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我觉得ayzd《星星上的金子》的词不好

2023-08-20 23:51 作者:黒ネコ  | 我要投稿

        首先要说的是,这里只评歌词,而不是综合演员、舞美、运镜等因素后的整体效果。也就是说,如果你现在觉得这首歌效果已经很好了,那换成另一份歌词后可以更好。这份词的缺陷主要有:词与旋律不够贴、表达未经斟酌、句子极不自然、歌词和情节设计偏离原曲,使整体的表达很弱、很散,该有的力量大打折扣。并且,译者似乎对原曲的情景和内涵不够了解,使译词在意思上发生了重大偏离,营造的意境和歌词的连贯程度难与原词相比。这一点或许有综艺改编的原因在,但这种改编对歌曲意境和深度的伤害是难以忽视的。

 

        词曲结合

        这一部分的问题体现了中文版没有仔细体悟、分析、尊重音乐语言。歌词作为用来阅读的纯文本的性质盖过了作为与音乐配合的“歌”词的性质,歌词的句读、抑扬与音乐的句读、抑扬有较大的龃龉。这也是李清照在《词论》里菲薄苏轼的根本原因。就算你才高八斗、学际天人又如何?填的词不谐音律,就只能算是“句读不葺之诗”罢了。

1.      词曲结合的问题在主歌中反复出现。主歌的节奏比较散,但原词配合旋律,恰到好处地点出了需要强调的部分,就拿头四句来说:Es war einmal ein König,der lebte mit seinem Sohn, in einem Schloss,das lag in einem Zaubergarten.(there was once a king, who lived with his son, in a castle, which lied in a magic garden)这四句的最后一个词是听觉上最突出的部分,分别对应“国王”“儿子(王子)”“城堡”“魔法花园”,四个关键词逐一浮现,营造出了童话故事不紧不慢、娓娓道来的语感,也让观众一步步走进故事中的魔法世界。而ayzd的词:“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国王和王子/一同住在/一座神奇的魔法王宫”。且不说关键词不够清晰,这里面还有很多不必要甚至是很难听、影响理解的断句,比如说“有位国王和王子”这个分句,作者想表达的是“有位国王/和王子一同住在xxx”,但因为“王子”和“一同”两个词在节奏上是断开的,这句话变成了“有位【国王和王子】”,加上演员在“有位“两个字后有一个小小的断开处理,让我听得一头雾水,“国王和王子”怎么能是一位呢?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①“国王劝说/王子留在这魔法王宫”,依然是因为断句的问题,“国王劝说王子”这个意群断开了,让人以为“国王”“王子”分别是两个独立句子的主语,像是在说王子真的留在了魔法王宫,和这首歌的情节完全相反。②“王子听到心在召唤/他去远走”,按照音乐的断句,听起来像是两个单独的句子,“他去远走”突然一下子与前文断开了逻辑关系,变成了一个赤裸、悬置的句子。歌词的断句本应该是:“王子听到心在召唤他/去远走”,或将“召唤他去远走”作为整体理解,在“召唤”后断是最不自然的断法。 ③“国王劝说/王子留在这魔法王宫”,明明应该是“国王劝说王子/留在这魔法王宫”…这两句间断得很开,加上“国王劝说”之前是国王所说的话的直接引语(留到后面再讨论),很容易把这句与前面的歌词一同理解,于是就会听到一个莫名其妙的陈述句“王子留在这魔法王宫”….

2.      每段副歌前四个音是音程跳跃较大的“高低高低”的走向,而仔细审视原词,无不在高音处填(相对的)实词或重音,低音处填虚词或非重音。如:① Sein(实词to be,重)heisst(means,轻)/Wer(单词重音,重)-den(非重音,轻)、② Am(虚词on,所以加了一个弱起)Rand(边缘,重)der(虚词of the,轻)Welt(实词世界,重)fällt(落下,轻)。换算到中文里应该在声调上做一些处理,底线是不倒字,并尽量在高音位置填一声字、实词。“总有”珍宝从天空“坠落”、“破茧成蝶”显然就没太注意这方面,好在歌手的处理让其显得没有那么难听,但依然让人有些心惊胆战。

