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奥匈帝国的施瓦茨劳斯机枪

2022-07-03 17:37 作者:laiwentose-莱文托斯  | 我要投稿

本文为资料转载,我仅作为翻译。

MG M.7/12安装一战时期的防空配置固定在轮子上

M.7机枪,也称为施瓦茨劳斯(Schwarzlose)机枪,是一种中型机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标准武器在奥匈军队中使用。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荷兰、希腊和匈牙利军队使用。它也通常与曼利夏M1895步枪一起发给意大利殖民部队。

主要生产商是斯太尔的OEWG和布达佩斯的FÉG。

历史

施瓦茨劳斯 M.7是一种皮带式机枪(belt-fed machine gun),通常安装在三脚架上,由普鲁士枪支设计师安德烈亚斯• 施瓦茨劳斯(AndreasSchwarzlose)设计。虽然其水冷枪管的外观与马克沁系列机枪(如英国维克斯和德国Maschinengewehr 08)非常相似,但从内部来看,施瓦茨劳斯的设计要简单得多,这使得武器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其不寻常的延迟反吹机制仅包含一个弹簧。M.7/12的初始变体的循环速率约为400轮/分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使用更强的主弹簧,这一速度提高到了580发/分钟。如果将施瓦茨劳斯用作步兵武器,则其坚固可靠。与适应性强的马克沁衍生机枪不同,当它被用于非设计用途时,成功率较低。

生产

 施瓦茨劳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几年中获得了适度的出口成功。除了奥匈帝国的军队(8mm口径)外,它还被希腊(6.5mm口径)、荷兰(6.5mm口径)和瑞典(使用6.5×55mm弹药筒,并指定为 m/1914机枪)的军队采用。此外,英国弹药公司基诺克(Kynoch)在1907年根据施瓦茨劳斯专利,生产了一种新机枪。区别在于使用了303英制弹夹。荷兰从1918年开始在生产中使用了一种改进版本,即施瓦茨劳斯 M.08(制造了2006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施瓦茨劳斯被从奥匈帝国分裂中崛起的新国家继续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罗斯和意大利部队偶尔使用缴获到的施瓦茨劳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施瓦茨劳斯在北非作为一种防空武器在意大利服役的情况有限。这也是发给意大利殖民部队的标准机枪。此外,缴获的各种类型的施瓦茨劳斯机枪在纳粹德国军队的二线部队服役,特别是在战争最后阶段发生的绝望战斗中。

概述


切换07/12机枪的延迟反吹操作。

施瓦茨劳斯 MG M.7是一种拨动延迟反吹水冷机枪。该机构包括一个装置,该装置可润滑弹夹壳体,以便于提取弹药。

用作步兵和海军武器

蒂罗尔高山上的奥匈机枪手

对于步兵使用,施瓦茨劳斯通常被用作传统的三脚架重型机枪,由至少三名士兵组成的乘员提供服务,其中一人是指挥官,通常是一名士官(NCO),一名携带武器的枪手,第三名士兵作为弹药运输和装载手,他可能也会携带三脚架,但实际上可能会增加第四名士兵来携带三脚架。另一种不常见的部署方法是更紧凑的“背包安装”。在这种配置中,机枪配备了一个向后折叠的双脚架,连接在靠近枪口的水套前部。背包支架本身由一个方形木框架组成,中间有一个金属插座。当枪完全展开时,框架被放置在地面上,通常连接到三脚架的枪的中央安装点现在有一个小的安装销连接到它,而不是插入到木制背包框架中心的安装插座中,最后将双脚架向前折叠。施瓦茨劳斯还将被视为一种堡垒武器,在这种情况下,它将被部署在各种重型和专业的固定支架上,并在船上用作海军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施瓦茨劳斯也被作为高射武器投入使用,因此它使用了各种通常是临时搭建的底座。

