改变耳塞三频分布的方法多是在耳塞边上加几个小拨杆,以改变不同频段的比重,但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多单元、多路分频结构的耳塞。像IE 200这样的单动圈耳塞想要实现类似的功能该怎么处理?森海塞尔给出的答案是“从外部解决”:在出音管上设置两个位置,通过控制原配耳套的位置,改变三频尤其是低频的表现。其中,耳套装到导管的一半深处是“开放位置”,完全套入则是“标准位置”。

先说“标准位置”。在这个位置,IE 200给人的感受是紧致。总的来说,IE 200声音的凝聚力比较强,加上坚实的力度,让塞子展现出一种丰满的活力。整个声音空间处理得干净、清爽,让听者直接而清晰地感受到人声与乐器的样貌。音色的呈现上,IE 200带有一点儿不明显的音染,起到让声音不干涩的作用。

三频方面,“标准位置”的IE 200呈现出三频略加重下盘的状态。低频是最打动人的部分,其量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泛音的控制称得上克制;但质感却相当不错,能量毫不松散,力量足而不刺激,下潜也比较深,演绎一些疾风骤雨的打击乐曲目时,既能在场面上保持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的速度,又能在细节上体现出轻重不一的打击感。中频的密度不错,人声略有些前置,歌手的口型比较好辨认。高频部分展现出了这个价位耳塞里少有的亮度和细节,但放在整个乐曲中并不抢戏。

素质方面,IE 200以出色的解析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呈现出来的信息量十分绵密,也基本能够做到强弱有别。声场方面比较规整,边缘位置有一定的束缚感。如果说这个状态下的IE 200有哪些可以挑刺的地方的话,我觉得它声音多多少少对耳朵有一点压迫性,听得久可能会比较累。

再把耳套调整到“开放位置”。此时的IE 200瞬间获得一种较为宽松的听感,声场边际感变得不明显了,声音听起来消除了几分紧张,更添几分从容不迫;低频依然凝聚,但力度有所减弱。当然,两种风格的区别有点像封闭式和开放式之辨,不存在“那个更好”,纯看自己喜欢。

综合来说,我觉得IE 200是一款声音不失偏颇的塞子,比较杂食、演绎流行乐相对会更合适一点,但小规模的器乐也足以胜任。

我在测试IE 200声音时,搭配的前端是海贝音乐HiBy RS8这部刚上市没多久的旗舰机器,以“压榨”耳塞的潜力。结合IE 200千元档的价位,我也选用了一些其他价位的播放器与解码耳放来驱动IE 200。这款耳塞风格上相对不是那么挑前端,也容易被一两千元的前端驱动到声音还不错的状态。但换用中高档的播放器来驱动后,可以发现IE 200的声音密度、扎实度都有可闻的提升。作为一款动圈耳塞,IE 200还是具备了相当不错的潜力的。

老实讲,IE 200的声音确实让我有“耳”前一亮之感。这不仅是因为它素质放在千元档非常有竞争力、自带双重调音玩法,更在于森海塞尔过往在中高端耳塞上端端正正的调音风格,如今也在一款入门进阶级耳塞上出现,一脉相承——这一点,真是尤为难得。


山灵M0 Pro

By @盖梁支座

在我的记忆里,总有很多非常有趣的“微型”播放器一直也忘不掉,苹果的夹子、索尼的鱼雷、爱欧迪的钥匙扣、创新的小石头、飞利浦的跷跷板、三星的试剂盒……

“微型”播放器总是承载了很多的快乐和便捷。时至今日,我无论什么时候出门,也都会顺手在口袋里揣上一个“小不点”和一条舒适的耳塞,以备有空闲的时候随时拿出来就可以听一会,或者在睡前用小机器随心地听一点喜欢的歌曲或故事。


山灵M0 Pro是前作M0的升级换代产品,同样定位于“微型”音乐播放器,以最为便捷的形式和较为便宜的价格,为我们提供更加高效的音乐体验。

同时,M0 Pro在功能上非常全面,集播放器、蓝牙收发设备以及有线OTG扩展(小尾巴)的三种播放功能于一身,不但可以听取自身的本地音乐资源,而且可以轻松实现与手机的有线、无线连接,畅享手机带来的网络音乐资源。而滚轮加触碰的操控方式,也更适合这样“微型”播放器的使用体验。

美中不足的是,山灵M0 Pro不具备麦克风,不能作为蓝牙设备进行通话和语音方面的功能,应该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在音质方面,M0 Pro的声音水准相比原版M0具有比较明显的提升,在声音整体框架上,相比M0原版就明显更加完整、全面,在音乐细节展线力、线条感顺畅度以及空间的纯净度上,相比M0原版都具有“一耳可闻”的提升。

如果相比手机或普通转接头来讲,M0 Pro的音质水平优势更加明显。

如果与一些一两千元级别的“小砖头”相比的话,M0 Pro在音质的整体架构方面,也并不逊色,甚至在声场、动态、纯净度这些方面也颇具实力,听起来总觉得不像是如此“小”的机器里发出的声音,不过还是在一些质感和层次感方面会略显不足。

M0 Pro在声音风格上秉承了山灵传统的“宽松”与“甜美”相结合的整体思路,强调声音整体的均衡性,调音并没有因为是“微型”设备而过于偏科或妥协。在调音的格局上,我觉得山灵M0 Pro仍是按照传统HiFi设备的端正形态来布置,让预算不高的烧友也一样可以体验到正宗、经典的HiFi味道。

我个人建议,给山灵M0 Pro搭配声底稍微厚实一点的耳机,会进一步提升声音的质感和力度,或者搭配稍微宽松一些的耳机,也有利于整体的耐听度提升。相比较而言,M0 Pro与山灵ME800的搭配就比MG800更加合适一些。

M0 Pro对于各个类型的音乐具有比较好的兼容性,无论是流行还是纯音乐,甚至用来听一听古典乐也未尝不可。


山灵M0 Pro并没有因为是“入门级播放器”或者“微型播放器”的定位,而在声音上把自己妥协成为一个“玩具”,而是完全按照HiFi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对于山灵的产品线来讲,M0 Pro是最低端的播放器,但对于大多数烧友而言,M0 Pro就是唯一的HiFi设备。某种程度上,M0 Pro这样的小机器,与几万块的大砖头带给烧友的乐趣别无二致。


【耳边一分钟】iKKO ITB03 + 森海塞尔IE 200 + 山灵M0 Pro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