3.      一些倒字,或虽不倒字但不够好听的字:远走、种种、浴火、力量、征服、放手、“最远”的山坡、一个人(第二遍重复时还行)、守护你、无人踏足之“所”。并且这些唱着有问题,以及后文会提到的意思上不对的词不少是韵脚(uo/e、ong),愈发凸显其缺陷。

 

对原文的偏离

        不是说译配一定要跟在原文后亦步亦趋,而是在对原文的词义做一定的改动后,要自成逻辑、意思通顺,不能被原词字面的词汇和意象牵着鼻子走,徒然追求形似,却在句子和段落的层面偏离应有的表达效果。这一部分我会大量比较译文与原文,不是机械地评价译文是否踩中原文所有的关键点,而是说明译文缺损、改动的原文内容具有怎样不可或缺的意义,从而论证这些缺损和改动的不合理;同时展现原文在逻辑、意象、意境上的优秀,提出我最大的疑惑:“原文明明可以用很简单的方式做到、效果又很好的事情,译文为何偏偏要舍弃,再费尽力气追求效果更差的呢?”

        本曲有一个与原作偏离很大的设计,即男爵夫人的说服对象由莫爹变成了莫扎特本人。原版是莫爹曾在年少时遭遇挫折,为“保护”莫扎特而不愿让他远行;而ayzd则改成了莫扎特在巴黎受挫后,不敢去维也纳闯荡。这一改动不仅使很多歌词变得莫名其妙,尤其是那些有关“爱就是放手”的歌词,且让整首歌的中心思想变得俗气了很多,由兼顾对家长的劝解以及对孩子的鼓励,变成了单纯的对孩子的鸡汤,降格为与任何一首“爱拼才会赢”的主题的歌曲无异,已经在快抖、电视台晚会品鉴得够多了,trop, trop de bruits;不仅如此,ayzd版还凭空多出了一层赞美困难、鼓励忍耐的意思。以下的问题都多少与这个致命又愚蠢的改动有关。

1.      原词中有两句:Lieben heißt, nicht nach dem eignen Glück fragen/ Lieben heißt, unter Tränen zu sagen,直译为“去爱意味着不去问自己的幸福;去爱意味着含着眼泪说:…”。这两句话即是我们常说的家长应该培养的精神:“爱子女就不要想着将ta牢牢抓在手心”。而ayzd版翻成:“爱让你用幸福交换来疼痛/含着泪却又微笑着诉说”。在前一句的字幕打出来的时候,我的心狠狠地“咯噔”了一下,“用幸福来交换疼痛”,别说是父母对子女的爱了,大部分的爱都不应该是“用幸福交换来疼痛”的,恐怕唯独虐恋和芳汀的“ransom”才是吧。不仅如此,这一首、这一段原本主要是对莫爹唱的,而在ayzd的改编中则都变成对莫扎特唱的了,莫扎特何曾需要“用幸福换疼痛”?难道他不小心拿了隔壁剧组萨列里的剧本?

并且,原曲这一段都是在劝说父亲。男爵夫人希望父亲意识到,他作为家长出于爱心,应该“不去问自己的幸福”,而是“含着眼泪告诉”孩子:“金子从星星上落下,你应该去寻找它…”,不仅逻辑十分顺畅,而且副歌同样的歌词,由第一段男爵夫人鼓励莫扎特,转为父亲释怀、大度地将儿子送上征程,这种重复,甚至可以不恰当地称为reprise,自有一种设计感和动人的力量。但是莫扎特为什么一定要“换来疼痛”再“微笑着诉说”“总有珍宝从星辰坠落,它静静等你(“你”!但凡换成“我”,我都能替他们找补说这里是读懂了、设计过了的)”,毫无道理,可以说译者没搞清楚这一段词的含义和设计。

