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音乐家比较轻视,不像对待画家
贝多芬777、中国古代对音乐家比较轻视,不像对待画家

音乐(百度百科):
…音:见《欧几里得146》…
(…《欧几里得》:小说名…
…《欧几里得146》:《欧几里得》这部小说的第146话…)
…乐:见《欧几里得147》…
…
音乐史
…史:见《欧几里得111》…
…
中国音乐史
古乐
中国古代“诗歌”是不分的,即文学 和音乐 是紧密相联系的。
…联、系、联系:见《欧几里得149》…
现存最早的汉语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篇 当时都是配有曲调,为人民大众口头传唱的。
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下去,比如汉代的官方诗歌集成,就叫《汉乐府》,
唐诗、宋词当时也都能歌唱。
甚至到了如今,也有流行音乐家为古诗谱曲演唱,如苏轼描写中秋佳节的《水调歌头》,还有李白的《静夜思》。
…家: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画~。政治~。科学~。艺术~。社会活动~…见《欧几里得92》…
中国古代对音乐家比较轻视,不像对待画家,
…政、治、政治:见《牛顿86》…
因为中国画和书法联系紧密,
画家属于文人士大夫阶层,在宋朝时甚至可以“以画考官”(其实也是因为宋徽宗个人对绘画的极度爱好)。
乐手地位较低,只是供贵族娱乐的“伶人”。

伶(百度百科):形声兼会意字,从人(亻)表意,表示担任乐官、乐师的人;
…形声:一种造字法…是说字由“形”和“声”两部分合成,形旁和全字的意义有关,声旁和全字的读音有关。如由形旁“氵(水)”和声旁“工、可”分别合成“江、河”…
…会意:造字法之一。会意是说字的整体的意义由部分的意义合成,如“信”字。“人言为信”,“信”字由“人”字和“言”字合成,表示人说的话有信用…
…会意字: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这种造字法就叫作会意。用会意造字法造出的汉字就是会意字…
令表声,有令言(巧言)、令色(悦色)之意,表示伶者善巧言、悦色,令人开心。
据《说文(说文解字)》,本义是戏弄。
在古代,较常见的意义是“乐官,乐师”。
…意、义、意义:见《欧几里得26》…
由于音乐 和戏曲 是艺术领域的两个姊妹门类,关系极为密切,因而人们又转称“伶”为演员、艺人。
…艺、术、艺术:见《牛顿103》…
…关、系、关系:见《欧几里得75》…
古代的乐人称“伶人”、“伶工”、“伶优”。古代的乐官(供职于宫廷的伶人)称“伶官”。戏曲界的旧称为“伶界”。
“伶”也表示机灵、聪明,常用“伶俐”一词。
后引申成孤独之义,常与“仃(dīng)”合为双音词,表示”孤独之貌”。
…伶仃(百度汉语):非常孤独,没有依靠:孤苦~。[近]孤单…
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此字形始见于《说文解字》小篆(zhuàn)。
根据《说文》,本义指戏弄,但较常见的意义是指乐官、乐师,引申为表演歌舞的艺人。
后又引申为孤独之义。
…根、据、根据:见《欧几里得115》…
伶(百度汉语)2:旧时指戏曲演员:~人。名~。老~工(年老有经验的演员)。
详细释义
形声。从人,令声。本义:古乐官名、相传黄帝时有伶伦,世掌乐官。

“中国古代“诗歌”是不分的,即文学 和音乐 是紧密相联系的。
现存最早的汉语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篇 当时都是配有曲调,为人民大众口头传唱的。
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下去,比如汉代的官方诗歌集成,就叫《汉乐府》,
唐诗、宋词当时也都能歌唱。
请看下集《贝多芬778、中国古代“诗歌”是不分的,即文学和音乐是紧密相联系的》”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号“中国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