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唐风》

《诗经·国风·唐风》

译文:
蟋蟀在厅堂上,一年即将度过。如今我不快乐,日月不停流逝。不要过于安泰,得要专想本分。喜乐不误职事,贤士勤勉谨慎。
蟋蟀在厅堂上,一年即将完结。如今我不快乐,日月不停迁变。不要过于安泰,得要专想外事。喜乐不误职事,贤士勤勤恳恳。
蟋蟀在厅堂上,一年即将终尽。如今我不快乐,日月不停褪去。不要过于安泰,得要专想忧患。喜乐不误职事,贤士安然和乐。
拓展:
- 《毛诗序》判此诗为对晋僖公的讽刺,认为他“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乐也”。
- 宋人王质《诗总闻》则提出“此大夫之相警戒者也”。
- 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亦言:“盖士大夫忧思深远,相乐相警,勉为良士之诗”。
- 莫:古同“暮”,傍晚,引申为迟、晚、将尽。
- 职:专主,专门,后同。一说得、要。
- 居:处所,引申为本职、本分。
- 无荒:此指不荒废本职之事,后同。
- 瞿瞿:勤勉谨慎貌,一说惊视瞻顾貌。
- 迈:时光流逝。
- 蹶蹶:勤勉貌。
- 役车:古代平民所乘的服役出行之车。

译文:
山上长着刺榆,湿沼中长着榆树。你有上衣和下衣,却不穿戴在身。你有乘车和马匹,却不驾驭驱驰。如果你宛然死去,别人一定感到欢愉。
山上长着山樗,湿沼中长着杻树。你有庭院和屋宇,却不洒扫清洁。你有鸣钟和乐鼓,却不敲击演奏。如果你宛然死去,别人就会占有它们。
山上长着漆树,湿沼中长着栗树。你有美酒和佳肴,何不日日鼓瑟?姑且以之喜乐,姑且以之度日。如果你宛然死去,别人就会登堂入室。
拓展:
- 《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国人对晋昭公治国不力的讽刺,所谓“不能修道以正其国,有财不能用,有钟鼓不能以自乐,有朝廷不能洒埽,政荒民散,将以危亡”。
- 清人郝懿行《诗问》中则言“讽吝啬也”。
- 枢:树木名,即刺榆。
- 隰:低湿的地方。
- 榆:榆树,又名白榆、大榆。
- 弗曳弗娄:曳,拉。娄,敛。二词连用表穿戴。
- 弗驰弗驱:驰,骑马跑。驱,策马跑。二词连用表策马疾驰。
- 宛:死亡貌,一说好像、似乎。
- 栲:树木名,即山樗。
- 杻:古树名,叶发白,似杏叶,树干红色。
- 廷:通“庭”,庭院。一说宫廷。
- 弗洒弗埽:洒,洒水。埽,古同“扫”,打扫。二词连用表打扫、清理。
- 弗鼓弗考:鼓,击鼓。考,假借为“攷”,敲击。
- 漆:树木名,即漆树。
- 栗:树木名,即栗树。
- 永日:消磨时日。永,长久,此指度过、消磨。

译文:
激扬的流水中,白石历历可观。白衣配红纹领,跟你去往曲沃。既已见到君子,为何还不快乐?
激扬的流水中,白石鲜洁夺目。白衣配红绣领,跟你去往鹄地。既已见到君子,为何还觉忧愁?
激扬的流水中,白石清明映现。我听说有政令,不敢告知别人。
拓展:
- 《唐风·扬之水》这首诗的创作,涉及到晋国的一段历史。公元前年,晋昭侯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称为桓叔,势力逐渐发展壮大。公元前年,晋臣潘父杀晋昭侯,欲迎立桓叔为君,而当桓叔入晋都时,却遇晋兵攻击,其事终败。此诗正是在这一政变的背景下所作的。
- 扬:激扬。
- 凿凿:鲜明貌。
- 襮:绣有花纹的衣领。
- 沃:曲沃,晋国地名,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
- 皓皓:鲜明洁白貌。
- 鹄:晋国地名,在今山西闻喜县附近。一说即曲沃,一说为曲沃的属邑。
- 粼粼:清澈洁净貌,水石闪映貌。
- 命:政命。

译文:
花椒结出的籽实,多得可盈满一升。那个人啊,硕大无人可比。花椒啊,香气远远飘扬。
花椒结出的籽实,多得可盈满一捧。那个人啊,硕大而且厚实。花椒啊,香气远远飘扬。
拓展:
- 《毛诗序》认为此诗是通过描写桓叔治下“沃之盛彊,能修其政,知其蕃衍盛大”,实现对晋昭公治政无能的反讽。
- 朱熹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此诗未见其必为沃而作也”。
- 今人陈子展等则主张此诗是对后嗣繁多的男子的赞歌。
- 椒:花椒,又名山椒。
- 聊:语气助词,无实义,后同。一说指草木结成的一串串果实。
- 蕃衍:繁盛众多。
- 升:古代容量单位,一斗的十分之一。
- 朋:比。
- 远条:香气远扬,一说长长的枝条。
- 匊:同“掬”,两手合捧。一说容量单位,指二升。
- 笃:厚实,此处主要形容人的体格。