2.      Ayzd版将Sein heisst Werden, Leben heisst Lernen(to be is to become, to live is to learn)翻成了“破茧成蝶 新生要浴火”。原句确实是很有德语味、哲学味的表达,无法直接用中文传达其色彩,但现在的版本有两个很大的问题:①这句话在失去了原文的哲理意境的同时,不仅没有试图寻找代偿,反而用陈词滥调去翻译,“破茧成蝶”和“浴火重生”早被鸡汤和国旗下演讲用滥了,这一句歌词挪到任何一首催人奋进的歌曲里都可以使用,落入俗套。不仅如此,“新生要浴火”刻意颠倒、改写了“浴火重生”这个成语,使得观众无法第一时间听懂本句的意思,“浴火”很容易被听成出现频率高得多的“欲火”(甚至没有办法直接用输入法打出单独的“浴火”两字)。②与上下文没有照应。原文的逻辑是很通畅的,父亲(国王)失败过→“保护”儿子(王子),不让他离开城堡经历失败→男爵夫人劝说父亲学会放手,告诉他和莫扎特追寻金子、不断学习并成为自己的意义。莫扎特在原作中完全不需要“浴火重生”(他甚至还没踏出家门呢)。而“男爵夫人鼓励经历失败的莫扎特”是ayzd自己加入的剧情,加入就算了,却没有把所有的歌词都改得与之对应,“莫扎特浴火重生”与上文的城堡、下文的学会放手之间毫无逻辑关系可言。

3.      很多歌词似乎都在强调困难、鼓励忍耐,如:“你只能一个人面对坎坷”、“等待你的是伤痛 一如当年的我”、“爱让你用幸福交换来疼痛 含着泪却又微笑着诉说”,而原词虽然也点出追寻金子的道路上充满危险(Gefahr),但这幅图景总体来说是令人向往的、充满积极的挑战的,很难想象出于“心中的渴望”(Sehnsucht)的呼唤而必须踏上旅途的莫扎特会如此在意痛苦和坎坷。原词:Wenn du das Gold von den Sternen suchst, musst du allein hinaus in die Gefahr(若你想要追寻星星上的金子,就必须独自闯入危险之中)其中的危险和不确定性给人的联想更多的是未知、迷人、无限的可能,能从中看出面对这些危险的探索者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决心。这就是王安石“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中的意境和气势:险则险矣,远则远矣,而又如何阻碍得了求索的壮志。而“寻找珍宝的路多漫长 你只能一个人面对坎坷”让人嗅到太多消极与磨难的味道(多漫长、只能一个人、坎坷)。尤其这一句出现在整首歌收尾时的高潮,“独自闯入危险之中”好像一部充满希望的、未竟的浪漫长诗;而“独自面对坎坷”嘛…尤其是那个高音上的“坎坷”,扑面而来的苦难气息,让人想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且“坎坷”未免太过小家子气,听着浓墨重彩的交响乐托起这么一个词,仿佛是在金色大厅听莲花落。

4.      不得不说,从演唱的角度“金子”这个词是毫无填入主题句的可能的,将其由“星星上的金子”改为其他关键词是无奈但必然的事情,但ayzd版的选择可以说让人大跌眼镜。此句原文是:Manchmal nachts fällt Gold von den Sternen(有时在夜里 金子会从星星上落下)。诚然manchmal(有时)用得莫名其妙*,“星星上的金子”究竟是什么也很难去确切地定义,但“金子”与“星星”的性质毕竟还是很接近的,很多绘画都把星星画成金色,星光、坠落的流星、星星上洒下的“星屑”都可以理解成“星星上的金子”(按照最严格的翻译,并不是星星“上”的金子,而是“来自”星星的金子),还是相对有逻辑、有画面感的。

而ayzd的“总有珍宝从星辰坠落”,首先我就像不懂manchmal一样不懂“总有”,不知道是不是拿“总有”来对译manchmal,别把人家词里填得松散的部分也学来了啊!其次,“珍宝”为何能够与“星辰”联系在一起?说到珍宝,要么想到海盗、《金银岛》里要靠藏宝图搜寻的宝藏,要么是藏诸名山的稀世古玩。总而言之,“珍宝”在给人的联想太具体的同时,又与“星辰”失去了任何性质上的联系。“珍宝从星辰坠落”让我联想到的是沉重的藏宝箱从高空咣当摔在地上…

