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14 妖灵王 缇坦妮雅 个人考据

(前排剧透警告,剧情还未进行到5.0 妖灵王相关剧情的小伙伴请酌情观看本文)
作为妖精领地——伊尔美格的统治者,妖灵王缇坦妮雅自一出场便获得了几乎所有玩家的喜爱。

(不好意思放错了)

即使在5.0未发售时,制作组只是在live上展示了一张概念立绘,也足以让台下的一众玩家激动不已了,足可见她的魅力所在。
以下就从个人角度,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以对FF14 5.0 妖灵王 缇坦妮雅进行详细考据,相关资料参考自FF14 灰机wiki,wiki百科,最终幻想wiki百科,如有纰漏还请指正。

(灵光卫 缇坦妮雅)
作为妖精领地伊尔美格的首领,妖灵王缇坦妮雅肩负着保护领地子民的职责。在伊尔美格生活着的不仅仅只有仙子族,还有恩莫族与水妖,返祖阿马罗等。
在一开始光战等人被游末邦军逼入妖精领地后,与之相关的剧情便展开了。在与仙子族的交谈中得知,伊尔美格的灵光卫便是曾经的妖灵王缇坦妮雅。在收集到四件象征着女王的器物后,光之战士顺利地打开了封印妖灵王缇坦妮雅的宫殿,在最终战胜缇坦妮雅后,一直跟随着光战的小妖精菲奥选择了留在宫殿内,代替了光之战士成为了新的妖灵王。
通过剧情可以知道,缇坦妮雅并非是一个妖精的名字,她更像是一个代称,即妖灵王的名字。任何成为的妖灵王的仙子族都被称为缇坦妮雅,因此在菲奥成为新的妖灵王之后,光战再次见到她时,也改口称她为缇坦妮雅。
缇坦妮雅作为5.0新登场的8人本BOSS,其实和前面几个资料片里的蛮神一样,也是在系列中就有登场过的角色。在《Final Fantasy Tactics Advance》也就是《最终幻想战略版Advance》中就有登场,稍微有些区别的是,战略版中缇坦妮雅并不是一个,而是一群。在这里也没有妖灵王或者仙后的意思在里面,只是单纯的作为一种魔物登场。

战略版中,她们被视作是Nargai Cave神秘雕像的守护者,可以使用强大的神圣魔法,在保护队友的同时可以消灭敌人。

这里的缇坦妮雅和14中的设定可以说差距相当大了,但是仔细就会发现两者的设定都离不开精灵这一个元素。
在最终幻想历代作品中出现的缇坦妮雅,当然也不是凭空创作出来的。
说起缇坦妮雅,就必须先从精灵这一个生物开始说起。在英语中,精灵,仙子这两种生物各有各自的单词。精灵通常称作“Elf”,最早是出自北欧神话,这种精灵经常被描绘为身材高大的日耳曼人形象,擅长弓箭和魔法,《魔戒》中的精灵族就是这一类。
仙子或者说是妖精,单词则为“Fairy”,这两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仙子是有翅膀的,她们的翅膀类似于蜻蜓或者和蝴蝶的翅膀。
在早期的神话中,仙子和精灵可以说区分还是很大的,但是在后期英国乡村流传的传说中,又出现一种恶作剧小精灵,被称作“Pixie”,这种小精灵相貌酷似上面的“Fairy”,即仙子。由于英国乡村茂密的植被,她们经常藏匿其中捉弄路人,为了隐蔽,除了背上有类似蜻蜓薄翼的翅膀外,浑身上下也都包裹着一层绿色的外衣。
这一种小精灵最喜欢做的事便是迷惑路人让其迷路,然后肆意捉弄他们。若是陌生人被她们捉弄,唯一的摆脱方法便是外套反穿,如此一来便可以让Pixie们吓跑了。
而在14中出现的仙子族,参照设定也可以知道并不是指的“Fairy”仙子,而是“Pixie”仙子了。

说完了关于仙子族的一些背景设定,再回过头来看缇坦妮雅,缇坦妮雅原版英文名字为:Titania,这个名字最为人熟知的出处可能就是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了。

