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 序:荒坠颠危,可见前车之失;乱贼奸宄,厥有履霜之渐

资治通鉴 • 序(御制)
——荒坠颠危,可见前车之失;乱贼奸宄,厥有履霜之渐
选自《资治通鉴 • 序》
沈志华,张宏儒主编.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1-2.
注释,多查询自《汉语大词典》《王力古汉语字典》
译文,来自《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
朕惟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故能刚健笃实,辉光日新。书亦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诗、书、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

惟,①思维,思考。②语助词。⒈用于判断。⒉用于句首。③副词,唯独,只有。--王力古汉语字典
畜德,修积德行。--汉语大词典
笃实,①纯厚朴实;忠诚老实。②踏实;实在。--汉语大词典
建事,谓建立事业或功业。--汉语大词典
垂鉴,①留作鉴戒。②犹言俯察。⒈俯首察看。⒉下察,垂察。--汉语大词典
汉司马迁紬石室金匮之书,据左氏国语,推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采经摭传,罔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驰骋上下数千载间,首记轩辕,至于麟止,作为纪、表、世家、书、传,后之述者不能易此体也。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于至当,则良史之才矣。

紬,②抽引,阐发。③缀集。--王力古汉语字典
金匮,①⒈铜制的柜。古时用以收藏文献或文物。⒉引申谓传之久远。②⒈借指藏书。⒉亦以比喻博学。--汉语大词典
石室金匮,古代国家收藏重要文献的地方。--汉语大词典
摭,拾取。--王力古汉语字典
放失,①⒈散失。⒉亦指散失的事物。--汉语大词典
麟止,汉武帝至雍获白麟,司马迁作《史记》于此处止笔。后以“麟止”指绝笔。--汉语大词典
惟,①思维,思考。②语助词。⒈用于判断。⒉用于句首。③副词,唯独,只有。--王力古汉语字典
若稽古英考,留神载籍,万机之下,未尝废卷。尝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俾就秘阁翻阅,给吏史笔札,起周威烈王,讫于五代。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迁,齐、楚、秦、晋始大,桓、文更霸,犹托尊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其所载明君、良臣,切摩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教,断之以邪正,要之于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凡十六代,勒成二百九十六章,列于户牖之间而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总会,册牍之渊林矣。

