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龄人分享 | 从事景观行业,学历究竟算什么?

刚结束的考研,初试结果都出来了么?考得怎么样?是顺利通过,还是准备再战呢? 每年这个时候都有大四大五的同学会来找我们聊天,聊未来的规划打算。确实,还有半年就要离开大学了,这个时间点真真是需要做出决定的时候了。
不可避免的,我们会聊到学历。 “我学校就是普通本科,我毕业了怎么和双一流的毕业生竞争呢?”“我是专科学历,我是不是要先升个本科,然后再考个研,这样对以后的工作比较有利?”“我身边的人都在考研,我也好犹豫啊,还要不要考一次,读了研再工作呢?”……
其实我非常能理解大家对学历的不自信。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你必须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有出息”。我高中时候一位老师有句名言:“北大的通下水道系,也比XX学院(一个家门口的二本)的金融专业牛一百倍!”典型的宁当凤尾不当鸡头理论。
我在大学时候也一度这么以为的。我学校也是个普通本科,大学时候偶尔会有天大、哈工大这些名校的教授或者优秀学生,来我们学校做竞赛和讲座,看过了听过了他们的作品,得承认和当时的我们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也进一步加剧了内心那种“我学校不行,我肯定比不上名校学生”的心理。
一转眼大四,年级里有同学早早就开始往北上广深跑,去找实习单位。慢慢地,通过他们的经历,发现好多同学和同济、华工、重大、西建等等建筑老八校的同级生同场竞技,几乎没输过几次。

我们班一个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同学跟我说:“我有一次和五个人一起上机考试,除了我都是同济和上海交大的,我以为我肯定过不了了,结果我过了,他们有四个都没过。” 这个时候我开始发现:学历真不是一个决定性因素。能力才是。
我的这些大四就去北上广深实习的同学还传来过一个消息:我们学校学生挺受大公司欢迎的,虽然可能方案能力弱一点,但我们软件、手绘能力普遍不错,而且因为知道自己不是出身名校,也不容易眼高手低。工作十来年后,凭着自己的努力和聪明,都混得不错。 这件事在我毕业工作到第三年的时候得到了印证。当时我开始参与单位的招聘,领导跟我说:能力为主,学校无所谓,最主要不要硕士。 是的,没看错。硕士,我们不要。他没有说不要专科生,而是不要硕士。
可能有同学会说这是我单位个例,不能代表普遍。那我告诉你,还真不是。硕士毕业,平均年纪得25岁了对吧。25岁你们宇哥已经是他们组负责人了,我也是我们组二把手了,不说能撑起单位整个景观业务,但至少也是独当一面,是成手了。而本科毕业直接读研,毕业后25岁,可能有一些跟着导师做项目的经验,但对单位所需要的程度,往往还差了一大截。

最重要的是,很多硕士生眼高手低,觉得自己是硕士,出来就该是领导,就该比本科生工资要高。 对咱们这个以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来说,如果你的能力强,那么学历就是锦上添花,反之,你的高学历可能让用人单位对你的学校产生怀疑。
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但确实也是我们常见的思维:哟,同济建筑毕业的?那肯定能力很强吧?——你是名校生,你的能力强是应该的。什么?新来的设计助理是同济毕业的?真的假的,描个平面图都不会还要现教?同济毕业生什么时候这么弱了?——你是名校生,你的能力不够,就是你的学校教学不行。(仅仅举例,没有说同济不好的意思)呀,你的新助理是专科学历?不像啊,我看过他的作品集,条理清晰,排版高级,色彩感也很好啊,真的只是专科?——你学历虽然不高,但你能展现出你不输别人的能力,反而让人对你评价更高。

大家自己想想,是不是你也有这样的思维👆 我知道我说了这么多,还是会有同学半信半疑。那么,我们就请来一位妹子,她的经历,具有足够的说服力。
专科学历;95后,非常年轻;
曾经也对自己不自信;通过努力,做出了一本满意的作品集;抱着作品集主动上门,寻求面试机会;面试通过,顺利入职;入职不到一年,进入这家有名的外企设计工作室的方案研发部。
大宇对她的评价是:如果她自己不说,我这辈子都不会去想她的学历是什么,因为她的作业真的完成得非常优秀。 如果现在你也在这个阶段,对学历对自己不自信,对未来很迷茫,欢迎来参与本周日晚上7点半的分享,听听这位95后萌妹子——牛仔面的亲身经历,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想免费听更多大咖和优秀学员的分享?
欢迎私聊加入精英社群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