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14天出成绩!感觉成绩不理想,还需要准备复试吗?
春节长假走后第一天,想他。
打工人们都陆陆续续回到工作岗位,开始研究长方体固体定向移动工程!
寒假虽还没结束,但考研人也得收收心了,特别是22的同学,还有14天就要公布考研成绩了。
江西:2022年2月21日
天津:2022年2月21日
辽宁:2022年2月21日
黑龙江:2022年2月21日
安徽:2022年2月21日
上海:2022年2月21日左右
湖北:2022年2月22日
广西:2022年2月26日
重庆:2022年2月26日
河南:2022年2月21日后
江苏:2022年2月中下旬
山西:2022年2月中下旬
山东:2022年2月中下旬
云南:2022年2月中下旬
湖南:2022年2月中下旬
福建:2022年2月中下旬 北京:2022年2月下旬
浙江:2022年2月下旬
广东:2022年2月下旬
贵州:2022年2月下旬
甘肃:2022年2月下旬
四川:2022年2月底
陕西:2022年3月初
从12月27日考完试到现在,炳哥基本上都每隔几天都会催大家准备复试,不过我知道很多同学基本都没有准备。
而没准备的同学除了懒散,更可能的原因是觉得自己考得差,进不了复试,准备也是白准备,不愿意瞎费功夫。
这种心态我可以理解,毕竟在面对不确定时,人会恐惧、怀疑,从而停止不前。
能战胜这种心态的人,都可以称其为生活的强者。
6日晚上的女足决赛不知道大家看了没?
中国女足在上半场0:2落后于韩国队的绝境下,及时调整心态和战略,下半场连扳3球,16年后再登亚洲之巅!

在整个过程中,女足面对困难永不言弃的精神值得敬佩。
其实类比到考研中也是这样,如果大家觉得自己败局已定,放弃努力,躺平任嘲(就像中国男足),那真的是一丝上岸的希望都没有了。
没到最后一刻,考研人绝不放弃。
炳哥希望大家能够在这半个月沉下心,好好准备复试,不给自己留遗憾。
成绩未出,一切未知
每年都有这种情况:考完试之后,大呼自己考得差,没法进复试。最后结果出来,喜出望外,成绩好得超出预期,再然后又焦虑复试的事情,因为复试压根一点没准备。
其实这种情况不止存在于考研,更存在于大大小小的考试中。有时候自己明明觉得考得不好,最后成绩反而还不错。
这是因为主观题的判分存在较大的浮动区间,某些年份题目难度较大,判卷老师可能改分比较松,只要与答案沾边就会给分。
你自己评估的分数毕竟和阅卷老师的批改差距较大,估分不代表最终分数,一切都以最终结果为准。
不管是一志愿还是调剂,复试都是必须项
“考得不好,第一志愿上不了岸,还是等等成绩出来再复习吧。”
这种想法就是明显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言外之意就是调剂不用准备复试,直接走过场就可以了。
其实调剂才是最惨烈的战斗,你会感觉自己就像旧货市场的商品,等着挑剔的买家反复挑拣。
如果调剂复试表现不出彩,那上岸的希望就更渺茫了。
既然都要准备复试,为何不早点准备呢?横竖内容都差不多,英语口语、专业课笔试、综合面试。
英语口语是个慢功夫活,需要坚持每天练习,培养语感,这可以提前练习,而不是等到复试通知下来,着急忙慌背几句了事。
综合面试考察个人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提前准备好可能会问到的问题,肯定会让你在面试时游刃有余。
专业课笔试的内容,各个院校可能不太一样,但是经济学基本的内容相差还是不大的,照着一志愿院校的复试参考书认真复习,最后结果也不会太差。
院校扩招存机会,复试进线希望大
虽然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较小,但是每年考试总会发生在一些幸运儿身上,院校扩招、递补录取……
而能够抓住这些机会的人,往往就是对复试做好万全准备的人。
有句话说得好,不是因为看到希望而努力,而是因为努力才看到希望。
努力做到自己能做的,老天爷自然不会辜负你。
不管进没进复试,你都不吃亏
其实复试跟找工作没有差别,你向面试老师推销你自己,让他感受到你就是他要找的人。
找工作也是一个道理,你需要找到你和公司的匹配之处。
你为复试所准备的简历、模拟面试从来都不会白费,以后找工作照样用得上。
如果不准备复试,你的时间还是一样流逝,甚至沉迷在刷剧、打游戏中,荒废了大好时光。
记住,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数,没有白走的路。
炳哥真诚希望大家能够及时收心,把心思放在真正有助于自己成长的事情上。
每天给自己设定复习目标,哪怕背几个单词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时刻提醒自己为未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