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拖延症患者,5战GT,逆袭全美Top 1的申请总结

基本背景: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托福:102GRE 319(3.5)录取结果:CMU MSIT;UW CS Master(半奖);Northwestern CS Master; WUSTL CS Master(半奖); Georgetown CS Master; Brandeis CS Master等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标化成绩
在整个申请的过程中,托福和GRE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有金钱)。我一共考了3次托福,两次GRE,才考出了102,319(3.5)这样对CS专业来说勉强够用的成绩。好几次考试都是提前好几个月报了名,然后一直觉着时间还长,拖着不复习,结果直到考试前两三周才开始觉得紧张着急了,却又因为紧张着急而学不进去,那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了。
这里非常感谢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我第三次考托福时,又是没有好好复习,又因为考场在别的城市,就产生了不想去考试的想法。我记得很清楚,当我把不想去考试的想法告诉培训师时,她对我说“在你的同学中,有已经拿到暑研教授的return offer了的,有暑研教授已经说可以发论文了的,还有CV、PS和选校已经全部准备好了的。我不希望在我的所有学生中,最终你的申请结果是最差的”。幸好有这样的激励,让我坚定了去考试的想法,才能很幸运地考出102分达标的成绩。
我周围绝大多数出国读研的同学,都为托福和GRE头疼过。我认为对于确定了自己要出国读书的学弟学妹们来说,最好尽早地考出这两门成绩。就我经验而言,越是接近申请季,越难抽出足够的时间来复习。关于这两门考试的顺序,我个人建议可以先考GRE。根据我自身和周围同学的经验来说,花上一个月中的大部分时间来准备GRE考试,是足以考出一个够用的分数的,所以非常适合大一大二的同学利用寒暑假来准备。对于和我一样自学能力不强的同学,我认为可以考虑报个班,有好多套路和技巧,掌握了之后确实可以帮助自己省下很多备考的时间。
GPA应该是三维中最重要的成绩了,我认为决定了出国读研的同学,可以从大一开始,关注自己每一门课的成绩。重修的成绩虽然仍是有效的,但是会重修又要多花一个学期的时间,可能会影响自己之后暑研或是实习的安排,所以最好可以一次就考出自己满意的的成绩。
科研&暑研
对于我们CS专业的同学,世毕盟是非常关注我们的科研经历的。我个人也认为,学校所安排的专业课,已经不足以满足我们今后工作或读研所需的知识了。加入实验室,参与科研,是一个很好的了解CS专业知识,同时也是锻炼自学能力的方式。我在与世毕盟签约不久之后,就在培训师的指导下,联系老师加入实验室。
如何选择老师,如何选择方向,是当时非常困扰我的问题。我在世毕盟的mentor(UC Berkeley CS PhD)帮我梳理了CS专业下的各种方向,让我有了大概的认识。至于如何选择老师,因为当时我并没有特别感兴趣的方向,就选择了之前上过课,比较熟悉的老师。我认为对自己正式的第一段科研经历来说,有个负责的,愿意指导的老师是非常重要的。这段科研经历,也对我之后的暑研经历有很多帮助。
因为要准备托福考试,我没有赶上最佳的暑研套磁时间,直到3月中旬才开始发邮件。一共发了300多封邮件,直到4月份才停。因为暑研套磁时间点太晚,当我看到绝大部分的套磁邮件没有回复,而回复的邮件都是”Unfortunately”时,我曾经多次想要放弃暑研,觉得安安稳稳地放个暑假,准备准备申请材料也挺好。那段时间发给培训师的好多微信,都只是单纯的想吐槽,倾诉下压力。培训师姐姐及时耐心的回复我每一条微信,不断地给我鼓励,给了我很大的心里支撑,让我坚持把套磁邮件发下去,直到最后收到暑研offer。
发暑研套磁邮件的那大半个月时间里,我从开始的挑学校,挑老师,还想要方向perfectly match,到后来只想着有人要就行。我认为,对于像我一样科研背景不强,又对各个方向没有特别的喜恶的同学来说,在暑研套磁的时候,可以尝试去接受不同CS专业的不同方向,毕竟暑研对大部分同学来讲只是增加一段科研经历。更何况,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暑研,我们很可能会发现,原来自己不熟悉的方向也是很有意思的。
关于世毕盟
当时和世毕盟签约,完全是因为我觉得跟世毕盟有缘分。我认为对于像我一样自觉性不够,做事计划性不强的同学来说,世毕盟可以帮助我们做合理可行的规划,可以push我们去做好申请中的一个个环节。就拿暑研来说吧,若是没有世毕盟在背后push我去一步步完成从写简历到发套磁邮件,再到后来的出国暑研,我认为单凭我自己是很难有这个能力和执行力去完成的。而在现在CS申请竞争越来越激烈,几乎申请的同学人手一个暑研的背景下,缺少这么一段经历,几乎就等同于降低了自身的竞争力。
世毕盟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细节,就是每一次与mentor和培训师meeting结束后,都会在当天收到以文字形式整理出的详细会议记录。因为meeting的内容,往往都是我们最关注,最想要了解的问题,用文字记录下这些内容,非常方便我们随时回头查看。而动辄几十分钟的meeting,要记录下一个接一个的问答、追问,其中往往还要涉及到许多专业问题。不仅如此,还要理清楚这些问题的逻辑关系,用简洁的语言整理出来,其背后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总结
2020的申请季已经进入尾声,回想整个申请过程的点点滴滴,真的非常庆幸自己当时做了与世毕盟签约的决定。感谢培训师姐姐细心的指导和申请上一路的陪伴。也感谢所有在申请路上帮助过我的人。最后,祝愿学弟学妹们在今后的申请中都能收获自己梦校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