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罗奔尼撒战争起源,体制造就的百年仇恨
一说起古希腊世界,当然不得不提古希腊最为著名的两大城邦,雅典和斯巴达。
二者是两种完全对立的体制的代表国家,也是希腊内战不断的根源所在。
首先说斯巴达。
严格意义上,斯巴达人并不是希腊人。斯巴达人起源于黑海西部地区,在不断的民族迁徙的过程中,逐渐迁移到了伯罗奔尼撒半岛。斯巴达部落击败了伯罗奔尼撒本地的希罗人,然后在这里定居,组建城邦。
不过,作为被征服者的希罗人并没有就此灭亡。斯巴达城邦允许希罗人居住,但是,斯巴达有着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
斯巴达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已经无从考证,今人只知道这部宪法是由当时斯巴达的大贵族吕库古编写的,所以这部宪法也被称为“吕库古宪法”。
吕库古宪法规定,整个斯巴达全体居民分为三个阶级:斯巴达人、庇里阿西人、希罗人。
其中,斯巴达人是唯一享有公民权的群体,他们只负责军务。所谓的斯巴达公民,指的也是他们。
庇里阿西人,指的是生产群体。这群人从事手工和农业生产,为斯巴达人提供生活所需的一切物资,他们没有公民权,所以也无权参与国政,不过他们依然必须服兵役,在作战中充当轻装步兵或者战舰的桨手。
而希罗人是奴隶,更精确地说,应该是斯巴达人的农奴。他们只能放牧和务农,除了结婚之外没有任何权利,没有财产权,没有自由权,也没有人身安全的权利。其他阶级的人杀死希罗人不用承担刑事责任。
这三个阶级中,斯巴达人大约有1万人,庇里阿西人有7万,而希罗人有16万人。因为古代公民主要职责是保家卫国,所以统计公民人口的时候,只计算成年男性人口,因此斯巴达人实际总人口应该在3到4万左右,不过就算如此,和其他阶级相比也算少数。
能够居住在斯巴达城市内的,只有斯巴达人,希罗人则只能居住在城市周围的农耕地区,而庇里阿西人则住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这不是因为斯巴达人更信赖希罗人,而是因为斯巴达人害怕希罗人造反,所以规定希罗人只能住在靠近城市的地方,以免他们和其他城邦勾结。
按照吕库古宪法的规定,斯巴达人的孩子们,在20岁时就要独自走入深山老林,在里面凭自己本事生存7天。这就是斯巴达的“成人试炼”。
如果是夏天,倒也还好,但生日在冬天的斯巴达孩子估计会很难生存下来吧。
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大部分斯巴达孩子会选择盗窃希罗人的食物。毕竟希罗人是没有财产权的,盗窃希罗人并不算犯罪。而且,“成人试炼”中,还要求斯巴达孩子们在7天内至少杀死一个希罗成年人,并割下头颅。
因为在斯巴达人眼中,希罗人和韭菜无异,希罗人正是考验武艺的绝佳靶子。
通过了试炼的斯巴达孩子们就可以获得公民权,成为独当一面的斯巴达人。
这种制度对于希罗人而言自然非常残酷,所以斯巴达建国的700多年时间里,希罗叛乱从未停歇过,斯巴达人之所以很少干预外国事务,也是因为本国内的奴隶叛乱此起彼伏,根本没有余力管别人的闲事。
而且,对于希罗人来说,更重要的是,雅典的崛起。
雅典的历史比斯巴达晚1个世纪。但是,雅典却没有成为斯巴达的学生,而选择了和斯巴达完全不同的道路。
公元前594年,雅典开始了梭伦改革。改革的细节大概就和高中历史课本一致。不过,必须补充的是:
梭伦改革以后,雅典公民按照财产多寡被分为了四个等级,
第一等级:财产多于200吨小麦,或者等价值的橄榄、葡萄的土地所有者。人数大约是1万人。
第二等级:财产多于120吨,少于200吨小麦,或者等价值的橄榄、葡萄的土地所有者。人口大约是3万人。
第三等级:财产多于80吨,少于120吨小麦,或者等价值橄榄、葡萄的土地所有者。人口大约是20万人。
第四等级:财产80吨以下的土地所有者。
所以,就算不把第四阶级计算在内,雅典公民人口也有20多万人,远比雅典的奴隶人口更多。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投入了3万7千兵力进攻西西里岛。按照《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说法,当时几乎每两个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就有一个应征入伍。换言之,雅典至少有7万成年男性公民,可见当时的公民人口比例之大。
所以,伯利克里声称的“我们的国家属于绝大多数人”,并不是吹牛,而是确有其事。
而且,受到了雅典制度的影响,希腊其他城邦也陆续建立起了民主制度,包括雅典的宿敌科林斯。
这就给了斯巴达的希罗人以很大的鼓舞。以至于斯巴达内乱期间,雅典曾经提出帮助斯巴达平定希罗人叛乱,但是斯巴达都拒绝了。因为他们害怕雅典的自由风气会影响希罗人,导致更多的希罗人揭竿而起。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战败,斯巴达第一个要求就是废除雅典民主制,建立和斯巴达相同的僭主政治。
比起经济实力差距,对于统治者而言,更令人害怕的往往是意识形态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