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认知自我主义(1-1-3-3)——达马西奥的自我意识发生学

1-1-3-3 认知自我主义 Cognitive Egoism(原初自我的涌现)索罗斯最爱的精致意识形态:达马西奥的自我意识发生学
场域论 1
宇宙(元胞机可以主体化的物理宇宙)
元胞机可以进化+主体化
本体论 1
心脑等价说(意识=神经图示=脑,Mental image=Neurotic pattern)
心身关系=脑身关系(统一性)
实际上是规避了笛卡尔的身心关系问题
认识论 3
核心自我(自反性(二阶调整机制))调和
原初自身(神经生理学自我或生理学外环境)VS传记性自我(清醒的、体验性、认知性的自我或外部人文社会环境)
目的论 3
一切系统都有一种维持自身稳态的倾向(生命-认知-意识(意识是被迫发展出的主动性、复杂性,但有目的性(平等主义(高级保守主义,精英主义意识形态)(同根同源的发展过程(情绪)))))调和
局部的决定论(被动循环的)VS自由(元胞机Memmes)进化论(越来越复杂)
情绪无主体,情绪优先于主体
情绪是从细胞开始就有的、古老的知性、原初感知(没有感知者的感知活动本身)、心智功能(细胞交换离子,调换细胞通透性时,就是情绪)(从一开始就有了内外之分,构造自我)情绪先行于理智(高等神经系统),【生存价值的判断是生命的本能】(Homeostasis 维持自我稳态,生物化学层面的关联就已经为生存价值设立了标准)这种本能就是情绪(使细胞运动),多细胞生命体专门用于感知外界环境的一部分细胞,就会特异化为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对外部环境刺激的感知就是神经表征,表征会变为神经意象(神经功能就是用来统摄生命体,投射外部环境对它的刺激(映射出来))(上面维度都是无现象性的意识的)如果神经系统能够对机体本身的变化加以表征,那么它就具有了感受(意识、核心自我)
原初自我的涌现
一阶:Proto-self 原始自身(原我),无意识,不是“自我”,神经表征的合集(情绪(对外)+感受(对内))背景性的、被动的稳态维持自动算法总和(植物意识,但还维持生命稳态)
二阶:Core-self 核心自我,监视性的主动稳态恢复的自动算法总和,不停迭代、监控的、背景性的、非专题化的边缘意识(睡眠时觉得自己睡得好香,我要继续睡的这种意识)
原我1、稳态受到外部变动而进行映射(发生反应)2、原我本身会因这些映射而变化(2对1会反应过度,把1当中的)3、发生自反性(对于2的进一步映射,在时间上就会不断迭代)
过程中内外差异进一步凸显出来,把影响内稳态的外部刺激区分出来将外部刺激专题化地凸显:对象化,然后内部调整,持续性地后撤、抑制:主体化,这种自指涉的否定性具有普遍性,对于内稳态的所有变化都能够进行后撤、压抑,尤其意识是一种免疫系统的免疫系统(二阶的,类似一个屏障,不让免疫系统陷入无脑映射循环(话筒、音箱))达马西奥认为这样就解释了对象化和主体化同时发生的机制——自然主义现象学的意向性的神经生理学模型
前语言的意识,未进入语词、逻辑关系,Be like 动物意识(维持神经映射(表征)本身构成的符号系统的稳定性)
三阶:Autobiographic-self 传记性自我(扩展性自我,Be like DLC)依赖于工作记忆,长期记忆(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的翻版)依靠核心自我,在记忆层面的连续、迁延,获得了语义上的自我同一性(“我”这个词),有了时延之后,就会他者化
【内时间意识、记忆的机制】前一瞬间的我,就是对象了,我就可以利用核心自我的二阶性,来把之前的自己当成一个对象,凸显出来(最切近的原初他者,就是之前的“我”沉淀下来)在认识论发生学机制上设立为一个连续统,语义上的自我同一性【我通过不再是之前的我而承认了之前的我是我,之前的我代表了总体的神经映射、自我反思、迁移的机制,但也就到此为止了,下一瞬间我需要新的外部世界、感受新进来的他者,这种和自我拉开距离的机制形成了记忆的延续,记忆就不等于新的认知,通过语言、符号代替核心自我监视机制本身,使得自我不再陷入自我的囚笼里面(记忆不再影响我的当下)】
达马西奥未明确
