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故事新编》小说集内容归录
被称为鲁迅先生最后的创新之作,5/8篇写于其生命最后时期。收录1922-1935年所作短篇,以远古神话及中国历史为题材,称“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语出《故事新编》序言),共8篇。先生自认为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语出《自选集》自序)的总集。
书名:《故事新编》
作者:鲁迅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阅读时长:4小时40分钟
*阅读笔记以个人视角做归录整理,同步资料考据,仅供书友参考。(*因鲁迅先生作品数目庞大,浩瀚书海仅读冰山一角,且古早资料较难检索,若有误之处还望提醒指出,拜谢不已)
- 神话篇(2):《补天》/《奔月》
1.《补天》:最初发表于1922年北京《晨报四周纪念增刊》,题名《不周山》。曾收入《呐喊》,后抽去更名。
故事原型:取材于“女娲炼石补天”,以女娲造人、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为本书开卷,聊以“创造”。
阅读摘录:“唉唉,我从来没有这样的无聊过。”(女娲语)
2.《奔月》:最初发表于1927年北京《莽原》半月刊,写于高长虹诽谤鲁迅时,逢蒙即有其影子。(见《两地书·一一二》)
故事原型:取材于“嫦娥奔月”,重写一俗事中的失败英雄。
阅读摘录:“唉唉,这样的人,我就整年地只给她吃乌鸦的炸酱面……”(羿语)
- 传说篇(3):《理水》/《铸剑》/《起死》
3.《理水》:收录前未发表。作为插曲所写的“文化山”,是对1932年10月建议定北平为“文化城”一事的讽刺。
故事原型:以“大禹治水”为故事主线,描绘在惊涛洪水之下官僚学者的人性群丑图景。
阅读摘录:“禀大人,他们都是以善于吃苦,驰名世界的人们。”(大员语)
4.《铸剑》:最初发表于1927年北京《莽原》半月刊,题名《眉间尺》。后编入《自选集》时更名。
故事原型:以“眉间尺复仇”为故事主线,并加之以神秘离奇的楚歌相辅。
阅读摘录:“哈哈爱兮爱乎爱乎!爱青剑兮一个仇人自屠。”(宴之敖者歌)
衍生作品:1994年同名电影版,导演张华勋,监制才汝彬、徐克。
5.《起死》:收录前未发表。将生命探讨作为全书收尾,与开篇的《补天》相呼应。
故事原型:取材于《庄子·至乐》篇,讲述庄子召唤司命复活路人却遭到一系列“无理纠缠”。
阅读摘录:“做人要圆滑,做神也不必迂腐的。”(庄子语)
- 历史篇(3):《采薇》/《出关》/《非攻》
6.《采薇》:收录前未发表。表现古代守旧派忠臣形象的全新判断和绝人后路的“人言之殇”。
故事原型:取材于《史记·伯夷列传》,讲述叔齐、伯夷两兄弟不食周粟,又因人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饿死山上。
阅读摘录:即使有时还会想起伯夷叔齐来,但恍恍忽忽,好像看见他们蹲在石壁下,正在张开白胡子的大口,拚命的吃鹿肉。
衍生作品:2003年同名动画短片(版画),导演赵晔、黄洋。
7.《出关》:最初发表于1936年上海《海燕》月刊。可参看《且介亭杂文末编·〈出关〉的“关”》合并阅读理解。
故事原型:以“孔子两次见老聃”和“老聃西出函谷”为故事主线,交锋儒道的理念对峙。
阅读摘录:老子毫无动静的坐着,好像一段呆木头。
8.《非攻》:收录前未发表。呈现以墨子为代表的实干行动派这一“中国的脊梁”的形象。
故事原型:取材于《墨子·公输》篇,描写战国时期墨子止楚攻宋,却在归途经宋国时遇到“刁难”的故事。
阅读摘录:“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语)
笔者总结:个人认为阅读门槛极高,荒诞且枯冷,借古讽今意味极强,始终摆脱不了一种“绝望感”,现实的丑恶下“误解”与“不被理解”始终相伴。在对宏观世界和生命的跨度上的探讨,有其时代化的超前性。
202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