在我看来想要按照“xx从星星上落下”的逻辑去译配这首歌是落入了圈套,“从星星上落下”本就是一个很奇、很险的表达,再想找一个能从星星上落下,且符合意境的物事难如登天。如果转变一下思路,将落下的金子看作金色星星的一部分,金子落下=星星或星星的一部分落下,类似“灿烂星光从夜空落下”这样的表达是可行的。但像我这种懒人会更进一步,与其强行形容这个抽象的“星星上的金子”,不如直接去追寻远方的星辰。

当然这段歌词的句法也很难绷,会留到后面探讨。

 

*硬要解释的话,可能是想凸显金子的稀有,正因金子只是“有时”而不是“总是”落下,更显得机会难得,若不离家远行会使人抱憾终身——总之中文的“总有”是一个用得很坏的词。虽然能勉强解释通,但我仍然认为原词若没有这个词会变得更好,宁愿相信这里是像魅影的词作者Hart所说的那样,如果韦伯在副歌里少写两个音,他就不用把多余的somehow填进“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里了。

 

5.      “总有珍宝从星辰坠落”的后一句原文是:Du kannst es finden, da draußen wo noch keiner war,连在一起就是:“有时在夜里,金子会从星星上落下。你可以在那无人涉足的远方找到它”,后半句非常符合本曲“远行”和“追寻”的主题。而ayzd版:“它静静等你 就在无人踏足之所”,整段描述的中心变成“珍宝”了,是“珍宝”“等待着你”,而不是“你”鼓足勇气、背起行囊去远方寻找金子。从语义上说倒不能算错,但这种表现力上的减损,就和npy给你发的消息不是“我爱你”而是“你不能认为我是不爱你的”一样。再加上ayzd版这一句“它”为主语的句子十分不中式,完全是舍近求远。

6.      “国王和王子一同住在一座神奇的魔法王宫”。原词是:Es war einmal ein König der lebte mit seinem Sohn in einem Schloss das lag in einem Zaubergarten(曾经有一位国王与王子一起住在魔法花园中的一座城堡里)。注意到少了哪个词了吗?城堡…城堡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城堡同时给人以安全和禁锢的联想(而王宫未必有),一方面也因为后面会提到高墙和常年紧闭的大门(Tor,英文gate)。这两者在提到城堡时都能很自然地被联想到,画面是很自然的;而“王宫”与高墙、大门的关系相对弱一些。不能说没有,但整首歌的表现力就是被这里缺一点、那里偏一些给消磨的,尤其是后文的“用高墙遮挡住天空”写得太不实在、“锁起门”好像是用钥匙锁上房间的门一样——为什么前面要强调原文说的是“大门”(Tor)呢?因为“锁起门”让人想到的绝对是有钥匙孔的、比较小的房间门(德语Tür,英文door)。试想城堡门前用铁链吊索拉起的大门,是可以用“锁上”这样的动词搭配的吗?于是,原文城堡-高墙-大门构建起了一幅很连贯的画面,几个意象相互累加、相互增益;而中文的王宫-高墙遮挡天空-锁起门的画面是不连贯的,给人的联想是跳跃的。

同时,本句相较原文多了一丝闲笔。我暂时不懂原文的“魔法花园”何谓,但中文多出来的“神奇”可以说是毫无必要。这个王宫究竟“神奇”在哪里,前后文完全没有交待:道理很自然,既然你说这是一座“神奇”的王宫,我当然会在后文中期待、寻找它的神奇之处。“城堡”只是作为国王逃避失败的甲壳、控制王子的监牢的意象而存在的,它本身并没有什么特点。引用契诃夫的名言,如果故事中出现了手枪,那它就必须要被发射才行。译文从原文的词汇中,舍弃了最有意义的“城堡”、留下了可有可无的“魔法”、独创了没有前后照应的“神奇”,缺乏适当的比例感。

最后,“国王和王子一同住在…”和“魔法王宫”这样的表达都有些不自然,词与词的搭配缺少火花。

 

乍一看还行,细看莫名其妙的表达

1.      在这字字写满爱的语言中

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国王是口头上嘱咐王子不要离开城堡,所以此处的“语言”其实是话语。那么要怎么让话语中“字字”“写”满爱呢?