(缇坦妮雅)
但这里的缇坦妮雅也并非是最原始的出处,《仲夏夜之梦》中的“Titania”最早其实是诞生于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神话史诗《变形记》中(此变形记非卡夫卡创作的《变形记》)。奥维德的这本《变形记》中记录了两百多个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被誉为最伟大的神话辞典,现在很多的希腊罗马故事最早都是出自这本书,譬如美狄亚和伊阿宋的爱情故事也是在这本书中被讲述。
Titania这个词,词根来自于“Titan”,当然这里的罗马词汇并没有词根这一说法,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Titania”这个词属于衍生词,“Titan”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意味巨人泰坦,而“Titania”的最早的意思为“泰坦之女”。最早并不是指妖精女王或者仙后,而是月亮女神戴安娜(Diana)的别称。甚至在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的《鬼神学》和英国诗人埃德蒙·斯宾塞的《仙后》中,登场的妖精女王都是戴安娜,而非用的是Titania。最早是詹姆斯一世将“Diana”作为了“妖精”的代名词。
在中世纪基督教的眼中,妖精都是一种邪恶,狡猾的象征。而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尤其是以莎士比亚为主的文学家,开始将妖精,精灵这一形象进行颠覆。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仙后Titania的塑造了。
莎士比亚从《变形记》中将缇坦妮雅取出,放入到《仲夏夜之梦》中,塑造出了一个高贵优雅的仙子族王后的形象。而此时的缇坦妮雅已经不再是月亮女神戴安娜的别名,而是单独成为了仙子一族的往后。缇坦妮雅与其丈夫仙王奥伯隆的关系也是在《仲夏夜之梦》中确立了。另外关于奥伯隆与缇坦妮雅的婚礼在歌德的《浮士德》中也有提到(人妻天下第一)。
在这里也不妨简单说一下缇坦妮雅和奥伯隆的一些故事,这些故事也是从《仲夏夜之梦》中扩展开来的。
传说缇坦妮雅作为仙后,拥有远超凡人的美貌和智慧,她气质不凡且性格高傲。一次在与自己丈夫奥伯隆的争执中,由于触怒了奥伯隆,于是他边派小精灵帕克(Puck)取来了爱懒花的魔法花汁,这种汁液一旦滴到了人的眼睛上,那么当她睁开眼睛的一瞬间,便会爱上第一个看到的人。

(沉睡的缇坦妮雅)
而帕克在取花汁的时候,遇到了恰巧在森林中休息的工匠波顿,于是他便心生一计将波顿变成了驴头人,趁着缇坦妮雅睡觉的间隙将花汁滴落到了缇坦妮雅的眼睛上,并且引导波顿来到缇坦妮雅的身边。
在缇坦妮雅醒来的一瞬间,看到了身旁的波顿,顿时觉得波顿的驴耳朵和嘴巴很可爱,于是便喜欢上了波顿。但波顿一直觉得很害怕,还以为这只是自己在树林中睡着后做的一个梦,于是并不敢回应缇坦妮雅的爱。而后不久奥伯隆心生悔意,当缇坦妮雅再次睡着后,解除了她身上的魔咒,并将波顿恢复原样。缇坦妮雅醒来后想到之前的事情感到羞愧,与丈夫奥伯隆和好。
这便是缇坦妮雅与奥伯隆之间的一个小故事,而《仲夏夜之梦》中,也是围绕两对男女之间,因为在森林中被错点了花汁造成的小小的误会展开的,不过最终的结局也是一个HE的结局,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找相关的电影了解一下。
说完了在原著中的设定,再回过头来看游戏中的一些有趣的设定。
这次的缇坦妮雅的副本名称为《妖灵王 缇坦妮雅歼灭战》,而在英文版,即由英文版本地化组长Koji(令狐孤寂)翻译的版本中,缇坦妮雅副本的名称被翻译为“the Dancing Plague”,这个词组直译过来就是“舞蹈瘟疫”,若是换个信达雅的翻译的话,可以译成“舞疫(同‘艺’)”。
若是医学专业或者是熟读欧洲史的小伙伴应该或多或少知道一些关于“the Dancing Plague”的故事,这在历史上被作为一个怪诞事件被记录。
如同这个词组直译过来一样,这场名为“舞蹈”的瘟疫发生在1518的8月,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一个名叫Troffea的妇女忽然间像是着了魔一样,开始在大街上疯狂舞蹈,围观的人能够看到她身上扭曲的肌肉和豆大的汗珠,然而即使看上去是否疲惫她仍然没有停止舞蹈。最终在持续了数个小时的舞蹈之后,她终于因为力竭而昏倒在路边,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当她醒过来之后,她又开始了重复的舞蹈。
更加令人感到恐惧的事情还在后面,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开始有人陆陆续续像这个女人一样,重复着相同的舞蹈,在街上无休止的舞动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出现了将近两百人的规模,这些人像是被瘟疫感染了一般,在街边无休止的舞动,不断地经历着昏厥,起来继续舞蹈的循环,最终有不少人因为心脏衰竭和中风死在路边。

