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超时空的浪漫对话 |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阅读一本书,是一种对话。或许你不这么认为,因为作者一路说个不停,你却无话可说。
事实上,读者才是最后一个说话的人。作者要说的已经说完了,现在该读者开口了。
阅读一本书,是一种对话。
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态度,意味着自己不是被动地接受,等着被灌输思想,而是主动地思考,并且给予反馈。
书是作者思想的媒介。
从时间和空间上来说,我们很少有机会与智者交流。
我们不能坐在孔子和柏拉图面前,听他们讲「学而不思则罔」和理想的乌托邦。但是通过《论语》《理想国》,2500 年后的我们也能学习他们的思想。
我们不能飞到地球的另一面去见史蒂芬·平克或者理查德·道金斯,但是《语言本能》《自私的基因》就摆在书桌上,随时可以翻开。
一本书就是作者对自己思想的一次完整讲述,书里面装着作者的灵魂。
每次阅读都是一次超时空的对话,从这个角度看,阅读是浪漫的,
对话是平等的,我们不必看低自己。
如果是增进理解的阅读,那么作者必然比我们高杆。我们可以谦卑的求教,不用担心作者傲慢不逊、藏着掖着,因为他的思想已经写在了书里,知无不言。
我们不必仰望作者,诚惶诚恐地将其思想照单全收。
因为当我们真正读完一本书,理解了一本书,至少在这本书的水平上,我们和作者是一样的了。
这也是对话能够进行的基础。
既然是对话,就要有来有往。你说完我说,我说完你说。
你说的时候,我要关注你说的细节、重点。不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因为等你说完,我还要说,要提问、要评论、要给你反馈。
读书时就是作者在说,遇到重点或疑惑地方我们要记下来,这样读完书才知道作者说了什么,才知道自己该做出怎样的评论。
既然是对话,就要有礼貌。
我不能在你说到一半的时候就轻易下结论,或者粗暴地打断你。这样不仅无礼,还会打断对话,甚至让对话变成争吵。
很多人没有读完书就着急评论,其实不用着急。不论作者说的是否有道理,至少他已经真诚地把想法都写出来,安静地读完再评论也不迟。
作者不会从书里跳出来为自己辩护,更不会和你吵架。
当然,作者也不会说完就跑掉,他始终在书里,等着你来和他对话。
既然是对话,就要有自己的观点。
我可以赞同你、反对你,也可以保留意见、不予置评。无论是什么态度,都应该有论据来支撑,说出个 1 2 3 ,而不是一言不发,保持沉默。
沉默和打断对方一样,都是不礼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