译文:
柴薪紧紧捆成束,参宿三星在天上。今夜究竟是何夜?能够见到这美人。你这人啊你这人,要将美人怎么样?
干草紧紧捆成束,心宿三星在东南。今夜究竟是何夜?能够享有此欢悦。你这人啊你这人,欢悦之时怎么办?
荆条紧紧捆成束,河鼓三星在天上。今夜究竟是何夜?能够见到这丽人。你这人啊你这人,要将丽人怎么样?
拓展:
- “束薪”“束楚”二意象,在《诗经》中常常作为男女成婚的隐喻而出现,因此这首《绸缪》的主题就与婚事有关。诗中三次出现“三星”的意象,是因古人将星相和历法、人文相结合,通过观测“三星”在夜空中的位移决定男女成婚的吉日。
- 绸缪:紧密缠缚貌。
- 三星:此指参宿三星。
- 良人:美人,一说女子对丈夫的称呼。
- 束刍:成捆的草。
- 三星:此指心宿三星。
- 隅:角落,此指东南角。
- 邂逅:欢悦貌。
- 三星:此指河鼓三星。

译文:
甘棠孤自生长,树叶十分茂密。独自踽踽行走,难道没有别人?不如我的同父兄弟。嗟叹行路之人,为何不来亲近?人既没有兄弟,为何不予援助?
甘棠孤自生长,树叶极其繁盛。孤独无依行走,难道没有别人?不如我的同祖兄弟。嗟叹行路之人,为何不来亲近?人既没有兄弟,为何不予援助?
拓展:
- 与《王风·葛藟》一诗类似,《杕杜》这首诗描绘的也是一个孤苦无依、颠沛流离的流浪者形象。
- 《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对晋国“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时局的讽刺。
- 朱熹《诗集传》则称此诗为“无兄弟者自伤其孤特而求助于人之辞”。
- 有杕:树木孤兀突出貌。有,语气助词,无实义。
- 杜:树木名,又称甘棠、棠梨。
- 湑湑:茂盛貌。
- 踽踽:孤身独行貌。
- 同父:同父所生者,一说同祖父的族昆弟。
- 菁菁:草木繁茂貌。
- 睘睘:古同“茕茕”,孤独无依貌。
- 同姓:同祖的兄弟,一说同母所生者。

译文:
羔皮裘衣以豹皮饰袖,却对我辈憎恶避离。难道没有他人可交?只因顾念你的旧情。
羔皮裘衣以豹纹为袖,却对我辈嫌怨鄙弃。难道没有他人可交?只因念及与你交好。
拓展:
- 《羔裘》这首短诗,刻画了一个傲慢无礼、不念旧情的贵族形象。
- 《毛诗序》认为是晋国人民对“其在位,不恤其民”的讽刺。
- 豹袪:袖口上用豹皮制成的装饰。
- 自我人:对我们,后同。自,对待。
- 居居:憎恶不亲貌。
- 维:因为,一说只是。
- 豹袖:用豹皮缘饰的衣袖。
- 究究:相互憎恶貌。

译文:
鸨鸟簌簌振动羽翅,齐集栖息茂密柞树。王族差事没有休止,不能种植稷黍谷物。父母生活依靠什么?悠远无际苍苍之天,何时才能归还我所!
鸨鸟簌簌振动双翼,齐集栖息繁盛棘树。王族差事没有休止,不能种植黍稷谷物。父母生活要吃什么?悠远无际苍苍之天,何时劳役才能停息!
鸨鸟簌簌排列成行,齐集栖息稠密桑树。王族差事没有休止,不能种植稻粱谷物。父母生活品尝什么?悠远无际苍苍之天,何时才有正常生活!
拓展:
- 《毛诗序》所言:“昭公之后,大乱五世,君子下从征役,不得养其父母,而作是诗也”,这首诗反映的就是一位处于社会底层的平民,对执政者苛酷繁重的徭役发出的声声怨愤和谴责。
- 肃肃:象声词,鸟振翅声。
- 鸨:水鸟名,头小颈长,比雁略大,善跑而不善飞。
- 苞:草木细密、丛生,后同。
- 栩:柞木,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树皮棕灰色,叶薄革质,可作观赏植物。
- 盬:止息,休止。
- 艺:种植。
- 行:行列。一说鸟翎,一说鸟腿。