而当时的医疗技术并没有办法解释这一现象的产生,因此将其归结为魔鬼下达的瘟疫诅咒,在16世纪的很多典籍上也记录了此事件,历史上将这次诡异的形象称“The Dancing Plague of 1518”,即1518年的跳舞瘟疫。
这次的事件,现在看来虽然尚无定论,但是普遍认为是由于欧洲地区主要农作物黑麦中的麦角菌引起的感染病所造成的,因为所有舞蹈的人中,几乎都有头痛,口中泛白沫等中毒现象,与麦角菌寄生后的症状相似。但由于季节的原因,该解释也不能完全解释该现象,另一种说法是心理学上的”群体心因性疾病“,即集体歇斯底里疾病,这种疾病与”羊群效应“有密切的联系。这两种说法虽然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真正的定论,算得上是欧洲有名的怪谈之一了。
而缇坦妮雅的副本名称,使用“the Dancing Plague”其实恰好是在暗示已经成为灵光卫的妖灵王丧失心智的情形。

而在其副本中,也经常可以听到前任妖灵王在不断呼喊“舞蹈吧,歌唱吧,不要停下来”等话语,可以说这个梗埋藏得很巧妙了。
与此同时,在极神难度下掉落物“缇坦妮雅的羽毛”,其英文翻译为“Dancing Wing(飞舞的羽翅)”,也是与舞蹈有关的词汇。
说到了副本,那么接下来不妨再来看缇坦妮雅的一些技能梗。
最容易明白的梗可能就是转场的技能“Midsummer Night's Dream”,中文直接就翻译成了“仲夏夜之梦”了,这个梗是最好看出来的。

接下来是P2阶段,在缇坦妮雅读条巨大化技能时,此时的技能名称为“love in idleness”,名为“爱懒花”,此花的花汁便是《仲夏夜之梦》中具有让人迷恋上第一眼所见之人的神奇魔法。
而在P2阶段出现的三个小怪,名称分别为:Peaseblossom,Mustardseed和Puck,最后面这个就是前面说到的“帕克”,就是负责恶作剧滴花汁的那个精灵,两个翻译为“豌豆花”和“芥末籽”,这两个是《仲夏夜之梦》中,缇坦妮雅的两个妖精侍从。而实际上在书中,缇坦妮雅共有四位小精灵,分别是缇坦妮雅在剧中有4位妖精仆人,分别是豌豆花(Peaseblossom)、蜘蛛丝(Cobweb)、小蛾(Mote)、芥末籽(Mustardseed),而游戏中出现的另外两个树精模样的魔物,就是缇坦妮雅的两个妖精侍从之二。

而其中帕克和豌豆花分别对应的技能:帕克的吐息和帕克的随想,豌豆大爆炸,其中有一个梗并不是很确定,豌豆大爆炸的英文技能名为“peasebomb”,直译过来就是“豌豆炸弹”,而有豌豆作为主角之一的游戏是什么呢,没错,就是《植物大战僵尸》,而在《植物大战僵尸》的衍生游戏《花园战争》中,豌豆射手就可以使用炸弹进行攻击,这里不知道是不是捏他了豌豆射手的炸弹攻击。

(花园战争)
接下来是进入P3阶段的技能“being mortal”,国服的翻译为“终有一死”,而这里需要表扬一下子言姐姐,她的攻略中技能的名称翻译为“最好的告别”。国服的翻译其实是直译,而子言的翻译应该是参照了一本书,那就是《Being mortal》。

这里的技能名字其实出处是在这里,作者是阿图·葛文德医生,书中主要讲述的内容是关于对待老者的医疗和关怀的一些内容,更多的讨论的是医疗在于生死中的作用。顺便一提的是,这本书也间接地对于当时的奥巴马医疗政策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可以说在美国算是很有名的一本书了,在这里也安利一下。
“Being mortal”这个技能出现在P3转场阶段,如果在这之前没有击杀三只树精的花,那么此招就将团灭,可以说这个“最好的告别”也算是妖灵王颇具嘲弄的技能了。
副本掉落的梗除了上面的一个妖灵王羽毛外,还有乐谱,这个乐谱直接就玩的是《仲夏夜之梦》的梗,当然国服的翻译为《天使醒来》,而再看国际服英文版的乐谱名称《what angel wakes me》,这句话其实是出自《仲夏夜之梦》中,刚刚被花汁滴眼睛的仙后缇坦妮雅被一旁的变驴的波顿叫醒时说的第一句话,原话是:what angel wakes me from my flowery bed? 意为:是哪个天使把我从花床上唤醒?
再联系到剧情中是光之战士打开门吵醒了灵光卫缇坦妮雅,这首歌的歌名其实是在说光之战士是个驴子。

关于这次的Bgm可以说是相当的可爱,原唱的声线酷似mili,不知道这次这么可爱的bgm是不是请mili来唱的,还是说依旧是se内部员工。
到此关于5.0妖灵王缇坦妮雅的考据就结束了,若存在纰漏或错误还请指正
最后顺便也安利下mili,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对比下两首歌的声线,都是那种非常可爱的少女感,相似度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