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童3+X康复训练模式与共病障碍治疗
●“3”的三层含义 ●
第一层含义:医疗、心理、教育三位一体
正是由于自闭症病因的复杂性及共病的多样性,所以需要运用多个学科如康复治疗学、心理学及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来解决自闭症儿童康复干预的不同层面的问题,以期达到整合康复的效果。因此,宜童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将医疗-教育-心理三大专业领域整合一体的康复机构,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全面、高效的康复服务。
第二层含义:家庭、机构、社会三维整合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帮助儿童建立思想和人格的基础。而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需要进行早期抢救性专业康复干预,家庭无法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康复干预,因此专业机构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宜童作为一家专业化机构,不仅为自闭症孩子的早期干预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同时也为家庭提供大量的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帮助家长掌握居家干预技能。此外,早期干预的终极目标是让自闭症儿童未来能够融入社会,需要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帮助自闭症儿童在社会环境里泛化家庭与机构中训练习得的技能,并在社会情景里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为未来融入社会、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个案、小组、融合分级训练
以融入普教环境为最终目标
① 一对一个别化训练(个案阶段)
个案阶段以解决自闭症儿童的个体问题为目的。个案训练包括动态游戏训练和静态游戏训练两种形式。静态训练主要以桌面游戏方式进行,根据孩子的评估结果制定个别化训练方案,以一名教师对一名儿童为主要形式,让教师能够把全部关注力集中到该名儿童身上,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应对和改善自闭症儿童自身的核心障碍以及典型问题行为。许多自闭症儿童共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静态训练有利于儿童的注意力能够相对更加集中在教师及训练项目上,确保训练内容与目标完成的质量。

动态训练以大运动类游戏项目和社交项目为主,一名家长陪伴一名儿童,在指导教师的辅助下完成孩子的训练项目。既能提升儿童对于集体活动的适应能力和参与程度,也能使家长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儿童在动态游戏中建立更好的亲子配合关系。

在个案训练项目开始之前,教师会对每名儿童进行评估,使用的工具为C-PEP-3量表,再根据评估结果及对儿童的观察和对家长的问询(量表+观察+生活跟踪)制定康复训练方案。而在个案训练中,以五大功能(认知、语言、社交、动作、行为/情绪)为标准,以儿童的个体发展水平为核心,教师会针对每名儿童制定个别化的康复训练方案,有针对性的解决孩子自身存在的问题,做到精准康复。

② 日间小组训练(小组阶段)
小组阶段以提升自闭症儿童的集体适应能力为目的。由于自闭症儿童不少都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共病障碍,因此他们的视觉注意、听觉注意、社会性注意等方面偏弱,使得他们难以适应环境变化,且容易只关注到细节而无法看清全局。加之自闭症儿童里也有许多患有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焦虑障碍等共病障碍,以及他们的核心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就导致了他们在集体环境中不遵守常规(注意的细节发生了错误,致使无法听取集体环境中教师的指令等)、与其它儿童无法正常相处等问题,表现为自闭症儿童的集体适应能力较弱。

在普教的幼儿园环境中,每班儿童人数为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宜童近20年的实践结果表明,自闭症儿童从个案阶段直接进入普教幼儿园是很难适应环境变化的,强行进入普教环境只能遭到环境的排斥,最后既浪费了儿童宝贵的发展时间,又极有可能使儿童的能力水平产生倒退,甚至会产生新的行为问题。
因此,宜童对于这种情况,设置了小组阶段,并采用评估的方式确认儿童能否进入小组阶段。小组阶段模拟普教幼儿园的一日流程,以1:3的师生比配备教师和孩子,力求在模拟普教幼儿园环境的同时,让每名特教教师关注到每个儿童,及时预防和制止儿童的问题行为,并建立适当行为。小组阶段是个案阶段和融合阶段之间的过渡,以小班级为集体环境,让具备专业自闭症康复训练知识的特教教师来管控环境,目的就是使自闭症儿童能够逐渐形成集体意识,培养在集体中所需的先备技能,提高集体适应能力,为融合到普教幼儿园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 随班融合训练(融合阶段)
融合,不是自闭症儿童在普教环境中处于不影响他人即可的状态,而是自闭症儿童适当地影响他人的状态,减少个体和互动的问题行为,建立个体和互动适当行为,最终以适当的形式融入环境。
但自闭症儿童除了社交障碍和行为刻板重复这种核心障碍以外,还有许多儿童患有语言障碍、情绪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感觉统合失调等影响社会交往的共病障碍,以及胃肠道问题、睡眠障碍等本身就会影响儿童参与幼儿园一日流程且会外显为某些行为问题的共病障碍。因此,宜童为使自闭症儿童能够顺利适应普教幼儿园环境并融入其中,设置了随班融合阶段。
宜童以合作的公办普教幼儿园的班级为集体环境,每班融合3名自闭症儿童,并配备1名特教教师作为影子教师,对进入融合阶段的自闭症儿童实施具有特殊辅助的随班保教。融合阶段以特教教师和普教幼儿园的主教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分界,以自闭症儿童的集体适应能力发展状态为基准,分三个小阶段:特教教师为主、普教教师为辅的第一阶段,特教教师和普教教师平衡协作的第二阶段,以及特教教师为辅、普教教师为主的第三阶段。


宜童融入普教幼儿园环境的过程,不是像传统融合方法那样,将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完全分离,也不是将自闭症儿童放进普教环境却不加以辅助(如配备特教教师来专门关注自闭症儿童),而是循序渐进地进行,相当于辅助渐渐撤销的过程,让自闭症儿童好地适应普教环境,最终做到能够真正融入普教环境。
宜童三阶分级干预,主要针对的是自闭症谱系患者的核心障碍干预,即社会交往、言语交流、刻板行为,采取的是整合功能游戏干预的方式,其核心是集体意识和集体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旨在解决自闭症谱系儿童群体的共性障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