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国学《山海经》大荒南经——蜮人,一生与毒虫为伴

2023-02-28 09:17 作者:斤八文学社  | 我要投稿

《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启蒙的内燃机,它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神话存在。

插图和路线图出自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蜮人
注解

大荒南经:

《大荒南经》中记载的国家、山川河流大致位于今天的华南、西南最南端的地区。

白话文:

有一座蜮山,那里有个蜮民国,这个国家的人以桑为姓,以黍为食,也用箭射杀蜮来作为食物。有人正在拉弓射黄蛇,他的名字叫蜮人。

注释:

  1. 蜮(yù):传说中一种害人的动物,能含沙射人,使人生病。

  2. 扜(yū):指拉。

  3. 黍(shǔ):指黄米。

蜮人:

一、清代,文人墨客眼中的蜮人

【清·汪绂】,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编纂的立雪斋印本《山海经存》,蜮人长身短腿,裸露着上身,手持弓箭,准备射捕一个叫蜮的神兽。

清·蜮人

二、蜮人为何以“蜮”为名?

提到蜮人不得不先介绍下蜮国的毒虫“蜮”。

蜮又名短狐、射工虫、水弩,传说是一种非常毒的虫,生长在江南山溪中,其样子与鳖类似,有三只脚,体长约两寸,口中长有弩形器官,能够喷出毒气射人,被射中的人,轻者生疮,重者致死。

人们往往将它和鬼相提并论,而蜮民国人不但不害怕,还以蜮为食,这是万事万物相生相克的道理。

蜮民国人,又名域人,他们还经常拉弓射杀黄蛇,能杀死有剧毒的动物,可见个个都身怀绝技。

笔者认为,蜮民国的名字由来是缘于他们射杀神兽“蜮”,为老百姓接触危害的功劳。

三、当今可能的蜮人

在今天的西南地区有“却域人”,他们属归于藏族,说的是却域语,先仅存5000余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道孚、新龙、理塘等县。

关于“却域人”的文献记载少之又少,并没有找到有力的证据,您觉得当今的“却蜮人”和“蜮人”有关系吗?

蜮山:

根据山海经原文记载,蜮山理论上的位置在今天的西南地区。



国学《山海经》大荒南经——蜮人,一生与毒虫为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