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开始减肥的第一天,我把体重秤砸了

2020-03-25 09:48 作者:健身小食堂  | 我要投稿

我们都知道,体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肥胖的重要指标,比如BMI指数,排除掉一些,肌肉发达的人群不适用以外,它常常被用来评估一个人是否超重。

但是,体重反应你是否肥胖,默认的是你“长期一直是这个体重没什么变化”,相对地,短期的体重变化,就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举两个常见的例子:

  • 按Tony老师的减肥食谱吃,一天瘦了两斤,好开心鸭!

  • 我一吃零食,第二天就胖两斤,明明已经算好热量了呀!

更为严重的情况是什么呢?明显的体重焦虑:

我在对话里回复学员把秤扔了,这并不是在抖机灵,而是非常诚恳的建议。


这是因为,把“胖瘦”等同于短期的体重数值变化,在减肥人群中,是非常常见的误区。

减肥时只盯着体重秤,以为掉秤越快就越厉害,

万一它要是还上涨了呢?那就天塌了。


事实上,毫不客气地说,

你就是看发际线,也比看短期的体重数字要强。


假如掉两斤脂肪,那是什么概念?

你去趟菜市场,买两斤猪板油,

回来炼一炼,够你们全家吃上一个月的。

你能想象一两天内,身体就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储存或者分解如此数量的脂肪吗?


那减肥看什么呢?

看长期。

无论是体重的变化,还是体脂率的变化,都需要长期才能体现。


短期的体重波动,主要是由体内的水份变化引起的。

人体内基本上65-70%都是水,

哪怕只升降几个点,反映到体重秤上,

也会出现以公斤计的数值变化。


举个例子,

竞技运动员在比赛前,

通过脱水手段降体重到对应级别,

一两天内,降三五公斤实属寻常,

降个十公斤也并不罕见。


而市面上那些号称快速减肥的,

各种训练营也好,Tony老师的食谱也好,无论具体操作手段是怎样的,

背后原理大体一致,

就是短期内让你大量损失水份,使体重明显的下降。


但这些个歪门邪道,长期来看,

都是没什么卵用的。

因为你体内必须要有这么多的水份,

损失的那些部分,后续会慢慢再补充回来。

零食呢?吃零食有什么问题?

零食普遍含有超高的盐和糖,

即使热量并没超,但这两者都能在体内大量地储水。


盐不用多说了,

吃盐口渴,需要不停喝水,

但同时你的尿量却没有显著增加,

这是因为体内的渗透压增高,需要潴留更多的水份来降低渗透压。

糖呢?

身体每储存1g糖原,就需要储存3g水,

所以碳水吃的多,也会导致储水和体重增加,

相应地,低碳饮食就能够让体重减轻。


极端的低碳饮食例如生酮,能够在短短几天内,飞快地下降好几斤的体重,主要原因就在于,

因为糖原的损失,带来体内水份的减少,然而这跟减脂并没多大关系。

因为脂肪的堆积和分解,其速度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固定的,

比如你的肚腩,肯定不是三五天,

它就能长起来的,对吧?


而执行各种“快速减肥法”的朋友呢?

体重降的再快,肚腩也是纹丝不动,你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所以你的脂肪越厚,往往意味着,胖的年份越久,依赖阳光和微生物的共同发酵加持,风味物质更加浓郁,在厨师的精湛刀法下,呈现出“三花”“五花”不同的纹理,

这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代表你妈怕你饿着的爱。

这些宝贵的脂肪被称为“三年陈”,“五年陈”,少数高手能“来块82年的脂肪压压惊”,那么你就很有必要做更长期的心理准备,

所以我建议你把体重秤扔掉,天天盯着这东西,很容易患得患失。

另外普遍误区在于,体重的下降,它不会是一条大直线,明天一定要比今天低。

炒股的朋友都知道,牛市跌落到熊市,并不是一根大直线一泻千里,中间一定会有震荡有回调有反复。

随时盯盘一有风吹草动就不停买卖的玩家,亏最多的就是他们。


减肥也是一样,所以明天体重反而涨了一点,这简直太正常了好吗!

不要管它!

不要管它!

不要管它!


归根结底,我们要看的是长期的趋势,而不是短期的体重秤数值,它会相当程度地干扰你的判断。

你需要关注的仅仅是:

  • 经过计算后的热量差,

  • 每日摄入的各种食物数量,

  • 饱腹感是否可控。

就这些。

剩下的,交给时间。



开始减肥的第一天,我把体重秤砸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