译文:
难道说没有七章之衣吗?不如你的衣服,安舒而且善美。
难道说没有六命之服吗?不如你的衣服,安舒而且暖和。
拓展:
- 关于《无衣》这首诗的诗旨,古今学者存在较大的分歧,主要原因在于对“七”“六”的解释不同。
- 《毛诗序》断言此诗是对晋武公的赞美,认为“武公始并晋国,其大夫为之请命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诗也”。
- 现代学者主要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一个男子对亡故妻子的思怀之情。
- 七:侯伯之礼七命,冕服七章。一说虚数,泛言衣之多。
- 吉:善,美。
- 六:天子之卿六命,车旗、衣服以六为节。一说虚数,泛言衣之多。
- 燠:暖,热。

译文:
有棵孤特的棠梨,生长在道路左侧。那位君子啊,肯来造访于我。心中感到喜乐,拿什么给他吃喝?
有棵孤特的棠梨,生长在道路旁边。那位君子啊,肯来交往于我。心中感到喜乐,拿什么给他吃喝?
拓展:
- 《毛诗序》认为本诗是对“武公寡特,兼其宗族,而不求贤以自辅”的讽刺。
- 朱熹《诗集传》认为此诗所写是“此人好贤,而恐不足以致之”。
- 此外还有“思念征夫”说、“流浪乞食”说、“恋人情歌”说、“孤独盼友”说等。
- 杕:树木孤生特出貌。
- 杜:树名,又名杜梨、棠梨等。
- 噬:发语词,无实义。一说表疑问。
- 周:旁边,附近。一说“右”的假借。
- 游:交游,交往。一说观看。

译文:
葛麻生长遮蔽荆木,蔹草攀爬蔓延郊野。我的贤人消逝此处,孤自有谁与我相处?
葛麻生长遮蔽棘树,蔹草攀爬蔓延坟茔。我的贤人消逝此处,孤自有谁与我停息?
角饰枕头色泽鲜亮,锦绣被褥色彩绚烂。我的贤人消逝此处,孤自有谁伴我天明?
夏天的白昼,冬天的夜晚。百年之后,我也回归到你的墓穴。
冬天的夜晚,夏天的白昼。百年之后,我也回归到你的墓室。
拓展:
- 《葛生》是一首哀婉凄戾的悼亡诗。
- 《毛诗序》判定其写作背景是晋献公“好攻战,则国人多丧矣”。
- 郑玄进一步解释说:“夫从征役,弃亡不反,则其妻居家而怨思”。
- 有近现代学者提出“角枕”“锦衾”为死者入殓之物,并从更宽泛的层面提出此诗之“悼亡”,并不一定局限于某种关系的人物之间。
- 蔹: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叶多而细,结球形浆果,根可入药。
- 予美:我的美人,指自己所爱之人,后同。美,善,好。
- 亡:通“无”,不在,离去,后同。一说死亡。
- 域:茔地,坟地。
- 角枕:角制的或用角装饰的枕头。
- 烂:绚丽鲜亮貌。
- 独旦:独处至天亮。一说旦通“坦”,安然。
- 居:与后文“室”同指墓穴。

译文:
采摘苓草采摘苓草,就在首阳山的山顶。别人说的谎言,不要轻易相信。舍弃它吧舍弃它吧,不要随便肯定。别人说的谎话,怎么可以相信?
采摘苦菜采摘苦菜,就在首阳山的脚下。别人说的谎言,不要轻易采纳。舍弃它吧舍弃它吧,不要随便肯定。别人说的谎话,怎么可以相信?
采摘蔓菁采摘蔓菁,就在首阳山的东面。别人说的谎言,不要轻易随从。舍弃它吧舍弃它吧,不要随便肯定。别人说的谎话,怎么可以相信?
拓展:
- 《采苓》这首诗的主题从字面来看十分简单,就是劝人心有主见,不要听信别人谣言。至于劝者和被劝者为谁,所劝又为何事,则难以考稽。
- 以《毛诗序》为代表的古说一般认为,此诗表达的是晋国人对晋献公好听谗言的讽刺。
- 苓:药草名,又称大苦、大芐、黄药子等。
- 首阳:山名,又称雷首,在今山西永济县南。
- 为:通“伪”,虚假,不实,后同。一说说话。
- 苟:随意,轻率,后同。一说诚然。
- 舍旃:舍弃它吧,后同。旃,语气助词,“之焉”的合音,无实义。
- 无然:不是这样,指不正确,后同。
- 得:此指相信,后同。一说获得。
- 苦:一种苦菜,同“荼”。
- 无与:勿用,指不要采纳。
- 葑:又名蔓菁、芜菁等,形似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