在听到“字字写满爱”的时候,我自然会联想到鸿雁传情、短笺长素。但国王和王子朝夕相处,绝无写信的必要,于是这句歌词让我极度迷惑。其实整篇文章中我提出的问题都不是咬文嚼字的产物,而是把一些直觉上的不适用语言表达出来。

并且“在这字字写满爱的”是一个非惯用的长定语,这样的表达不说是翻译腔的,至少也是不够流畅的。同样的内容:“在这字字写满爱的语言中/王子听到心在召唤”如果把长定语化掉:“国王言语中满是爱意,但王子听到心在召唤”一下子就变得流畅了。

 

2.      去征服最远的山坡

为什么我们要征服“最高”的“山峰”?因为山峰之上就是天空,是人类能够凭双腿向上攀登的极限。同理,我们可以探索“最深”的“海洋”、憧憬“最远”的“国度”,但山坡…一个不高不低的东西,有什么征服的必要?并且,不仅“最”不能与“山坡”搭配,“远”也难言与“山坡”有什么关系,难道远处的山坡就更难爬吗?“远”作者多年前明明可以写出“不会成真的梦”、“无人敢行的路”、“遥不可及的星”这些完全恰当且文采斐然的搭配,使我怆然。打个比方,“征服最远的山坡”就仿佛学生立志“征服最罕见的送分题”,古惑仔试图“成为帮派里年龄最大的三把手”一样。

更要命的是,“坡”还是个韵脚(uo/e)。试想一下,假如这段押的是ong韵,想必作者会欣然填出自然的“去征服最高的山峰”(还顺便解决了“远”的倒字问题),于是处于韵脚上古怪的“最远的山坡”就愈发显得作者词穷了。按说音乐剧歌曲本就重视叙事,加上译配的表达必须按图索骥,相对频繁的换韵完全可以接受。强撑着大半篇用uo/e韵,反倒会在一些不自然的韵脚处露怯,并且混用uo、e这两个被归入同一韵部,但押韵感并不那么强的韵脚(an/ian同理)。

 

这部分只说了让我格外感到迷惑的。很多点已在前后文中提过,这里再浅浅提一下一些只是让人不舒服,但槽点不多的:“召唤他去远走”,“去”字累赘,有凑字嫌疑,“他去远走”不够自然也没有美感;“在(父亲)字字写满爱的语言中,王子听到心在召唤他去远走”,ayzd已经砍掉了父亲的剧情,只有一句“莫扎特的父亲不允许儿子离开”,为啥莫扎特能从前面那段充满爹味的语言中听到远走的呼唤…当然强行找补是能找补的,莫扎特的反抗欲之类的呗(虽然这又与原文的意思谬之千里了,顺着这个思路甚至可以反推莫爹的爱是“有毒的爱”),但引用一下一年前我评ayzd译配的文章里说的话:“歌词作为需要听众即时理解的语言,如果需要找补才能说得通那就输了”。对比原词哪怕不管上文对莫爹的铺垫,依然清晰明了的歌词,我真的快要落泪了:Die Liebe des Königs sprach aus jedem Wort, doch die Sehnsucht sprach zum Prinzen: ,,Du musst hier fort!"(话中字字皆透露出国王的爱,但是心中的渴望对王子说:“你必须离开!”),看看这个“但是”,看看这个“心中的渴望”,何等的清晰…

 

 

不自然的句式

        上文在“词曲配合”部分讨论了一些与乐句逻辑不匹配的歌词,有些是作者的不谨慎导致的,有些则是因为句式太长,原本连贯但绵延太长的语义被舒缓的旋律切得七零八落。这首歌主歌的乐句之间有很强的断裂感,适合每个乐句填一个完整的句子,或至少是完整的意群。本词充斥着“只为了守护你/远离世间的种种”(这句话接着 “我才锁起门”,可见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在这隔绝一切危险的宫殿之中/王子听到心在召唤/他去远走”这样过于冗长且被乐句在不该切断的地方切断的句子,以下不做赘述,单论一些特殊的句法问题。

