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李现森散文丨表叔的“烟袋锅子”

2023-02-15 12:28 作者:真言贞语  | 我要投稿


表叔的“烟袋锅子”

文/李现森

 

表叔有两件“宝贝”,一个是烟袋锅子,另一个是大粪堆子。

傍晚喝汤的时候,他圪蹴在高高隆起的粪堆上,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烟袋锅子,“呲——”地一下划亮火柴,点燃旱烟,半天不见他抽上几口。烟锅里忽明忽暗,烟叶慢慢就燃尽了。

瞅着人到得差不多了,他便从容地直起腰,拍拍粘在屁股上的灰,把烟袋锅往鞋底上啪啪磕两下,夸张地咳了一声,开口道:“下面都别吭气了,听我说两句……”

他一只手扯着斜披在肩膀上的褂子,另一只手挥舞着那杆长长的烟锅。那派头犹如金銮殿上发号施令的皇帝,让我在心里是无比仰慕。

在我的记忆里,村西头的麦场,是生产队的“行政中心”。场边上那隆起的粪堆,便是表叔“施政”的舞台。

那时我顶多六七岁。大人们开会,我没地儿去,也跑来凑热闹。只要表叔往粪堆上一站,大树下或圪蹴的,或站立的老少爷们,便齐刷刷地朝上看。原本哭闹的孩子,一个个躲在娘的怀里,瞪大了眼睛,不敢出声。

尤其是表叔的烟袋锅子,它就似一根魔棒,能点石成金。诸如有人为家里的工分被少记了一分,有人指责谁在地里学懒驴拉磨,或者张二麻子家的妯娌们闹了矛盾……这些吵闹不休的事儿,只要表叔把烟袋锅子往鞋帮上一磕,说了句“就这样子了吧”,立马就没人再言语了,比拜佛求神还灵验呢!

正是从那时起,能像表叔一样站在粪堆上,挥动着烟袋锅子,就成了我儿时最大的梦想。

表叔四十来岁,中等个子,浓眉大眼,肩膀头上那几道被粗麻绳勒出的深印子,展示着他强悍的气魄。美中不足的是,他的额头早早爬上了几道似蚯蚓般的皱纹。

“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这是他惯用的开场白。那时的土地是集体的,大多是贫瘠的料礓地,长出的庄稼像“黄花菜”,瘦不拉几的。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可没钱买化肥,咋办?表叔自有他的办法。

男女老少齐上阵,队上一起来积肥。从表叔开始,人们在外做活时,屎尿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尽可能憋到家里排。甚至到前后村办事,走亲戚,都不忘带上粪筐顺道捡点粪。

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孩子,或许身上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也以捡粪为荣。一放学,我也会学着大人的模样背个粪箕子在路边溜达,看到牲口路过留下的粪便,马上用铁锹撮起来,送到生产队的粪堆上。我为自己能给家里挣点工分而自豪,心里别提有多美气!

每年从挂锄开始积肥,直到腊月积肥才算告一段落。年底队里堆起的粪堆,少说有二三米高。外面的一层多是从羊圈、牛圈里起的圈底子,土比较多,里面裹着的是牛粪和猪粪,当然也少不了柴草沫子。粪堆就堆在麦场边上,是队里来年丰收的希望,远远便能嗅到杂草和动物粪便发酵的气味。

粪堆的气味虽然难闻,但它孕育出的粮食却是又香又好吃。以至于到现在,我还常常会怀念过去用农家肥种出的五谷杂粮,那才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呢。我想,假若现在哪个村里堆着大大小小的粪堆,它们产出的粮食和蔬菜,不用打广告,也不用贴绿色食品的标签,一定会被人们疯抢一空的。

为了多积粪、广收粮,听爹说过,在表叔烟袋锅子的敲打下,家家户户的门口也都堆起了“小山包”。立春后,队上把这些小粪堆统一收起,再送到地里。

表叔跟人干仗了。爹说,那天,表叔不知听谁说县医院的厕所里积了半池子粪。天不亮,他就带人挑着粪桶往城里跑,把粪池子刮得干干净净。

在回村的路上,他们被邻村人给堵住了。男女老少黑压压一大片,又跺脚又骂娘,说他们不地道,把粪给抢了。

一言不合,双方推搡了起来。表叔的头上让人用烟袋锅子敲了好几个包。听说,后来又抢了几回,直到生产队解散,才算告终。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觉得那个年代的人有些傻。实事求是地说,那个年代的人的确这样。为了集体的利益,起早贪黑,不叫苦不怕累,正和路遥先生在《人生》中写得一样嘞。

……

表叔最后一次圪蹴在粪堆上,是生产队解体时。那天,他让会计把写好的纸阄放进了碗里,要把大粪堆也分了。说了这话后,他神情落寞地走下了粪堆。

摸索了半天,才从衣兜里取出一张纸片,在爹的烟袋兜里捏了一小撮烟叶。他笨手笨脚地拧成个烟卷,蹲在地上吸起来。一口浓烟到肚,他便剧烈地咳嗽,表情很痛苦。

“装啥呢?不会吸烟就别吸了!”见他呛着了,爹连忙帮他拍后背。这时,我才知道原来表叔不会吸烟,他在腰里别根烟袋锅子是做样子的。

纸阄抓完了,表叔把碗一撂,用手往嘴巴上一拨拉,又开始了他的“唠叨”:“这地都分到各家各户了,妇女们就别老窝在家里奶娃子,该去地了就去地,爷们别虬在家磨磨蹭蹭,日头晒了屁股还没出门……”

后来,人们喜欢上了化肥,村子里捡粪的人越来越少,高高隆起的大粪堆渐渐淡出了视野,小粪堆也难得一见了。打那以后,表叔的心劲儿也平了,我也很少再看到他圪蹴在粪堆上喝着汤的有滋有味生活了。

 

【作者简介】李现森,河南嵩县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曾在部队服役26年,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6次,发表新闻作品100余万字,现为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宣传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洛阳市作家协会理事。从火热军营投身地方经济大潮,笔耕不止,出版新闻作品集《雪落有声》《人大服务人民的洛阳实践》、长篇报告文学《前进,向前进》、散文集《我的乡村,我的根》等,其中有14篇新闻作品获河南人大新闻奖,第28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获得者。

 


李现森散文丨表叔的“烟袋锅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