稽古,考察古事。--汉语大词典
载籍,书籍;典籍。--汉语大词典
万机,万几。①⒈指帝王日常处理的纷繁的政务。⒉亦泛指执政者处理的各种政务。--汉语大词典
废卷,放下书。谓中止阅读。--汉语大词典
论次,论定编次。--汉语大词典
俾,①使。②俾倪。⒈城上的短墙。⒉同睥睨,斜视。--王力古汉语字典
秘阁,①古代宫中收藏珍贵图书之处。②指尚书省。③临书枕臂之具。也称臂搁。--汉语大词典
讫,①⒈完毕,终止。⒉引申为穷尽。②副词。毕竟,终究。--王力古汉语字典
积衰,长期衰弱。--汉语大词典
更,①改,改变。②⒈更换,替代。⒉引申为交替。③经历,经过。⑥另,再。--王力古汉语字典
尊王,①⒈尊崇王室。春秋时周王室衰微,齐桓公﹑晋文公等相继以“尊王”为名,称霸一时。⒉后亦泛指尊崇君上。②崇尚王道。--汉语大词典
陪臣,①古代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大夫又自有家臣。因之大夫对于天子,大夫之家臣对于诸侯,都是隔了一层的臣,即所谓“重臣”,因之都称为“陪臣”。⒈古代诸侯的卿大夫,对天子自称“陪臣”。⒉指大夫的家臣。--汉语大词典
述作,①⒈述,传承;作,创新。后用以指撰写著作。⒉亦指著作,作品。--汉语大词典
造端,①开始;开端。--汉语大词典
切摩,犹切磨。切磋相正。--汉语大词典
德刑,恩泽与刑罚。--汉语大词典
相与,①相处;相交往。②指交好的人。③相授与。④共同;一道。⑤互相;交相。⑥相同。--汉语大词典
休,①⒈人在树阴下休息。⒉引申为泛指休息。⒊又为休假。⒋又为休止。②美善,喜庆。③勿,莫。--王力古汉语字典
休咎,吉凶;善恶。--汉语大词典
方略,①计划;权谋;策略。②指挥;处置。--汉语大词典
循吏,守法循理的官吏。--汉语大词典
条教,法规,教令。--汉语大词典
邪正,①邪恶与正直。②星体偏离正常运行轨道为邪,不偏为正。--汉语大词典
治忽,亦作“治曶”。治理与忽怠。--汉语大词典
渊,②⒈深水。⒉比喻人或物聚集之处。③深。--王力古汉语字典
箴谏,规戒劝谏的话;规戒劝谏。--汉语大词典
深切,①犹严厉。②真挚,恳切。③深深切中。④深入透彻。--汉语大词典
良,③古时妇人称其夫。④副词。⒈表示肯定,相当于的确。⒉表示程度高,相当于很。--王力古汉语字典
勒,①⒈马络头。有嚼口的叫勒,没有的叫羁。⒉引申为动词。拉缰止马(后起义)。②约束,统率。③强制(后起义)。④雕刻。--王力古汉语字典
户牖,①门窗。②比喻学术上的门户、流派。--汉语大词典
得要,得其要领;抓住要点。--汉语大词典
周,①⒈密。⒉引申为固。⒊又为至,最。②⒈遍。⒉引申为匝,周围,环绕。⒊又为循环。③救济。--王力古汉语字典
典刑,①常刑。③掌管刑法。④⒈正法。⒉亦指受刑法。--汉语大词典
总会,①聚集会合。②综合汇总。③指会聚集中之所。--汉语大词典
渊林,深渊与密林。比喻事物集聚之处。--汉语大词典
荀卿有言:“欲观圣人之迹,则於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若夫汉之文、宣,唐之太宗,孔子所谓“吾无间焉”者。自余治世盛王,有惨怛之爱,有忠利之教,或知人善任,恭俭勤畏,亦各得圣贤之一体,孟轲所谓“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至于荒坠颠危,可见前车之失;乱贼奸宄,厥有履霜之渐。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故赐其书名曰“资治通鉴”,以著朕之志焉耳。

粲然,①明白貌;明亮貌。②精洁貌。③笑貌。--汉语大词典
灿然,①明白;显豁。②明亮貌。③鲜丽貌。④形容文辞华丽可观。--汉语大词典
后王,君主;天子。--汉语大词典
无间,①⒈没有空隙。指极微小处。⒉亦指精微的义理。③⒈没有隔阂;关系极密。⒉亦指没有疏远;不要见外。④无可非议;无懈可击。--汉语大词典
盛王,盛世有德的帝王。--汉语大词典
惨怛,忧伤,悲痛。--汉语大词典
忠利,犹忠和。忠实谦和。--汉语大词典
一体,②一部分。--汉语大词典
荒坠,谓荒废坠失。--汉语大词典
颠危,①倾侧翻转。②覆灭。③⒈颠困艰危。⒉亦指陷于颠困艰危境遇的人。--汉语大词典
奸宄,①⒈违法作乱的事情。⒉也指违法作乱的人。③奸诈不法。--汉语大词典
厥,代词,其。--王力古汉语字典
厥,①代词,他的,那个。②副词,乃,就。③昏厥,晕倒。④挖掘。--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履霜,①踩踏霜地。②谓踏霜而知寒冬将至。用以喻事态发展已有产生严重后果的预兆。③谓霜降时节怀念亲人。--汉语大词典
履霜坚冰,比喻事态逐渐发展,将有严重后果。--汉语大词典
渐,②⒈渐进。⒉引申为逐渐。③征兆。④病重。⑤浸。⑥沾湿。
商鉴,犹殷鉴。原意是殷人灭夏,殷人的子孙应该以夏的灭亡作为鉴戒。后来泛指可以作为后人鉴戒的往事。宋人讳太祖父弘殷之名,改殷作商。--汉语大词典
夏后,夏后氏。指禹受舜禅而建立的夏王朝。称夏后氏。亦称“夏氏”、“夏后”。--汉语大词典
资治,①致治。使国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②资助修治。--汉语大词典
通鉴,共通的鉴定。--汉语大词典
著,①显露,显出。②著述,撰写。④通“伫”。伫立。⑤通“贮”。积居。⑥附着,使接触别的事物。⑦穿。--王力古汉语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