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林《近代哲学史》——莱布尼茨

3. 莱布尼茨
莱:
实体是单子。
无论我们所称的广延,还是我们所称的思维,自在地看来,都仅仅是一种精神性的实体。
单独的单子就其自身而言都是绝对无形体的,是一种纯粹的表象能力;但是许多单子组成一个成体,这个整体由一些相对低级和相对高级的单子构成,最后上升到唯一的一个支配性的单子(很奇怪,这个唯一的最高单子居然不是上帝)。如果谁能像上帝那样观看整体,即把他仅仅看作一个由各种纯粹精神性的力以互为前提的方式联系起来的整体,那么他不会发现什么有形的广延。
通过神性的持续的闪耀或闪电,产生出个别的、派生出来的单子。那种闪电由于被造物的接受性而遭到限制。
每一个单子都是一个绝对的中心,一个自足的宇宙,一个封闭的世界,一个纯粹的自我性,没有任何东西能从外面闯进来。
把无机的僵死物体的世界称作沉睡着的单子世界,把植物和动物的灵魂称作仅仅处在睡梦中的单子,把理性灵魂称作清醒的单子。
《神正论》:解释上帝为什么容许世界的恶与灾难。上帝在经过思想斗争后,决定创造出当前这个世界,这个世界虽然不是绝对最好的,但在所有可能的秩序里面,却是相对而言最好的。
恶里面是有限性的增量和肯定性(上帝)的减量。无论是一个东西里面的肯定性的增量,还是另一个东西里面肯定性的减量,都同样为那个可能最好的世界作出了贡献。
区分上帝意志和上帝理智。上帝不可能违背理智,而理智必然认为,被造物无论在整体上还是就个别而言都是具有不同程度的有限性。因此这个有限性(恶)就不依赖与上帝意志,而上帝意志所意愿的不是有限性,而是善。
谢:
莱布尼茨与斯宾诺莎在实体的规定上仅仅存在形式的差别。当莱布尼茨清除实体广延的规定,并把一切精神化时,斯宾诺莎的实体也同样是这个意义上的实体。而当斯宾诺莎保留广延时,莱布尼茨的实体也同样保留了广延。
在斯与莱那里,实体都仅仅自在地来看时,是单纯的广延或精神,而只有按照错误或不恰当的观察方式,才会看到脱离实体的假象。
莱是绝对的一体论者,对他而言一切都是精神性的,各种差别仅仅只是一种量的差别,但是最后也没有指出差别是从何而来,也说不出为什么毕竟有这种差别。
莱布尼茨无穷多的单子,与斯宾诺莎实体的无穷变形类似,众多单子处于一种归属和统摄的关系,这将促使他走向支配一切的原初单子,即上帝。上帝也将是唯一实体。
事物的规定性在莱布尼茨那里被解释为被造物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接纳上帝,但这样一来,事物的有限性在事物之前就存在,但关键在于事物或有限性究竟是如何产生出来的。如果限制不能来自一个尚未存在的被造物,而且这种限制的根据同样不可能包含在神性的无限权力里(没理解),所以我们很容易发现,限制只能是以上帝的意志为根据(上帝与事物是自由的关系?)。但莱布尼茨没有这样说,事物在莱布尼茨那里与斯宾诺莎一样,仅仅是派生自上帝或上帝的本性。
《神正论》尝试为上帝容许恶作辩护,尝试让上帝摆脱必然性,但也仅仅只是制造了一个虚假调和的假象。上帝仅仅意愿善,那么上帝不能拒绝这个善的决断,不是去扬弃必然性,而是仅仅去调和并解释必然性。
莱布尼茨的重新调和笛卡尔带入到哲学里的革命因素,同时反对斯宾诺莎的客观的唯理论。但为了反对这种客观的唯理论,他不得不提出一种主观的、纯粹反思性的、对主观的合理性进行论证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