“我”(主体性)是维持稳态的还是制造麻烦的
解答:主体性是通过制造麻烦来维持稳态的(约翰泰勒)——癔症化,进入符号秩序,进入欲望辩证法,进入象征秩序后,自我不停地制造“低”烈度的麻烦(不一定低,爱上某人之后癔症化机制被放大后,麻烦程度很高),然后让神经系统围绕这个麻烦(齐泽克:吸引子),构造生活秩序,自我本身以它作为缺失(癔症化:我是谁(怅然若失,生存的意义是什么,生存危机化))去追求客体a,以内在危机代替外部危机,反而能够维持极大的稳态(战场炮火下拯救战友此时内在意识作为麻烦,持续颠覆神经系统稳态,让主体行动起来,完全屏蔽外部刺激(受伤),撤销神经系统输入(这是人特有的,像神的能力:只有神可以不顾世界规则,创制一个他想要怎样就怎样的规则,人类就是如此(母亲生孩子的痛苦,主体性的力量)))
﹌﹌﹌﹌﹌﹌﹌﹌﹌﹌﹌﹌﹌﹌﹌﹌﹌﹌﹌﹌﹌﹌﹌﹌﹌﹌﹌﹌﹌﹌﹌﹌﹌﹌﹌
1-1-3-3认知自我主义
安东尼奥达马希奥
情绪优先(古老的先于)于理智,细胞就有情绪,已经是一种感知心智功能(没有感知者的感知活动)。理智则是高等神级系统才能理智
情绪→emotion(动起来,例如运动躲避等)目的是为了生存价值判断是生命的本能(Homeostasis)维持自我平衡的能力,反映为情绪,神经细胞对于外部刺激的感知就是神经表征(映射出来)→构成意象,对机体内在本身的变化加以意象和表征→形成感受。(都是无现象性,无主体的意识的,没有核心自我,都是为了维持稳态(homeostasis))→最后向有自我去发展
一堆神经表征的映射通路,发展到最后就产生各种复杂器官
场域论-1:宇宙,物理秩序宇宙(元胞机可以主体化的物理宇宙)
本体论-1:心脑等价说。Mental image=neurotic pattern
决绝心身关系就=脑身关系
(不懂现象学,以为是第一人称体验)
认识论-3:自我涌现。
proto-self。原始自我 是无意识的(神经表征合集,自动稳态维持算法总和,有机体,植物人的生理活动,情绪对外,感受对内)(1阶)
core-self。核心自我背景化,非专题化的边缘意识。监视性的稳态主动恢复的算法总和。(睡眠时觉得自己睡的好香呀的意识)
原我:1.稳态因外部的变动进行映射。2原我本身会因映射变化3.对于2进行进一步映射自反性(时间上不断迭代)2会对1进行反应,过度。
有能力把内外的差异进一步凸显出来,影响内稳态的外部刺激,给区分出来,专题化的凸显:对象化。内部调整持续性抑制住:主体化,自指涉的否定性,具有普遍性(调整你反应的反应程度,不要太过激)
自然主义现象学意向性的神经生理学模型
核心自我还没有进入语言,前语言的意识,动物意识,维持神经表征和映射本身构成的符号系统的稳定性。
autobiographical self传记性自我:扩展性自我。(核心自我在记忆层面的连续、迁延,形成认识论发生学的自我同一性,时延之后 前一瞬的我就会他者化,变成一个对象(最切近的原处他者就是之前的我),我就可以利用2阶性把之前的自己当成对象,凸显出来)为了被之前的搞偏,所以我与我周旋已久,为了不再是之前的我,而承认之前的我是我。自我和自我拉开距离,就使得记忆性的延续,记忆就不等于认知了,用语言符号代替监视核心的机制本身,之前的我作为符号机制沉淀在记忆中了。
依赖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的自然主义翻版
意识:是一种神经系统的免疫系统(2阶)
原初自我(生理学机制)vs传记自我(体验性认知性理智自我)用核心自我(自反性机制)协调
目的论-3:局部决定论(被动)vs元胞机memes自由进化论
一切系统都有维持自身稳态倾向,意识是被迫发展主动性,复杂性。(有种平等主义/高级保守主义/精英主义:理性主义没有那么高级,都是维持稳态的策略和单细胞依靠情绪(emotion)变化是一样的)(生命-认识-意识)
索罗斯的最爱意识形态。
问题:“我”主体性到底是维持稳态的 还是制造麻烦的。“我”是通过(不停的“低”烈度)制造麻烦来维持稳态的→癔症化“(怅然若失 生存论危机,崇高化,可以屏蔽外部刺激的超强能力,战士牺牲自己不顾痛苦,精神性力量)”方式,进入欲望的辩证法 符号秩序 象征秩序。(约翰泰勒是搞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