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们这一代人,为孩子的教育可谓操碎了心。也许,是环境变化太快;抑或,是我们做父母

2023-04-07 10:25 作者:路猎人  | 我要投稿


我们这一代人,为孩子的教育可谓操碎了心。也许,是环境变化太快;抑或,是我们做父母的期望过高!我们把自己曾经的理想、抱负,自觉不自觉的转嫁到孩子的身上,盼孩子成才心切,希望虽不是出于蓝但能够“胜于蓝”。酒桌上四位:一朋友的孩子在外地私立学校读书,学资不菲,但收效甚微,后不得不转到这小镇上的矿子弟学校读书;那位什么长的孩子在一个城市读书,怕孩子沾染陋习变坏,孩子的母亲竟然不辞辛苦千里伴子读书;好在那位文友的孩子尚小,压力不大;至于我,孩子自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虽在省城读书,亦不用大人过于牵心;当然,我妻子却不是这个想法,她对孩子是一百个不放心……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如何教育、培养孩子,竟成了大家的一块“心病”。为人父的责任与义务,一时竟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来。不过,这些担忧并不是庸人自忧,而是现实问题。好友提议猜拳,才一扫郁闷气氛,暂且为生活的沉重减负,释放心理上的种种不平。

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似乎答案很多,然谜底也很多。在科学家眼里,人是一堆由细胞组成的机体,是由许多特殊器官构成的高等动物而已。生命于每个人其实一样,但生命与生活的意义却千差万别。为活着而活着、为享乐而活着……我辨别不清,自己究竟属于哪一类呢?现实和理想混淆不清,有时我真不知道自己真正所需求的是什么。

第一届世界公民大会《联盟简史及其纲领》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人类在未来的几年里,应当展开一场精神的、道德的、知性的和制度上的广泛革命。”又言:“现代性的两个支柱——贸易自由和科学——本应当是为人类进步服务的工具,而今天,它们却更经常地误认为是目的本身。”这是人类的通病,我们往往忘记了自己活着的目的和终极意义,我们找不到自己生命的意义,目光却紧摄着那些为我们提供服务的手段、工具、场景,在全球逐猎于商业的狂潮里,是到了该寻找一点人类不断进步的责任与伦理的时候了;尽管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伦理文化,但基于全球背景下,似乎我们更需要执著的操守与张扬。

因为“9.11”事件,恐怖主义就像一把高悬于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为人类在未来的和平与发展中敲响了警钟。全球性冷战结束,局部的战争与冲突却在日益加剧,正如法国前总理罗卡尔有一篇致辞题为《无论何地·选择和平永远难于战争》,和平本应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世界在不断变化,人类在参与着种种变化。做为一个个体生命,实在是渺而又小,但是,我同样感到了一种力量在顽强地与俗世抗争。这种力量的种子播在人们的心灵,开出了人文情怀之花,结出了人文关怀之果。这是人性的追求,也是人类未来的需求。

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敢于与俗世抗争的人,生命才有意义,也是我所敬佩的人:敢爱敢恨,执著追求人生意义的人,才无愧于大写的人!正如第一届世界公民大会执行主席埃尔·卡兰姆在大会上的致辞:“这是一个疯狂的梦想,但我们终于让它变成了现实!"世界公民大会这棵幼苗,经过十五年的风雨洗礼,终于长成一棵葳蕤的大树。

我感到了自己年龄的苍老,我不断地寻找与撞击着自己的激情。激情不属于某一个时代,也不属于某一个年龄阶段,她蓄聚于浪漫的心灵,澎湃于不安分的血脉,激宕于人生追求完美与卓越的灵魂!

生命是什么?于我,生命只是一个精神与思想游历俗世的过程,是一束束痛的花簇,开放在我生存生活的路途,引领着我误入歧途又引领我转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我们这一代人,为孩子的教育可谓操碎了心。也许,是环境变化太快;抑或,是我们做父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