1.      总有珍宝从星辰坠落/它静静等你/就在无人踏足之所

这句话的正常语序是:“总有珍宝从星辰坠落,它就在无人踏足之所等你”。中文不像德语,经不起大量不符合自然语序的句式的折腾,用一个词形容我听到这句词的感受就是“凝滞”,句式没有将内容一句句地向前推,而是杀了个回马枪,再配上无人踏足之“所”这个不文不白、强行凑韵的表达,体验差极了。

此外,我很反对在不必要的场合用代词“它”,把原本逻辑自然、内容轻盈的中文句法完全破坏了。可以比较一下“总有珍宝从星辰坠落,在无人踏足之地静静等你”的流畅感。

2.      等待你的是伤痛/一如当年的我/国王劝说/王子留在这魔法王宫/只为了守护你/远离世间的种种/我才锁起门…

这段是整首歌里最让我愤怒的,集合了本歌词几乎全部的缺点。我在第一次看视频时甚至没能理解字面意思,后来才发现原来这里有一个很翻译腔的用法,使用了国王的直接引语,且将提示说话人的句子插在了两句直接引语之间。注上正确的标点后就是:“等待你的是伤痛,一如当年的我。”国王劝说王子留在这魔法城堡,“只为了守护你远离世间的种种…”

同样在一年前评ayzd译配的文章里,我还说过:“观众是听不到歌词里的标点符号的,听着不通顺就是不通顺”。结果一年后,他们甚至连标点符号都懒得标了…这里允许我骂一句,保留这种引文方式的歌词,不是懒到一定境界,就是判断力差到一定境界。

最让我心脏骤停的就是在第一段副歌男爵夫人激情满满地让莫扎特前往远方后(当然这种激情被“面对坎坷”毁掉了不少…),下一段的开头突然是一大盆冷水:“等待你的是伤痛!”等到三句话之后我勉强知道了前面应该是国王在说话,但是连贯的气势已经消失得一干二净了。我也实在实在不明白原文一个简单的Gefahr为何在中文词中变幻为了各式各样、无处不在的“痛苦”…

这一大块东西过于冗长,句子切句子又被旋律切割,就好像是观音土一样。现在已经不是饥荒年代了,衷心希望大家都能吃到点更能下咽、更有营养的食物。

 

3.      在这隔绝一切危险的宫殿之中/王子听到心在召唤

在这字字写满爱的语言中/王子听到心在召唤

两段歌词的这一句都用了一个长定语,似乎是作者有意的设计,但长定语放在中文里真的太显笨拙。一切带长定语的句子,如果将定语挪到修饰对象的后面都会变得更顺畅,如第一句:“宫殿隔绝一切危险,但王子听到心在召唤…”。我相信作者一定不会是因为ong韵用光了,才被迫用“中”来结束这两个句子的叭。

 

1.      离开家独自一人去闯:撑了一整首歌的氛围突然在高潮前坍缩成北漂沪漂了

2.      你只能一个人/面对坎坷:这首歌的词总体来说是用得比较文雅的,所以在副歌(副歌!)的最后,突然听到半句大喘气又平淡的“你只能一个人”,真的会感觉气全泄了。

3.      它(珍宝)给人力量去征服最远的山坡:珍宝如何能“给人力量”暂且不谈,“给人力量”本就很土了,征服的还是上文说的毫无征服必要的“山坡”,完全给不了人一点力量。

 

 

当然这个词是有优点的,如“爱让你用幸福交换来疼痛,含着泪却又微笑着诉说:…”的意境很悠长、阔大,句子很长但全无本篇其他长句的凝滞、费解,配上这里层层递进的音乐颇有气势,只是经不起细看、细想。


为什么我觉得ayzd《星星上的金子》的词不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