施瓦茨劳斯机枪被用作防空高射机枪

用作防御武器

带有水套遮盖的7/12机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施瓦茨劳斯为捷克斯洛伐克武装部队提供了装备,在那里它被改装(vz.7/24)并制造(vz.24)为vz重机枪 。Janeček工厂生产的7/24(重型机枪型号7/24)(从8毫米口径改装为标准捷克斯洛伐克7.92毛瑟弹药)。当捷克斯洛伐克在1935-1938年开始建造防御工事对抗纳粹德国时,被称为36型和37型的轻型防御工事部分装备了施瓦茨劳斯vz.7/24。

用作航空武器

除了用作步兵重型机枪和防空武器外,施瓦茨劳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还作为航空机枪服役于奥匈空军,但它并不完全适合这一角色。施瓦茨劳斯既可用作固定的前向射击枪,也可用作灵活的环形防御武器。

将施瓦茨劳斯同步用于战斗机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挑战。同步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触发器移动和子弹离开枪管之间的时间延迟,因为在此延迟期间,螺旋桨将继续旋转,移动角度也随发动机转速而变化。由于施瓦茨劳斯 M7/12的延迟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开发的同步系统只能在发动机转速的窄带内安全运行。因此,奥匈战机在驾驶舱内配备了大型且显著的转速表。M16版本的火炮可以以更高的精度进行同步,但仍然必须遵守扩大的发动机转速限制,配备戴姆勒同步齿轮的飞机除外。结果并不完全令人满意,因此配备这种武器的奥匈飞机通常携带Kravics指示器,以警告飞行员同步齿轮出现故障。Kravics螺旋桨撞击指示器由缠绕在螺旋桨叶片关键区域的电线组成,通过传动轴上的滑环与驾驶舱内的灯相连。如果灯熄灭,飞行员就知道螺旋桨被击中了。

在这些同步问题被克服之前,施瓦茨劳斯部署在可移动的前向发射II型VK火炮容器中的情况并不少见,该容器是由德国空军的Versuchs 公司在Fischamend开发的。II型VK因其形状而获得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昵称“婴儿棺材”,其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它可能是今天被称为炮荚的第一个例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早期,它通常安装在奥匈战斗机和双座战斗机的上翼中心线上,并在双座战斗机上使用,直到战争结束。作为一种航空武器,施瓦茨劳斯最初未经改装就被使用——除此之外,大多数步兵武器上的独特锥形闪光隐藏物被移除。施瓦茨劳斯被进一步改装为飞机使用,就像1915年初德意志帝国自己的lMG 08斯潘道军械(Spandau ordnance)被改装一样,通过在水套的金属板上开槽来促进空气冷却。1916年,水套被完全拆除,由此产生的武器被重新指定为施瓦茨劳斯 MG-16和MG-16A,当时配备了更强的弹簧和反冲增强器,以提高枪支的循环速度,在MG-16A的某些版本中,循环速度最终提高到每分钟880发。作为一种防御环装枪,施瓦茨劳斯通常保留其正常的双射击手柄和触发按钮,尽管一些MG-16机枪配备了加大的手枪形手柄和手枪式触发器。所有环形防御炮都配备了专用瞄准具和弹药带盒,可以快速无故障地重新装填弹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施瓦茨劳斯在各种东欧空军中的使用受到限制。战后最著名的施瓦茨洛斯战机操作员可能是波兰空军,他们购买并使用了大量剩余的奥匈战机,并在苏波战争期间用于对抗苏联军队。然而,当更合适的设备可用时,施瓦茨劳斯作为一种航空武器很快被淘汰。

