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常识积累:我国古代重要战争考点汇总

2023-02-16 09:36 作者:山东公华  | 我要投稿

常识积累:我国古代重要战争考点汇总

1、鸣条之战

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约公元前 1600 年),商汤率领其部落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夏县一带)一举灭夏

桀建立商朝的战争。

2、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率部在牧野(今河南境内)灭商纣王的战争,最后纣王兵败自

焚,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3、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高平)同赵括率领的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

最终赵国战败,秦军攻占长平并坑杀赵军 40 万。纸上谈兵的典故说的便是赵括。

4、邲之战与鄢陵之战

春秋时期,晋、楚为争夺霸主而发生的两次战争。前 598 年,楚围郑 3 个多月,郑被迫投降。郑亡

对晋是很大威胁,晋派兵救郑,但于前 597 年在邲(今河南郑州北)之战被楚打得大败。此后,诸多中国

小原依附楚国,楚庄王遂成为中原霸主。公元前 575 年,两国军队在鄢陵(今属河南)再度交锋,晋胜楚

败,晋的霸业又告恢复。

5、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截击战,当时魏国强大起来后对外军事扩张,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

齐国求救,齐国将领田忌、军事孙膑率兵围攻魏国都城大梁,使魏国将领庞涓撤军返回应战,孙膑在桂陵

(今河南长垣)伏击魏军并擒拿庞涓。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战法。

6、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 341 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

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盼为主将,田婴,田忌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

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又用“减灶示弱”的方法,将魏军 10 万人杀得

溃不成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

敌的著名战例。

7、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国为救宋国,在城濮(今山东甄城)击败楚军的一次作战,开创“兵者,诡道

也”“退避三舍、后发制人”之先河。

8、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在秦朝末年的大起义中,西楚霸王项羽联合各大诸侯,与秦将章邯、王离所率的四十万

秦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经此一战,秦军主力

尽丧,秦王朝名存实亡。

9、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又被称为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之战,是汉元年(公元前 206 年)至汉五年(公元前

202 年),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两大阵营为夺取天下而进行的一场长达四年的大规模战争,最终,刘邦

在垓下(今安徽宿州境内)一举灭了项羽,被史学界称为“东方滑铁卢”。民间广为流传的“四面楚歌”

“十面埋伏”“霸王别姬”“垓下之围”等凄美动人的故事皆出于此。

10、彭城之战

彭城之战在汉二年(公元前 205 年)四月发生,是楚汉战争其中一场大战。彭城一战,刘邦遭到了自

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 3 万之师击溃汉军 56 万之众,歼

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速决战的典范,是

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11、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故

称为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

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绿林军 17000 击溃新军 43 万,昆阳之战中,身为偏

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

了基础。

12、白登之围

秦汉之际匈奴势力强大,东灭东胡,西击走月氏,南夺回秦将蒙恬所取“河南地”,对汉朝构成威

胁。高祖七年(前 200,此纪年从高祖封为汉王算起),匈奴冒顿单于进围马邑(今山西朔县),高祖亲

自统兵往击,被冒顿诱困于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幸而用计脱险。此后汉与“和亲”之策,并开放边

境关市,在一段时间内双方保持了较为和平的关系。

13、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夜袭袁绍的粮仓乌巢,并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消灭袁绍主力的一次

战争,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另为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杰出战役

之一。官渡之战为之后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14、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

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章武元年(221 年)七月,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

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

势,更在章武二年(222 年)八月夷陵一带以 5 万兵力击溃数 10 万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

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这场战役之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吴汉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

发生动摇,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彝陵之战也因此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

15、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 383 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

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

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淝水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

声鹤唳、东山再起的典故皆出自于此。

16、澶州之战

发生于公元 1004 年,即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的澶州之战,是辽宋两国之间规模最

大的一场战争,也是辽宋关系从长期对抗走向和平相处的转折点。此战双方参战军队多达数十万,结果以

订立“澶渊之盟”而结束,从纯军事角度上看是打成了平手。而在政治角度上,仍然可说是一次成功的战

役。

17、鄱阳湖之战

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1363 年,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

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长平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

歼陈军于突围之际。此战,为朱元璋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18、萨尔浒战役

萨尔浒战役是 1619 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三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

赤在萨尔浒,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后

金以六万兵力大胜明君十万,后金大胜,掌握战略主动权。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

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常识积累:我国古代重要战争考点汇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