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四季,川流不息”——智能动车组体验
2023年,随着疫情的逐渐缓和,高铁班次增加,中国高铁智能动车组恢复运营。2023年7月,本人去往上海旅游时,有幸体验到了智能动车组

去程体验的是郑州局的CR400BFAZ-0519,是去年新制造的16辆智能列车。我记得这一批一共是6组,河南省自己筹资买的车,中车长客制造,车号是0字头,租给郑州局运营。
这列智能动车组的涂装并没有采用最主流的单一侧线或方形大色块的平行式设计,而是采用了特殊的“龙凤呈祥”主题涂装。(但是随着今年100列的招标,特殊外观渐渐变得常见)这个外观最早是给服务冬奥会的京张高铁智能列车设计的,但受肺炎疫情影响,京张高铁的智能动车组仅制造了3列,这款涂装没有被北京局采用,最后在2021年成为了其他智能动车组的涂装,无缘京张高铁。整体涂装使用了相对连续的波浪式红色大色带,金色条纹点缀和灰色金属漆底色,每节车厢的波浪有一个波峰和一个波谷。色带还有小的分支,就像流星的尾焰,整体的效果像飘扬的红旗,也很像艺术体操的飘带,列车开起来时可以感觉到飘带上下移动,很有流动感,就是靠近看有点眼晕。深红色和金色的搭配属于中国的传统配色之一,在各种设计上都很常见。据说这个设计的灵感来源于神话中的龙,但是我是没看出来龙的影子,而且年画里哪有红色的龙啊,龙不都是金色和青色的吗?
车头使用了BFC同款造型,大面积的黑色充满高级感,这个车也有复兴号金色大字,字还有一圈底纹。道理我都懂,但是金色的字放在车头上面确实有一点土,有一种廉价感,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夜暴富的煤老板不懂艺术设计,跟随便一个人说想要土豪该有的感觉,然后随便弄了3个金色的大字贴在上面。这个字不如黑色的字。
列车的内饰与其他的复兴号相似,二等座坐席为2+3布局,前面有小桌板,座椅的把手上有盲文指引,很贴心。但是充电口移到了前一排座椅的靠背上,虽说这个设计可能会有点碍事,比如说,你把充电线插在前面充电,然后你起身去厕所,还要先把设备放在网兜里再起身,但是,这个位置的充电口一眼就能看见,免得你得使劲去摸两个椅子中间的充电口了。座位还是这两年比较流行的大板凳,后仰角度还可以。但是也属于比较硬的那种座位,坐垫非常硬,舒适度其实一般,你坐在上面时就像坐在阶梯教室的木头椅子上一样,你会感觉到被椅子架在座位上,全身被坐垫撑着无法放松。端面和侧面方向幕采用LCD屏幕显示,一般使用有科技感的蓝色字,而且分辨率还不错,这个位置的LCD的屏幕在世界上还是很少见的


列车开起来其实没什么可说的,350KPH运行时也是比较晃,肯定无法立硬币,不过列车的晃动完全处于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你的咖啡是不会撒的,这个你可以放心。列车出丹阳北后开上丹昆高架桥,号称是世界最长的高架桥。高速铁路使用高架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少占地,否则高速列车速度快,防护网会围出很宽的区域。




回程体验了CR400AFBZ-2250,是青岛四方造的车,17辆编组,京沪高铁专用,配属北京局,2021年投入使用,但因疫情反复经常停驶,知道今年五一客流增加后才开始常态化运行。这个车的车头比BF的智能车更长,采用了LED红色灯条做尾灯,多个灯条围出了框型图案,看起来似戴了眼镜。列车整体采用了红,朱红,橙三色飘带的涂装,是四方这两年新设计的,号称是“瑞龙智行”,整体呈现出的彩带还有翻折的效果,有时橙色在上面,有时在下面,整体的感觉与BFAZ的涂装相似,但是富有活力,给人一点青春的气息。如果说BFAZ像成熟稳重的企业家,AFBZ就像有着青春活力,敢闯敢拼的青年。
列车的其他设计都与BFAZ相似,唯一的区别就是车内加了祖传环形LED灯,也算是原南车的特色了。小桌板后面贴着附近车厢的地图,由于17节车厢太长了,地图只有最近6节车厢的。地图上标记了厕所等设施的位置,比较实用。我特意挑了静音车厢的座位,即需要在车厢内保持安静,禁止大声喧哗,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时禁止外放声音,不要打扰到其他乘客。静音车厢比较适合需要在车上休息,下车去开会的商务旅客,我这种看车的乘客和全家一起出行时其实不太适合。


列车的乘务组来自北方,说话时整体带一点北方口音,列车的广播也是北京局祖传的冬奥特色,简洁沉稳,我比较喜欢。我听到北京局熟悉的广播时,听到乘务员北方的方言时,心中总想着快到家了,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没想到在回来的列车上能体验到一点点家乡的感觉,真不错。可能,这也算他乡遇故人吧
总结一下,智能动车组外观比较独特,红金涂装非常漂亮,也使用了很多新技术,虽然说小毛病不少,大多数列车整体上还是非常优秀的。但是,从乘车体验上讲,如果不是商务座,智能动车组和其他复兴号列车没什么区别。我的建议是,一般出去办事,出差时不用刻意为了更舒适的乘车体验买智能列车的票。
