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3.77 无冲突论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77、无冲突论
一种形而上学谬论,认为世界没有矛盾冲突,或者有矛盾而无冲突;社会主义社会没有阶级矛盾、阶级冲突;矛盾不必通过冲突斗争,可以通过调和得到解决。“无冲突论”根本否认矛盾、否认斗争、否认革命,实质上是矛盾取消论、矛盾调和论、阶级调和论。
在苏联,苏修叛徒集团胡说:“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直接利益并不冲突”;“苏联和美国之间并没有领土的纠纷。没有互相敌对,更没有发生冲突的原因”,“客观上就不存在矛盾”;经济上的强国援助弱国,就能“不仅把战争、而且把其他所有的冲突从人类生活中排除出去”,只要美苏两家达成什么协议,整个国际局势就会缓和下来,一个“没有战争的世界”的“历史新阶段”就要来临。这都是骗人的鬼话。事实上,世界上各种基本矛盾,特别是两个超级大国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矛盾,和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矛盾,都在进一步激化。没有矛盾冲突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只要世界上存在着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就存在着战争的危险,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缓和,也不可能有什么“持久和平”。他们还宣扬什么“社会主义条件下对立面的‘斗争’不表现为各阶级及其政党的冲突”,社会主义社会“不是由于构成它的各个社会集团之间的阶级冲突和斗争而是由于它们的共同努力、同志式的合作和互助向前发展的”,把社会主义社会说成是没有矛盾冲突的世外桃源。这也是荒谬的。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正是这些矛盾和斗争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这是任何人都抹煞不了的。矛盾只有通过斗争才能解决,只是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斗争的形式不同罢了。矛盾不会调和,也不可能通过调和来解决。苏修叛徒集团鼓吹“无冲突论”,对外是为了反对世界人民革命,为其霸权主义服务;对内是为了反对本国人民革命,为其法西斯主义服务。
在我国,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抛出所谓“无差别境界”论,胡说“问题或矛盾解决了,生活上必有无差别的境界出现”,也就是“没有问题或矛盾”,“主观客观云云,完全统于一体。”这也是“无冲突论”。教员指出:“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绝对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1]在旧过程完结和新过程开始之间,绝对不存在所谓的“无差别境界”。在我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矛盾,存在着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马克思主义路线和修正主义路线也是互相排斥、互相对抗的。可见,“无冲突论”完全是臆造的,其目的就是抹煞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为复辟资本主义制造根据。
“无冲突论”反映在文艺上,就是主张文艺作品不应当表现矛盾冲突和阶级冲突,不应当表现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或者只能反映人和自然的冲突等。例如,苏联文艺界的修正主义者把所谓“好的”与“更好的”之间的冲突,说成是“现实生活中唯一的冲突”,提出在文艺创作中应当歌颂太平,或者只能表现所谓“好的”与“更好的”之间的冲突。在我国,[-]一伙鼓吹文艺作品要有“人情味”,要写“家务事,儿女情”,追求所谓“轻松愉快”的文艺,拼命反对革命的“火药味”;或者提倡单纯描写人与自然的斗争,用人为的“误会”和偶然的“巧合”来构成戏剧冲突,从而抽掉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文艺上的“无冲突论”,是为政治上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服务,是为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造反革命舆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无产阶级文艺作品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反映现实的矛盾冲突和阶级冲突,反映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突出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这样,才能贯彻党的革命政治路线,使文艺真正成为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
注:
[1] 《矛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