变体

第一种变体,命名为M.7。注意顶盖和水套之间的间隙(后期型号中没有)。

奥匈帝国

MG M.7,MG M.7/12,MG-16,MG-16A。

使用8×50mmR 曼利夏弹

英国

基诺克机枪是由基诺克弹药公司制造的,大概区别在于使用303英制弹夹(.303 British)。

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Š 24 机枪

施瓦茨劳斯vz重机枪。07/24(或vz.24,或Š24):M.7/12机枪由František Janeček工厂的库存改装。修改包括:重新装配7.92×57毫米毛瑟弹,一个较轻的螺栓,较短的反冲弹簧和延长100毫米的枪管。这些枪支的制造和改装在布尔诺军械库工厂进行。在1922年和1934年期间,有4937个施瓦茨劳斯 M.7/12 MGs修改为vz.7/24和2253台新生产的vz.24机枪。

荷兰

M08、M08/13、M08/15。

使用6.5×53mmR弹

匈牙利

MG M.07/31从原来的8×50mmR 曼利夏弹转换为8×56mmR。和他们的曼利夏M1895步枪一样。

瑞典

瑞典施瓦茨劳斯机枪枪身

m/1914机枪,6.5×55mm弹。第一批511支枪是从ŒWG购买的,但从1917年开始,瑞典开始在位于埃斯基尔斯蒂纳(Eskilstuna)的卡尔·古斯塔夫·斯塔兹·盖夫斯法克托里国家小型武器厂生产这些枪,在那里,使用一战后从ŒWG获得的工具生产了另外753支枪。它的m/14三脚架设计深受瑞典军方的喜爱,即使在它被勃朗宁取代后,它仍然存在,并一直服役到1980年。

使用者


在沃利尼亚的奥匈帝国波兰军团第二旅。1915年或1916年。
1918年,在提拉斯波尔,奥匈军队的斯洛文尼亚士兵与9台施瓦茨劳斯机枪合影
1947-48年巴勒斯坦内战期间,英国士兵从一处犹太武器藏匿处缴获一支施瓦茨劳斯机枪

•阿尔巴尼亚

•奥匈帝国

•奥地利共和国

•保加利亚王国

•中国

•哥伦比亚:1933年哥伦比亚-秘鲁战争中使用。

•捷克斯洛伐克

•芬兰:在冬季战争期间被瑞典志愿部队(SFK)使用。

•纳粹德国:采用施瓦茨劳斯7/12(ö)重机枪。

•希腊王国

•匈牙利王国

•意大利王国

•荷兰王国

•奥斯曼帝国

•波兰第二共和国

•罗马尼亚王国:型号1907/12,8mm。换用7.62×54mmR弹,用金属材料订制,并配有更大的水套。其中约1000门机枪被改装为7.92×57mm毛瑟机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仍在边防部队和海军陆战队服役,有时还用作高射武器。

•俄罗斯帝国

•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人国:用于卡林西亚的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冲突,后来传给南斯拉夫王国。

•塞尔维亚王国

•西班牙

•瑞典:采用6.5×55mm弹作为m/1914机枪弹夹。

•南斯拉夫王国:型号1907/12,8mm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共和国:二战中被游击队使用。

•1947-48年巴勒斯坦内战期间被犹太游击队使用。

•日本:日本帝国海军在大战期间年代(Inter-war era,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的二十年代)使用了6.5毫米有阪(Arisaka)版本。它装备在扶桑级(Fusō-class)战列舰和金刚级(Kongō-class )战列巡洋舰上。

数据简要

以下数据是依据施瓦茨劳斯M.7/12,不包括变体。

类型:中型机枪

原产地:奥匈帝国

服役时间:1908-1948

设计师:安德烈亚斯•威廉 •施瓦茨劳斯

设计于:1904年

制造商:斯太尔

制作:1908-1918年

质量:41.4 kg(枪和三脚架总重)

长度:945 mm

筒体长度:530 mm

弹夹:8×50mmR 曼利夏

           8×56mmR

           7.92×57mm毛瑟

           6.5×53mmR

           6.5×55mm

           7.62×54mmR

             .303英制

装置:切换延迟反吹

射速:400-580发/分钟(M.7/12)

           600-880发/分钟(MG-16A)

进料系统:250圈弹药带


奥匈帝国的施瓦茨劳斯机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